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自古写景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上千年来,这些经典之作至今依然动人心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令人神往。常清君特从中华古诗词曲中,摘取其中精华佳作,与大家共同赏析品味。

炎炎夏日今已至

今天“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日-5月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所以历书上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小池的古诗杨万里描写了哪些景色(宋代杨万里这首描写初夏之景的小池)(1)

一首《小池》传天下

常清君在此与大家一同解读赏析宋代杨万里的这首七言绝句《小池》

小 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先说说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亦称“南宋四大家”,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束缚,推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开创了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小池的古诗杨万里描写了哪些景色(宋代杨万里这首描写初夏之景的小池)(2)

再解释一下诗中的相关字词: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怜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开来的荷叶尖端。

泉眼树阴皆有情

诗中的前两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意思是说泉水从其出口处悄然无声地涌流出来,流出的水量显得非常细小,就好像它有些吝惜舍不得这逐渐远离自己的水流似的;树木用它们的枝叶遮盖住水面,因为太爱这难得的晴朗柔和的风光,所以尽量用它们的阴凉保护小池,以免其水分蒸发而干涸。

小池的古诗杨万里描写了哪些景色(宋代杨万里这首描写初夏之景的小池)(3)

一个泉眼,一处小池,本来是司空见惯、极为平常的景物,而作者分别通过两个动词“惜”“爱”,就将其拟人化了,化无情为有情了,所以常清君觉得这两个字堪称这两诗句的“诗眼”

小荷蜻蜓互传意

诗中的后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意思是说上面还附有晶莹剔透水珠的、娇嫩的小荷叶,才刚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来,早有一只可爱的小蜻蜓飞来停立在它的上头。在常清君看来,两个表时间的副词“才”“早”,堪称这两诗句的“诗眼”,就好像荷叶和蜻蜓之间是早就商量好了的,彼此竟然配合得如此默契。这两句诗也是妇孺皆知的经典名句。

荷花一般是在夏季开放的,具体花期是在每年的6月—9月之间。它的开花时间还受地区影响,若是在南方温暖地区栽培的,花期可能会提前到5月前后就陆续开放。

蜻蜓一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池塘、湖泊、沼泽等静水环境中,在每年6月-11月之间出现,在夏季更为集中。

小池的古诗杨万里描写了哪些景色(宋代杨万里这首描写初夏之景的小池)(4)

所以这首诗明显是描写夏天景色的,因为诗中有“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由此可知描写的是初夏之景。

常清君云:晴朗柔和日 小荷蜻蜓互传意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