文/坡度
北美的民谣是我最近两三年来的喜欢,听不懂歌词也要听,实在是一种跨越了国界和语言的爱。
民谣的旋律以简单为特色,伴奏的乐器亦然,无须豪华阵容,吉他,口琴,鼓,三选一,或二,也可全选。id“兰言”和“四手”有共识,民谣的重点在于作词,一首深得听者欢心的歌必须出现靓句,却不必辞藻华丽,但必须可以使人产生共鸣。文化和传统的差别促成语言多样,所以翻译这道工序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梗”,我非常同意这样一个原则:传神迖旨,尽最大限度保留原味。
当然,于民谣而言我属门外汉,国内的那些还没搞懂,议论国外更是妄谈。可还是想谈谈,弄斧班门,总比不说为快吧。
帝国的乡村民谣还是蛮好听的,调调轻松,时而又耐人寻味,这一分支以《500miles》为著,译为汉字,它叫《五百里》,有人意译了它,又叫《离家500里》。听过这首歌不知多少遍,每使我为之动容,也每让我想起昌义发过的一则朋友圈,那天他正驱车于高速,冒险拍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了解他心里此诚感觉到的速度,一种外在,另一种源于他的内心。应该停泊在服务区的时候发的,因为看见他为这则朋友圈配了一行字,予我字字如铁之感觉,它们是这样的形状与组合:回家的路挡不住。
美好音乐肯定会促成自由的连通,使人愿意“触电”,甘于被它“围猎”——这是我的私见,对此我很有信心,这般见地肯定会使一些人产生共鸣。
无话可说了,所有的遇见都是注定,当然也包括民谣,不管我能不能听懂,每一首歌的存在肯定都是合理的。
据说苏格兰和俄罗斯的民谣亦佳,我想找来听听,随遇而听,就像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