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项羽性格特征(鸿门宴中项羽的形象)(1)

《项羽本纪》一章,是司马迁《史记》中的经典篇目,课本必修一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记其名为《鸿门宴》。《鸿门宴》写得很精彩,各种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刘邦、张良、樊哙等大段的语言描写促进了其性格的表现。以此来看,反到是主人公项羽的笔墨所剩无几。其实,仔细研读课文,项羽笔墨纵然少,但要表现其性格特点,却已足矣。多的不看,课上讲解之时,我只选取了项羽在文中每一个场景中的反应来分析其性格。

鸿门宴的项羽性格特征(鸿门宴中项羽的形象)(2)

场景一:项羽大怒。

刘邦军霸上,项羽军鸿门,刘邦军中间隙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欲王关中,范增趁机在旁煽风点火,撺掇项羽进攻刘邦。此时,项羽的反应是:大怒。只此二字,项羽胸无城府的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他喜怒形于色,做事少用脑袋思考,别人一说,他不经过考察,立刻就相信,试想一统领四十万人的将领,竟能如此轻易得被别人所左右,大业何以能成。

场景二:项羽许诺。

项伯向刘邦通风报信回来后,帮着刘邦在项羽面前说了几句好话,说刘邦先破秦入关中,是有大功之人,击之无义,不如善遇之。项伯乃项羽叔父,多少是亲戚,这个面子是要给的,项羽此时的反应已经不发怒了,他许诺。“诺”是不好许的,特别是像项羽这样一个重义气的人,许了诺,就意味着要兑现诺言,两军交战,岂能因为这点人情关系就放虎归山,这表明,项羽义气重得来有点迂了。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出,此时的项羽,可能并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毕竟他的人马是刘邦的四倍,并且论个人能力,行军打仗,项羽也是没得说的,要收拾一个小小的刘邦,项羽自信还是有这个把握,所以他就许诺了。

鸿门宴的项羽性格特征(鸿门宴中项羽的形象)(3)

场景三:项羽默然不应。

旦日,刘邦亲来鸿门向项羽谢罪,把项伯头天晚上给项羽说的话,又自己低声下气的说了一遍,并说是小人离间我们,请求项羽王原谅。这一通话说得项羽很受用,也很骄傲,而人一骄傲,就很大度,大度了,就容易轻敌,轻敌了,自己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一不小心,项羽连曹无伤都出卖了。酒酣之际,范增连连暗示项羽速速解决刘邦,项羽的反应是:默然不应。当断不断者,反受其乱,项羽的眼光确实很短浅,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了。

鸿门宴的项羽性格特征(鸿门宴中项羽的形象)(4)

场景四:项羽未有以应。

酒过三旬,项庄开始舞剑,形势变得危急起来,此时樊哙闯帐,说了一通和项伯、刘邦同样的话,只是从说话语气来看,变得大义凛然,咄咄逼人,并指出项羽有亡秦之续的可能性,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项羽。话说“三人成虎”,一句话说多了,听的人自然也就相信了,樊哙本一个武夫,说话时又底气十足,加上前面又有项伯、刘邦话的铺垫,项羽一想,是啊,这个事情本来自己挺有道理的,还卖了个人情给刘邦,但现在看来反而是刘邦有道理的,理亏的倒是自己了,于是,也就“未有以应”了。其实项羽没有用脑子想一想,项伯、刘邦、樊哙说的话如出一辙,并且语气步步进逼,完全有可能是在幕后策划、演练好了的,他自己其实也就钻了一个套而已。项羽之悲,悲就悲在太相信武力了,忘记了谋略的重要性。故事进行到这时,项羽已经完全相信刘邦是对的,自己是错的了。

鸿门宴的项羽性格特征(鸿门宴中项羽的形象)(5)

场景五:项王受璧。

刘邦借口如厕,全身而退。从礼节上来说,这个事情刘邦做得很不漂亮,本来宴席就是为刘邦而设,刘邦却中途逃跑,把主人撂在那里,仅凭这一点,项羽就可以师出有名,但项羽好像不在乎。张良留谢的时候,给项王奉白璧,项羽也就接受了,表明和刘邦一时的“误会”到此彻底消泯了,双方暂时进入了一个和平时期。

综观全文,项羽反应纵简,却很好的表明了其人如何一步步从有理变为无理;刘邦文字虽多,却并没有逃出以此来衬项羽性格的大的架构。鸿门一宴,项羽完败、刘邦完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