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从这一期开始,几乎都是与心电图波形相关的内容。这一期内容不多,三分钟时间可以学完。内容相当基础,一样非常重要,咱们一起开始学习吧。

第03期 正常波形及间期

正常波形包括 P 波、PR 间期、QRS 复合波、QT 间期、T 波和 U 波。

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正常波形及间期)(1)

P 波

正常 P 波在Ⅰ、Ⅱ、aVF 和 V 4 ~V 6 导联为正向,描述的是右心房,随后便是左心房去极化。P 波的正常时长为≤ 0.12s,幅度通常 <2.5mv(2.5 个小格)

PR 间期

PR间期包括P波PR段,用于测量房室传导时间,即搏动从心房传到心室所需的时间(包括房内传导,即 P 波以及房室结和希 - 浦系统传导,PR 段)。PR 间期是通过测量从 P 波起点QRS波群的第一个波(Q 波或 R 波)的时长确定的。

正常的 PR 间期为 0.14~0.20s。PR 段应位于基线或零电位,因为在这段时间体表心电图测不到电活动,即使房室结和希 - 浦系统内有电活动也记录不到。

PR 间期随心率的改变而变化,主要反应房室结的传导时间(是 PR 段的主要决定因素)的变化。希 - 浦系统的传导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相对于心律的变化其传导速度无改变(即通过这一部分的传导有无均一样)。较慢的窦房心律(迷走紧张性偏高而交感神经刺激偏低),房室结传导减慢,因此 PR 间期(段)延长。较快的窦性心律(迷走紧张性偏低即交感神经刺激增强),房室结传导增快,PR 间期(段)缩短。但是目前还没有方法针对心率来校正 PR 间期。

在给定心率后,PR 间期应该是恒定的,任何变化都表明房室传导异常。当变化无模式可循时,则说明存在房室分离。PR 间期进行性延长见于Ⅰ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Ⅰ型或温氏传导阻滞)。

QRS 复合波

QRS 复合波的时长(或间期)代表心室的去极化时间。此时长从 QRS 复合波的起始波(Q 波或 R 波)测量到其终点(将其定义为 J 点,位于 QRS 复合波的终点,和 ST 段的起点)。左右心室的去极化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左心室的心肌群比右心室大得多,故 QRS 复合波主要反应的是左心室去极化

QRS 复合波正常时长为 0.06~0.10s,而且在随心率而改变(即希 - 浦搏动传导有无均一样)。

QRS 时长≥0.10s称之为心室内传导延迟(IVCD)。如果QRS时长≥0.12s 且为典型模式,则 IVCD 表明是束支传导阻滞。

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正常波形及间期)(2)

QT 间期

QT 间期用于衡量心室的复极时间

从 QRS 复合波的起始波(Q 波或 R波)测量到 T 波的终止,必须牢记,由于 QT 间期测量包括 QRS 复合波,因此它不仅测量了右心室的复极时间,而且包括左心室的去极化时间。

同时还要记住 QRS 时间延长(由于束支阻滞或非特异性 IVCD)也能导致测量的 QT 间期延长。在这种情况下,QT 间期延长不同时不是由心室复极延长所致。因为正常 QT 间期的测量时间依据的是正常 QRS 时长(即 0.06~0.10s),因此 QRS时长超过此值的任何延长都要加以关注,并从 QT 测量值中减去增加的时长(以 ms 为单位)。

QT 间期随心率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心率加快,QT 间期缩短,心率减慢,QT 间期延长。因此,QT 间期必须用 Bazett’s 公式进行心率校正:QTc=QT÷ RR 间期。

正常 QT 间期为 0.44~0.48s。

T 波

T 波实际上代表心室的复极。

T 波轴通常与 QRS 复合波相同。也就是说,T 波的方向与 QRS 波所偏方向是相同的;若 QRS 波的正向,T 波也是正向,若 QRS 波为负向,T 波也是负向。正常的 T 波是不对称的与幅度无关(上升比下降缓慢)。而且正常的 T 波升降曲线都很平滑,T 波上出现任何切记、突起或其他不规整都可能叠加有 P 波。

U 波

U 波是紧随 T 波出现的低幅度正向波。有人认为 U 波代表希 - 浦系统的延迟复极,但也有人认为 U 波代表乳头肌的延迟复极。U 波最常见于心前区右侧导联(即 V 1 ~V 3 导联)。

--未完,后续--

连载回顾:

  1. 通俗易懂!心电图各个波形成原理——「基础心电图连载01」
  2. 详解心电图各个导联系统-02
  3. 心电图分析步骤「连载03」

文章内容图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提供,主要来源于: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 · 卷1;主编:菲利普·波德瑞德等;译:郭继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