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辉老师,有名淮剧表演艺术家、淮剧代表性传承人、淮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西路淮剧的代表人物之一、淮剧名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淮剧三大经典?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淮剧三大经典(荣光辉有哪些故事)

淮剧三大经典

荣光辉老师,有名淮剧表演艺术家、淮剧代表性传承人、淮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西路淮剧的代表人物之一、淮剧名家。

他当时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淮剧舞台生涯,他以自己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艺为淮剧塑造了几十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他以自己令人崇敬的高尚艺德成为淮剧艺术界和广大淮剧戏迷有口皆碑的偶像,他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路淮剧代表性传承人、淮安市淮剧团原团长、德艺双馨的淮剧表演艺术家——荣光辉。

他回忆一下他自己从艺的经过,好像带有一点戏剧色彩在里面,为什么这么讲呢,自己的籍贯是无锡、无锡荣巷人。自己的父亲最早是在常州红星剧院做会计、在票房里卖票,那么后来几个朋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和股份制一样,每人拿出一点钱出来搞一套舞台布景,以前古装戏常用的景,比如说客厅、县太爷的公堂、皇宫内院、金銮殿等等等等。那个时候苏北剧团想到苏南演出,因为当时苏北剧团很简陋,农村的演出没这方面的设备。然后自己父亲就把布景和灯光这些东西出租给他们,因为他们从没有布景到有布景用习惯了、再没有布景他们就不习惯了,所以就和自己父亲讲你能不能和我们到苏北去,我们继续租用你的东西,那个时候自己记得是1956年我们淮阴发了一场大水灾、水很大,整个街道上都是半人深的水。以前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这么方便、自己父亲就没回去,到了下半年以后整个户口就就地登记,一下子就把自己父亲、自己和自己母亲的户口弄到淮安来了。陈万宏说:“我们荣团长,在他从艺60年当中,他为剧团的发展、包括我们剧团的剧目的生产、年轻人的培养做出了很多贡献。特别是当时近期退休之后,他基本上每天都要到我们剧团来,关心和帮助我们剧团的剧目生产、年轻人的排戏情况。(当时)去年,由他负责、导演的青春版的《白蛇传》,我们到了盐城、到了泰州、都演了,应该说是效果相当好。”陈万宏言:“他多次荣获我们江苏省淮剧节、江苏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我国幅员辽阔,戏曲剧种众多。淮剧就是一朵绽放在祖国戏剧百花园中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的地方剧种。淮剧原名香火戏、江淮戏,发源于江苏省境内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运河两岸的淮安、盐城、扬州等市县。明末清初之际香火戏班社广泛活动于清江浦、淮安城一带,有刘玉琴班、石景琪班等,这些由六、七人组成的演出班子只能是演一些如《隔墙》、《访友》、《刘伶醉酒》等“对子戏”和“三小戏”。西路淮剧的特色就是在唱腔方面它的起根就是老淮调,这个老淮调、一些老同志知道,淮剧起源是门叹词起调,所谓门叹词实际上就是要饭的,就是到你家门口,他那个竹板笃、笃、笃、笃、笃唱,唱那些故事、或者唱一些吉庆的语言,喝的、要点钱,淮剧起源实际上就是这个。我们大家说的老淮调,什么叫老淮调,就像我们以前农村里牛耕田,打嘞嘞,啊嘞嘞、噢,意思就像赶牛的这样,但是从我们开始记事的时候淮剧已经有小乐队了,那么就是在它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了一步、但是进步不大。从我们这代人开始,它逐步逐步地由小乐队变成大的。你想原来只有一个二胡,然后变成三大件,你像京剧有三大件,月琴、京二胡、弦子、开始只有一把虎子,然后开始有副虎、然后再加一个琵琶、现在一般就是扬琴、长笛、竹笛,乐器的配置方面慢慢就变化了、改进了、改进了原来老的面貌。

在淮剧的百年的发展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其中包括筱文艳、马麟童、何叫天丶周茂贵、周小贵、王志豪、乔艳红等,而在今天仍然活跃在舞台第一线的淮剧表演艺术家中,淮安市淮剧团原团长荣光辉就是西路淮剧代表性人物。我们邓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什么都要发展,比如说我们淮剧不能停留在原来,原来没有那个条件、他只能那样唱。你说一个乐队伴奏和你嗓子干唱能相比吗,对不对、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说我们在调子、乐队方面的配置变化提高,另外就是唱腔、旋律方面它也在不断地美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剧种的韵味,比如说我们的淮剧也吸收歌曲方面的一些东西、慢慢地完善曲调。

抗日战争时期苏北抗日民主政权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文艺运动,其时、以香火调演唱的剧目被称为淮戏。建国以后,淮戏和江淮戏合称为淮剧。因为地域丶语言等因素,淮剧主体曲调就有了东西路流派之分,东路唱腔富于旋律、音调醇和;西路唱腔近似口语化,高亢嘹亮,富有韵味。我们淮安市淮剧团体接手于西路淮剧。鲍鹤云说:“荣团长是我们西路淮剧表演艺术家之一,荣团长是自己的老师、也是自己的老领导,他是一个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也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优秀人才。”戏迷马连兆说:“在自己看这出戏的时候,那演的可以说能把自己的眼泪都演下来。在自己来讲,在这个戏曲行当的话来讲,那都是进入的角色,那形象几乎说太好了。我们荣团长演的是这个《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都属于样板戏当中比较好的,我们不敢说跟京剧来比,谈我们地方戏淮剧,没人能跟他好比,是比不了;尤其是荣团长的武打,那在淮剧中颇有名气。就现在来说,六十开外,那个身材翻几个跟头、再简单的跑几个圆场,那现在一般人,像他这样的岁数、跟他没有办法相比。”刘云说:“戏曲演员就其艺术造诣而言,有三个层次,一是表演人物、即能够适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二是刻画人物、即能够表现人物的个性;三是塑造人物、即能够充分展现人物的舞台艺术魅力,毫无疑问、我们荣团长现在已经达到了第三层次、即塑造人物的层次”。薛友彬说:“自己和老荣已经相识了几十年,应当说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自己对他总体的感觉是生活当中的荣光辉突出一个平字,平和、平易、平常,但是舞台上的荣光辉英俊洒脱帅气。几十年来,他创造了许多的人物形象,例如这个《奇袭白虎团》当中的严伟才,《十一郎》当中的十一郎,《林则徐》当中的林则徐、《孔繁森》当中的孔繁森等等。那么戏曲演点呢,讲究唱作念武,下面自己想就这四点、简单地谈一谈老荣的艺术特色。唱,老荣的唱腔高亢激昂,这是众所周知的,难能可贵的是他利用唱腔把不同人物的声音形象的唱出来,所以说他是西路淮剧的杰出代表,那是当之无愧的。作,自己想用六个字来概括:含蓄、别致、细腻;念,老荣的念白是有独到之处的,他的念白有种旋律感,他的逻辑重音掌握的比较准确,因此他的念白很有张力;武,三个字:雅、帅丶美,总之这个荣光辉同志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是淮剧界难得的全能演员,现在他已经退休、上舞台的机会不多了,但是自己希望老荣的艺术特点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使老荣的艺术才华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在戏曲舞台上永放光辉。”

2010年,西路淮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方面说明西路淮剧本身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你对西路淮剧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荣光辉在培养新人方面倾注了更大的心血。周根喜说:“荣团长、荣老师对自己说过一句话,作为我们这一代的中青年演员要做到更加用心地去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的工作作风和为人的风格,把淮剧事业发扬广大,为广大的戏迷朋友更好地去服务。”

为了培养西路淮剧后辈人才,荣光辉曾以政协委员身份写提案建议免除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淮剧班学员的学费,并获得通过。对此,许多淮剧班学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刻苦学习训练,逐渐成长为西路淮剧的主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