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标签,可以为一座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是不少城市的追求所在。10月13日,#百座大城市名单首次公布#话题登上头条热榜。

日前,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公布了全国105个大城市。

山西大同未来城市发展(大同长治成全国Ⅱ型大城市)(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份2020年大城市名单,主要包括城市常住人口、城区人口、城镇化率三大数据,划分了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

太原、大同、长治入列大城市名单

7个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

14个特大城市: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14个Ⅰ型大城市:南宁、石家庄、厦门、太原、苏州、贵阳、合肥、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常州。

70个Ⅱ型大城市:兰州、中山、惠州、汕头、临沂、淄博、温州、呼和浩特、绍兴、唐山、海口、柳州、徐州、烟台、洛阳、邯郸、珠海、包头、保定、潍坊、大同、江门、赣州、西宁、南通、银川、扬州、遵义、襄阳、鞍山、昆山、莆田、盐城、泉州、咸阳、台州、芜湖、株洲、淮安、济宁、吉林、大庆、桂林、秦皇岛、湛江、宜昌、齐齐哈尔、抚顺、上饶、南充、义乌、邢台、泰安、开封、张家口、新乡、聊城、淮南、十堰、宜宾、枣庄、岳阳、慈溪、衡阳、长治、连云港、赤峰、晋江、泸州。

公布的105个大城市中,北方共有43个,南方62个。其中在7个超大城市中,北方2个,南方5个,在14个特大城市中,北方南方各7个。

关注到,山西太原、大同、长治入列大城市名单。

太原为Ⅰ型大城市,常住人口530.41万人,城区人口404.97万人,城镇化率89.1%。大同市和长治市为Ⅱ型大城市,大同常住人口310.56万人,城区人口175.47万人,城镇化率72.7%,长治常住人口318.09万人,城区人口102.41万人,城镇化率56.5%。

山西大同未来城市发展(大同长治成全国Ⅱ型大城市)(2)

大城市标准是否合理?

在中央对城市的划分中,对大城市的标准是有固定答案的,主要标准就是城区人口数量。

中央根据城区人口将全国所有城市进行了划分,分成了五类七档:

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

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

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按照这个标准,城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都是大城市,大城市中又包含城区人口超500万的特大城市和城区人口超1000万的超大城市。

因仅以城区人口为第一标准,很多人也对这样划分的合理性存在质疑。

但其实大城市的划分还是具有很大权威性的。

1、数量占比不到三分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目前有333个地级以上城市。这33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包括293个地级市和副省级城市,4个直辖市以及36个自治州、盟、地区等。

但在这几百个城市中,大城市的数量只有105个,这意味着能够建成大城市及以上规模的只占到1/3不到。

2、“人口战”如火如荼。

城市的进步和发展终归是要体现在消费端,即人上面来的。

这就意味着抢占人口才是抢占市场,抢占“行走的人民币”。

从我国最近5年的人口出生情况来看,人口正呈现出“极速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23万、1523万、1465万、1200万人、1062万,中国人口红利正在加速消失。国家卫健委在《求是》杂志刊登文章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总人口增速将进入负增长阶段,称这是中国60年来首次人口危机。

8月16日,《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便出台了,要求深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从国家层面干预,可见人口之重要。各城市的“抢人大战”也早已打响。

3、不仅大城市,很多评判标准都有“人口限定”

在中央批复的诸多资源中,都是以人口来决定的。

比如地铁申报,明确要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亿元以上,城市GDP数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且市区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以上。因此,在2021年年底,中国大陆也仅有50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

再比如2020年管理层印发的一份文件中,明确提出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

因此,城区人口将越来越多的成为城市发展升级的标准之一。所以,大城市以城区人口为重要依据也就有了说服性。

山西这三个大城市的优势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城市除了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外,还应与其经济规模、辐射范围、关键节点重要程度、品牌影响力等结合起来,从“城市-城市群-经济区域-全球化范围”四个维度去审视,这也符合未来经济社会政治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山西这三个大城市有哪些优势?

那么山西的这三个大城市有哪些优势?

太原:后起之秀

太原因地形优势,在以前是防御佳地,称为“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50年代前期,我国陆续开展了156个重要项目。从城市落户项目的数量来说,太原市落户了11个项目,排名全国第二。在近现代历史上,太原也早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规模、比较成体系的工业类目。太原工业以冶金、采煤、机械制造为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山西大同未来城市发展(大同长治成全国Ⅱ型大城市)(3)

此后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太原地势之优成为地势之困,也因为长期重工业发展,转型不及时且力度有限造成发展停滞。但如今,太原又迎来一波发展新高潮。2021年太原市GDP达到5121.61亿元,增长9.2%。今年上半年,太原GDP增速3.5%,在全国42个主要城市中位居第12位,位列第一方阵。

大同长治:文旅、资源优势大市

“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大同的旅游标签不用再赘述。2022年,全市文化旅游领域谋划项目99个,总投资314.3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7.41亿元,全年计划完成投资39.76亿元。而以文旅带动的康养产业也成为发展重点之一。

山西大同未来城市发展(大同长治成全国Ⅱ型大城市)(4)

大同

与大同一样,长治的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闻名。此外,长治还是仅次于太原的山西GDP大市,也是省内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经济体量大,基础优势明显。

能源是山西所有县市的共同优势,大同长治的能源优势也很明显。

目前,大同也在加快5G智慧矿山等建设,加速申报“东数西算”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城市,引领大同由“能源大市”向“能源强市”转变。长治将氢能产业作为重点,将以长申氢能、海德利森为链主,打造氢能产业链。

山西大同未来城市发展(大同长治成全国Ⅱ型大城市)(5)

长治

在本月9日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中,表示山西将着力打造国内氢能产业高地。具体实施中,在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储能示范。在太原、吕梁、阳泉、长治等工业园区(矿区)集聚区域,带动运输、焦化、化工、氯碱等行业转型升级。

对于城市等级发展,目前,山西也根据各地市的城区常住人口,规划建设1个特大城市,7个II型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1个特大城市为太原,即城区常住人口在500-1000万之间的城市,7个II型大城市为运城、临汾、晋中、晋城、阳泉、长治、大同,即城区常住在100-300万之间的城市。

本次公布的大城市数据是依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而从此前山西省统计局发布2021年山西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2021年末太原常住人口539.10万人(六城区人口约462万人)、大同市309.87万人、长治市315.17万人。

目前太原为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为462万左右,人口离特大城市仅有40万的距离。大同、长治已提前完成II型大城市的建设,其余5个地级市也正朝着II型大城市去迈进。

附全部榜单:

山西大同未来城市发展(大同长治成全国Ⅱ型大城市)(6)

山西大同未来城市发展(大同长治成全国Ⅱ型大城市)(7)

山西大同未来城市发展(大同长治成全国Ⅱ型大城市)(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