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形演变
“口”的甲骨文像一个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于指发音说话。
金文延续甲骨文,像人嘴张开的样子。写作:
小篆略同金文,但字形上下拉长。写作:
隶书以直笔方折代替小篆的弧笔圆折,字形扁方,就不太像嘴的形状了。写作:
楷书延续隶书,写作:
二、含义
本义为嘴,指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说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也指容器通外面的地方,还可指出入通过的地方,如门口。
“口”既可单用,也可以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代汉语字典仍设“口”部。与“口”有关的汉字大都从“口”,如吻、吃、喝、唱等。“口”有时也可以作声符,如扣、叩等。
以“口”为 部首和字族的汉字多与发音说话和吃东西有关。
三、详细解释与用法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2) 出入通过的地方 [passage]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3) 人数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4) 言语。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5)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6) 指牲口的年龄。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7)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包括内蒙、河北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大部分地区,乃至于新疆一带的长城以北地区,但不包括东北三省,东三省一般称为关外。口指的是长城的关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西口,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走出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大通道,推动了我国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8)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9) 通商码头,港口。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0)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1)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如:碗口;杯口
(12)菜市口。北京 的地名。旧时曾为行刑之所,故亦以指代刑场。《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如今看他被县里拉了出去,赛如绑赴 菜市口 一般,早已哭成一片了。”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