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没有起床,就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成都到了雨季了,就算不是雨季,下雨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眼看约定的时间要到了,于是拿上伞下楼去,到了和孩子们约定的地点,一个孩子都没有来。张望了一会儿,也不见踪影,心想,那就等十分钟吧,要是十分钟都还没有到,就不等了,每个孩子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三分钟过去了,远远地看见一个小身影,嗯,一个孩子来了,问她为何迟到。

她说,下楼的时候,发现自己屋子里,有一个重要的物品没有收拾好,于是回去收拾好了,再出来。要是没有收拾好,会被丢掉的。

我说,重要的东西,明明也知道要收拾好,为什么要出门之后才想起呢。以后,把这些东西在使用之后,顺便就收拾好,不要出门之前再收拾,就会好一些。

然后,她告诉了我一个事实,这也是她最后迟到的原因:

她说,她在楼下,怎么也打不开伞,她那是一把非自动伞,只需要用手向上一推就可以了。努力了几分钟也打不开,眼看要迟到了,幸好旁边走过一阿姨,请人家帮助打开了。

我给她们打好车,要上车了,她又关不上伞了……,于是我又帮助她把伞关上,其实也只是按住上面的锁定开关,向下一拉就好了。

由于时间紧也没有多想。

这是其中一个孩子。

当她来的时候,另一个孩子还没有到。我让来了的一个孩子去迎接一下,要是还没有出门,就催一下。

要知道,我要求的是近距离的话,与约定时间,前后一分钟算准时,不然就算迟到了。平日里,一般都会准时的。这是必要的训练之一。

去接不久,两个孩子慢悠悠回来了,一点也没有着急的意思,是呀,一切都被安排好了,自己为什么要着急呢。

我同样问她,为何连续两天迟到了。

她说,下楼之后,发现没有拿伞,于是上楼去拿伞,这就晚了。要知道这雨可是下了一晚上了,居然要到楼下才知道没有拿伞。这一切都是因为,伞就应该是大人塞手上……

两孩子走之后,我看着她们的行车轨迹到了学琴老师的位置。

不久,老师给我电话说司机停车位置不对,情绪也比较激动,不过,我看轨迹了呀。位置没有什么错呀。后来才知道,仅仅是停在了要到达位置的马路对面。走过去,也只要三两分钟的样子。

本也不需要这么激动的,为何激动呢,是因为两个孩子头发、衣服、书包、鞋都湿了。原因当然是怪司机停错了位置了。

可是,前面讲了的,今天的雨只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是那种瓢泼大雨,只要打着伞在没有避雨的地方,走一天,最多也就打湿个鞋了不得了。要是十来分钟,半小时的,鞋都不会湿才对的。

怎么可能连头发、衣服、书包都湿了呢,只有一种可能,没有打伞!!!!

对呀,这怎么没有想到呢,一个孩子的伞是别人帮助她打开的呢。要是另一个也是这样,或者两个孩子用一把小伞,的确有可能成为这种结果的。

你还在犹豫孩子的到来吗(你的孩子会开伞吗)(1)

这可是,一个新六年级和一个新初一的孩子。成都也是一个一年虽然下不了半年雨,可能也不会少太多的城市。不会用伞,这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不过,要是真的用心去小学门口观察,可能也就不意外了。大人淋湿,可能都在给孩子打伞,孩子进学校了,自己再收好伞,拿回家;孩子放学了,要是下雨,再拿伞给孩子遮着雨,回家自己再收起来。

孩子何尝自己动过手呢?

雨伞在这里虽然是一个实例,不过却更像一个喻物,它可以比喻为太多的,本应该孩子掌握,却被家长代劳的事情了。

虽然,学校,家长都在讲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过现实这类似的事情却比比皆是。

你还在犹豫孩子的到来吗(你的孩子会开伞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