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局就是高潮,郑爽代孕弃养、张碧晨出国生子、毛晓彤录音石锤陈翔出轨……“吃瓜群众”仿佛瓜田里上蹿下跳的猹,吃了一瓜又一瓜月前,郭敬明、于正为抄袭道歉的新闻,早就如“前浪”一般被拍死在沙滩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代皇宫的粮食从哪里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皇宫的粮食从哪里来(原来古代也有吃瓜群众)

古代皇宫的粮食从哪里来

2021年,开局就是高潮,郑爽代孕弃养、张碧晨出国生子、毛晓彤录音石锤陈翔出轨……“吃瓜群众”仿佛瓜田里上蹿下跳的猹,吃了一瓜又一瓜。月前,郭敬明、于正为抄袭道歉的新闻,早就如“前浪”一般被拍死在沙滩上。

才华横溢的网友就地取材,写就一篇现实主义长篇讽刺诗《一个,一个》。“一个是代孕弃娃,一个是远走当妈。一个生娃不用怀孕,一个生娃不用成家……”。

真正是人在家中坐,“瓜”从天上来,为何近期的“瓜”如此之多?有网友真相了:原来2021年是“猹”诞辰一百周年!

(猹:鲁迅小说《故乡》中喜欢偷瓜吃的小动物)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今天小心就和大家聊一聊历史上的那些有名的“吃瓜群众”和他们吃过的“瓜”。

何为“吃瓜群众”?

2016年,《咬文嚼字》杂志将“吃瓜群众”列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用以代指那些围观、看热闹的人。关于它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瓜是指“瓜子”,在天涯、猫扑等早期的网络论坛上,经常有人发帖讨论一些问题,后面一堆人灌水发言、围观扯淡,盖楼刷屏。新帖发出,无论搞没搞清楚贴子主题,都要抢占前几个楼层,于是就出现了:「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吃瓜群众」……

说法二,在一则公路新闻里,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老伯,老伯称:“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当时在吃西瓜。”网友神评论:我只是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吃瓜群众”一词由此而来。

其实,“吃瓜群众”早在汉代就出现了。《汉乐府·孤儿行》中说:“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瓜车翻了,“吃瓜群众”们不仅看热闹,还趁火打劫偷人瓜吃,实在很不道德。

▲丰子恺(1898~1975) 《覆车啖瓜图》

史上最倒霉的“吃瓜群众”

《吴越春秋》中有记载:吴王有女滕玉,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王前尝半与女。女怒曰: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乃自杀。

吴王阖闾有个美丽的女儿叫做滕玉,非常受宠。一天,吴王与夫人、女儿一起吃饭,厨子端上一条鱼,说是下人们新钓上来的,肉质肥美鲜嫩。阖闾夹了几筷品了品,味道确实不错,就把剩下的半条鱼赐给了滕玉公主,想让女儿也尝尝这鲜美的滋味。谁知,滕玉公主会错了意,以为父王是拿这半条鱼来羞辱自己,哭着跑回房里,越想越难过,最后自杀了。

阖闾非常难过,决定厚葬女儿。传说,号称“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就是给滕玉公主修陵墓时挖成的,公主棺椁里各种金银珠宝数不胜数,“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欧冶子大师铸的神剑盘郢也是陪葬品之一。

公主因半条鱼自杀的消息传到民间,百姓对这个心智不成熟的公主十分好奇,顺便也想围观一下难得一见的皇室葬礼,于是,出殡那天,来看热闹的人熙熙攘攘。吴王也不阻止,还请了数百人表演“白鹤舞”,百姓们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跟着舞鹤的队伍进了墓室。

只听咔嚓一声,墓室石门应声落下,送葬队伍和看热闹的百姓全被关在里面,成了滕玉公主的陪葬品。“还使男女与鹤俱入羡门,因发机以掩之,杀生以送死,国人非之。”

▲民间舞蹈“仙鹤舞”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围观有风险,“吃瓜”需谨慎。

史上最倒霉的“瓜”

《晋书·卫玠传》里记载了“看杀卫玠”的故事:“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西晋“璧人”卫玠,丰神俊朗,有天人之姿。他刚从豫章郡辗转到京都(今南京),就遭遇“粉丝”层层围观。卫玠本就身体羸弱,承受不了群众灼灼的目光,不久就病死了,时年仅二十七岁,当时的人都说,卫玠是被“看杀”的。

这件事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什么叫“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卫玠粉们如果知道自己的“吃瓜”行为会把爱豆害死,不知是否会后悔。

吃瓜群众与食蛤群众

食蛤蜊的典故源于《淮南子·道应训》:秦代有位为始皇帝寻求长生仙药的方士,名叫卢敖。他跋山涉水来到北方极远之地,忽然看见一个长相奇异的人在迎风起舞。这人看见卢敖招呼都不打一个,扭头就逃,卢敖追过去定睛一看,他正蹲在龟壳上……吃蛤蜊。

《南史·王融传》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有一次王融去拜访王僧祐,刚好沈昭略也在。沈昭略不认识他,便问道:这少年是谁?王融狂妄自负,说我像太阳一样,照耀天下,你竟然不认识?沈昭略不愿与他争辩,就说:不知许事,且食蛤蜊。

——这些我都不知道,还是吃蛤蜊吧。

与大爷那句“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当时在吃西瓜”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食蛤”的含义更倾向于不问世事,自得其乐;或者时局动荡,个人又无可奈何,不得不做个对国事不闻不问的食蛤群众。

后来,“食蛤”一词就经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

苏东坡有语:“莫谈国事,且食蛤蜊。”

周紫芝有诗:“且对青山食蛤蜊,一笑谁能知许事。”

汪元量有词:“水边莫话长安事,且请卿卿吃蛤蜊。”

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受到蒋介石接见后,也作诗写道:“食蛤那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楼”,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一个吃瓜群众,哪里知道这天下大事啊。

无论“吃瓜”还是“食蛤”,小新都要劝告大家一句:理性看热闹,莫当键盘侠,不要过分解读,网络不是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