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古代,战争几乎是一种常态。战争必然会带来杀戮,战争往往是残酷的、血腥的,战争便是你死我活。有人说,那打仗难免会有死伤的。事实上,有的时候一方已经完全胜利了,另一方大量投降的人做了俘虏,这时候你会发现残酷的杀戮没有停止。

历史最残酷战争(战争残酷 古时把屠杀俘虏也认为是一种理性选择)(1)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屠杀战俘的事情却是司空见惯。又有人说话了,你说个说的不对啊。古代的史书里写着“杀降不祥”,意思就是把投降的人杀了,是不吉利的事。那是为什么呢?按照我们现在的想法,其一,假如把战败的俘虏杀了,那么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们,肯定恨得不行,更有可能激发战败一方的斗志,同仇敌忾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勇气。其二,投降过来的士兵被杀了,那么接下来谁还敢投降呢?横竖反正都是死,拼了命说不定还有一线希望。

  这么想的话,杀战俘确实是一件事不明智的事情。既不利于整个战局,又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于情于理都是不正确的做法。然而真正的历史却并非如此,尽管我们表面上认为很有道理的道理。但你会发现中国的历史上杀俘虏的事情太多了,在很多次战役中,一杀就杀几十万,杀了一波又一波,杀得是此起彼伏,酣畅淋漓。

历史最残酷战争(战争残酷 古时把屠杀俘虏也认为是一种理性选择)(2)

  那么我今天告诉大家,杀俘虏也是一种理性选择,你会怎么想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俘虏是从敌人的军队过来的,是敌人那么就一定有隐患。投降的人数越多,那么安置起来就有一定困难,不能把他们迅速分散,聚在一起风险又大。假如真投降还好,一旦是假投降,那么无异于在家门口安装定时炸弹。假如环境一旦发生变化,俘虏们站起来反抗,那就是在心窝里反抗,跟两军阵前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这对于军队来说是个很大的隐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俘虏全杀了,这样所有隐患就没有了,这是杀俘虏的第一个理由。

  其次,两军阵前打仗得吃饭吧。军粮是最最要紧的,军粮对于军队太重要了。一般打仗的时候,军粮都比较紧张。突然来了这么多俘虏,多了这么些嘴,粮食从哪里来?这么多人要吃,粮食就那么多,总不能让自己的军队挨饿让俘虏吃吧?那么怎么办呢?有些人说了,那就把俘虏放了吧。可问题是,即便是放了,这么多人也得吃饭,那么就有可能从部队里人抢粮食,为了活命,人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了百了。

历史最残酷战争(战争残酷 古时把屠杀俘虏也认为是一种理性选择)(3)

  然而,事实上还有更过分的事情,是把俘虏做成军粮。 前秦时期有个大将军苻登,他带兵打仗过程中,没有军粮了。他对士兵说:“我们要奋勇杀敌,我们没有军粮了,敌人也没有军粮了,这不要紧,只要把敌人杀败,不就有人肉吃了吗”。结果这些将士咬牙切齿,血灌瞳人,把对方打败了,真就把对方俘虏抓回来就吃。而且起名,岁数大的俘虏起名叫“饶把火”,意思是说是太肉老了,得多炖一会儿。女人呢,叫“不羡羊”,就是说吃了女人肉,就不羡慕羊肉了。小孩叫“合骨烂”,就是骨头一块,一炖就烂糊了。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实啊!

历史最残酷战争(战争残酷 古时把屠杀俘虏也认为是一种理性选择)(4)

  大清当年入关之后,一个劲儿往南打,打到广东新会,就是梁启超的老家。结果南明的军队死守城池,最终大清军队为了得到军粮,无所不用其极。粮食不够,大清军队就把城里的俘虏给吃了。还把老百姓给吃了,吃到什么程度呢?有个小孩的家里人,全被清兵给吃了,就剩他一个,也就十二三岁。走到外头,看到一个清兵将领,扑通就给跪下磕头。清兵想,跟我磕头干嘛呢,我不是你爹又不是你家里什么人。只听这小孩说:“我们全家都让你们给吃了,我爹妈爷爷都在你们肚子里呢,我只能给你们磕头”。你听这有多惨啊!

历史最残酷战争(战争残酷 古时把屠杀俘虏也认为是一种理性选择)(5)

  战争是除了自然灾害外,对人类的文明发展摧残最严重的行为。战争使国家千疮百孔,老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使家庭妻离子散,支离破碎,给人类增添无法弥补的创伤。所以说,无论多么正义的战争,都意味着残酷的结果。最好的方式永远和平,不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