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1)

公元9世纪,强盛的南诏王国把扩张矛头瞄准唐朝西南边陲。他们分别于829年和851年两次主动发起对唐战争,导致越南、四川、广西大部分地区多次易手。凭借着一支毫不逊色于唐朝的军队,南诏在这两次战争中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本文将从军事传统、兵种、装备、训练等多个方面,为读者讲解两次对唐战争时期的南诏军队。

内亚影响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2)

鼎盛时期的南诏版图

作为一个刚从部落社会踏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南诏王国和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一样,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浓厚的原始军事民主烙印。

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南诏男子来说,从事战争是最快获得财富和实现阶层跃升的方式。在南诏王国里,战功和官职及土地是紧密捆绑的。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3)

骄横的唐军在天宝战争一败涂地

每逢战事兴起,南诏都会在军队中派遣大贵族担任清平官、军将等人,作为军队指挥官和监军。他们的一大职责就是考察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以此作为国王日后分封官职和土地的依据。不同大小的战功对应不同等级的官职,而不同等级的官职对应不同的土地赏赐。比如拥有高级官衔的人可以获封2唐顷的土地,次等官衔可以获得1.5唐顷的土地,以下逐级递减。

这些获得终身官职和世袭土地的幸运儿,要在采邑武装数量不等的骑兵。他们随时响应国王的征召。一些个人战技特别出色的武士,亦会被拔擢进国王亲卫队里,终身享有殊荣。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4)

南诏首都太和城遗址

战功带来的社会地位还体现在服饰上。南诏人身体内流淌着羌氐民族的血液,他们狂热崇拜老虎。虎皮制作的上衣和披风被汉人称为“波罗衣”,只有取得显著战功的南诏勇士才能穿上它。当然啦,也存在特例。身为南诏军队理论上的最高指挥官,南诏王有权穿着最华丽的波罗衣,无论他在战场上表现得像只猛虎或是猫咪。

南诏军队后勤缺乏完备的仓储和运输系统,亦在某种程度上唤起了士兵对战斗的无限热情。军队出征时,士兵携带的只有自行准备少量谷物和肉脯。为了在饿死之前获得新的补给,南诏士兵在战场素来不缺乏勇气。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5)

南诏人也崇拜柱状物体

同样地,南诏对士兵逃亡、怯战等贪生怕死行径的处罚尤为严厉。败兵胸前有伤可以被宽恕,若是背后有刀箭伤痕者,则要被再砍一次。相较这种严厉的处罚,偷窃和私自劫掠受到的鞭挞实属无足轻重。

在物质、精神、肉体三重刺激下,南诏人比唐人更热衷于战争。数百年前,汉人对羌氐民族性格的“善战死,恶病终”的形容,用来诠释9世纪南诏的社会风尚一样适用。

兵种·骑兵篇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6)

南诏当然也有具装骑兵

远在公元前,生活在云贵高原的滇人就配得上东亚斯基泰民族的美誉。滇人所繁育养殖的牛羊马骡,一直被周边地区的东亚强权视为战争目标。因此,云南遭到了楚国、西汉王朝、蜀汉等国家屡次征伐。

今人对滇马矮小的刻板印象是不完全正确的。公元4世纪,东亚大陆掀起了名为“永嘉之乱”的民族大迁徙狂潮。中国西北的羌氐民族再次踏上祖先走过的道路,不断南下经横断山脉来到了云贵高原,并融入了当地原住民。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7)

非常重要的河曲马

羌氐民族给当地带来地不仅有尚武风尚和崇虎信仰,还引入了原产西北的高头大马和具装骑兵。这种高头大马在今天被国人称为“河曲马”,大个体肩高超过1.4米,体重约半吨。

南诏军队中的具装骑兵的主要提供者,是富有开化的白蛮贵族。白蛮是云贵当地文明程度较高的族群,他们很早地就进入了定居阶段,且掌握了先进的冶金技术。固然,他们的富有使他们先受到北方征服者的掠夺,从而遭致了出身乌蛮族群的南诏王族的征服,但他们的地位在南诏国内一直是举足轻重。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8)

传统印象中的滇马

南诏另一大主体族群是乌蛮。他们比白蛮要落后,畜牧业上仍采用原始的野放群牧法。乌蛮贵族无法像白蛮贵族一样提供大量具装骑兵,不过他们也给南诏军队输送了大部分的轻甲骑兵。

南诏境内的众多少数族群也可以为君主提供一定数量的骑兵。例如生活在澜沧江以西的望苴子蛮,该蛮深得古滇人真传。这些人骑马不用金属马鞍,身披短甲手持长柄武器,在战场上敢于担当进攻的突击力量。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9)

南诏的轻骑兵风格在后来的西南土人身上有很大体现

关于南诏军队中骑兵和步兵、轻甲骑兵和具装骑兵的比例,曾出使南诏的唐人樊绰在其《蛮书》中有详细记载。南诏军队中步兵和骑兵的比例约是3:2,而轻甲骑兵和具装骑兵的比例约是1:4。

南诏境内有数量客观的象群。南诏居民也擅长捕捉驯养大象用以耕作或运输,但没有的可信记录,能够证明南诏在战场上使用过战象。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10)

骑象的云南土著居民

兵种·步兵篇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11)

南诏重步兵

南诏类似于它的近亲羌氐民族,境内不单出产优质骑兵,还出产优质的山地步兵。南诏步兵分为两大类:作为战线中坚力量的重步兵、及以投射为主的轻步兵。

唐人对南诏军中的“罗苴子”印象特别深刻。罗苴子是一种重步兵,他们装备了犀牛皮制作的坚固轻便的铠甲,头盔漆成耀眼的赤红色,手持长剑和巨盾,在山涧移动如履平地。进攻时,南诏将领通常将他们布置在阵列的最前线,充当突破唐军步兵阵线的矛头。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12)

典型的唐朝步兵

南诏军队中还有以乡兵组成的长枪队,这种欧亚大陆常见的重步兵数量庞大。只是由于史料匮乏,目前对南诏长枪兵是否具备瑞士长枪兵的纵队突击能力存疑。不过,长枪兵理论上作为一种很好的防御力量,在抗衡敌方骑兵和步兵时均表现优异。

成建制的弩兵构成了南诏轻步兵的主体。南蛮擅弩,早在李家山滇人墓葬群里就出土了青铜弩机。弩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狩猎武器,南诏家家户户常备。只要有必要,南诏王大笔一挥,就能动员到规模巨大的熟练弩手。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13)

图中右上角为李家山墓葬群出土的弩机

云南其他的少数族群亦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弓箭手,如裸形蛮、桃花人、望蛮等等。他们使用竹子和桑木制作的单体弓,为了提高杀伤力,他们的箭头大多涂抹了毒药。他们臣服南诏的时间很短,装备差也不可靠,在南诏军队里属于添头一般的存在。

云南兵器甲天下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14)

西南地区的牛皮甲

南诏军队主要使用的武器包括刀剑、枪矛、甲胄、弓箭等制品。其中以铎鞘、郁刀、南诏剑三项最为出名,是南诏主要对外出口商品,在东亚大陆享有很高的评价。

根据樊绰在《云南志》中的记载,一柄优质的南诏刀剑具有四大特点:铁质含量高,重量比中原同类型武器沉,劈砍不卷刃,吹毛透风。浪刀是单刃的,主要用于劈砍。南诏剑是双刃的,既能劈砍亦能刺杀。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15)

南邵军队的风格也被后来的各南下土司武装所继承

南诏士兵普遍装备了浪刀和南诏剑,富有的贵族和庄园主往往会使用象牙刀柄或带有金饰的剑柄。铎鞘则比前两者贵重得多,形似槊和戟等武器的混合体,汉人称它“无所不洞”,因此深得南诏王室的喜爱。

枪和矛等长兵器,也是南诏士兵常见的武器装备。南诏长兵器的杆采用的材料质地不错,是当地的一种实心竹,兼具了良好的弹性和坚固性。形制上呈多元化,不止有本土特色,也有中原风格,更有印度特征。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16)

《南诏大理国科学技术史》中的武器与盔甲插图

关于南诏军队的防具,总得来说,是人用皮,马用金属。南诏骑兵和步兵都使用皮甲,犀牛皮和象皮制作的盔甲坚固轻盈,为精锐士兵所装备。普通士兵的盔甲多使用牛皮。

唯独南诏具装骑兵使用的马铠是金属马铠。唐军曾缴获过南诏的“铠马”,可见南诏士兵对战马是何等喜爱。汉人对南诏制甲技术的评价也不低,称:“精利”。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17)

云南地区的盾牌有彩漆的习惯

至于《新唐书·南诏传》和《南诏野史》记载的铜盾,本人认为是镶了铜边的蒙皮木盾。因为《张胜温画卷》中这种盾牌接近一人高,若果材料使用全金属制作,显然只能作为重要典礼上的仪仗礼器。

军事体育训练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18)

南诏居民的日常生活

纵然南诏男子在加入军队前,已经掌握了一些野外生存技巧和武器使用经验。但国王和各个军区的将领仍然会每年进行1-2两次的集训,目的是让士兵个人素养精益求精,并获得大部队协同作战的经验。

南诏男子集训时间是年末的两个月,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完成了秋收工作。集训分为两大内容:体能和武器使用的个人考核,及集体训练。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19)

南诏和唐朝自然疆界--大渡河

体能考核包括登山、跳远、穿渡急流、负重越野等内容,这是针对中国西南地区山溪密布的特点的考核。想要在体能考核中脱颖而出,南诏男子不光要有脚力和臂力,甚至还要有背上1.5石谷物行军40里的超强耐力。

武器使用考核包括步射、骑射、剑术、枪术度等内容。南诏看重士兵对剑的使用,要求骑兵或步兵都能够掌握娴熟的剑术。枪术则主要针对骑兵,望苴子蛮在马上枪术的考核中表现非常突出,受到当地军区将领的关注。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20)

正在抓捕异端的南诏乡兵

集体训练主要是队形训练。南诏军呈三线布阵,第一线是装备好、战斗力强的罗苴子和长枪队,第二线是弩手和弓箭手,第三线是骑兵。在防御时,罗苴子和长枪队负责正面对抗敌军的压力,后方的投射部队则进行抛射削弱敌人。待敌人体力耗尽时,南诏骑兵再出动给予雷霆一击。

南诏的灭亡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21)

魁雄六诏--南诏龙兴之地今云南巍山

云贵地处欧亚大陆西南交通枢纽,南诏军队体系受到内亚和中原的多重影响。在进攻四川和越南的战斗中,南诏人俘虏了大批唐人工匠。在这些工匠的帮助下,南诏人逐渐学会了制作人力投石机、攻城车和小型战船的技术。

唐战南诏失败的罪魁祸首(真正的南蛮入侵)(22)

郑买嗣的祖先郑回的雕像 郑回也是著名的德化碑的作者

可成也开放,败也开放。由于南诏君主对汉化持积极态度,引入了大批汉人士大夫,这导致了王族的灭顶之灾。公元897年,出身蛮原汉人知识分子家庭的大贵族郑买嗣发动了政变,杀死了南诏后主及王族800余人。称雄一时的南诏政权就此烟消云散。

不过郑买嗣建立的大长和国并不长久,他很快遭到了南诏本土贵族的强烈反击,新旧势力的矛盾在南诏国内导致了长达数十年的内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