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有什么区(内蒙古一些地名的含义之阿拉善)(1)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地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地名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命名、演变始终都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没有航海知识的积累和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像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的名称。地名由少数人称说到为广大社会成员所公认,要经过一定的传播和筛选过程。

内蒙古阿拉善有什么区(内蒙古一些地名的含义之阿拉善)(2)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盟,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地处呼包银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交汇处,东与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相连,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西与甘肃省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734.572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径97°10′~106°53′,北纬37°24′~42°47′之间,东西长831公里,南北宽598公里,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8%。

原始社会:“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转,贺兰山名源于匈奴族贺兰部在此住牧,阿拉善因贺兰山而得名。阿拉善地区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证实,旧石器时代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就有人类存在。旧、新石器过渡的代表—细石器文化的赋存和发现,进一步证明古居延地区是东、西石器文化的连接点。新石器、青铜、铁器时代,历代北方游牧民族在贺兰山、曼德拉山、龙首山等处刻制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成为研究古代游牧民族早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经济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弱水流域、居延海畔就有殷商周朝先民生活的足迹。

内蒙古阿拉善有什么区(内蒙古一些地名的含义之阿拉善)(3)

古代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今阿拉善地区东北部始设北地郡。

汉代,阿拉善地区分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管辖。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征发兵卒18万到河西戍边屯田,北置居延、休奢两县。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居延县隶属张掖郡管理。东汉光武帝元年(25年),改置“张掖居延属国”。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设西海郡,辖居延一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国和西晋续设西海郡。北魏时,阿拉善地区为凉州所辖,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氐族人吕光建立后凉政权,领居延县。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21年),居延古都属柔然婆罗门领地。

隋朝至唐代初期,阿拉善地区属甘州、肃州,也曾为突厥贵族所据。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唐王朝一度曾将“安北都护府”从漠北迁至漠南,都护府治所在同城,即今额济纳旗境内。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唐王朝设宁寇军,统领居延军务。“安史之乱”时,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断,居延地区成为长安通往西域的“草原丝绸北道”。之后,居延地区先后为吐蕃、回鹘、契丹所部占据。

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建国时设12监军司,贺兰山坚军驻守贺兰山沿线,守军5万人。在居延地区设置“黑山威福军司”,治所为今额济纳旗东南黑城。

元朝设亦集乃路,属甘肃行中书省管辖,管理军政事务,总管府驻哈拉浩特(黑城)。

明朝时期,北元和瓦剌势力先后占据阿拉善地区。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军西路军5万骑出塞,兵锋直指亦集乃路,哈拉浩特守将卜颜帖木尔降明,黑城废弃。明中期以后为蒙古达延汗属部的游牧地。

清朝初年,蒙古鄂尔多斯部额琳沁、固鲁岱青游牧阿拉善地区。顺治六年(1649年),因大札木苏叛乱,所部移牧河套地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卫拉特准噶尔部部长噶尔丹击败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康熙十六年(1677年),顾实汗孙和罗理率和硕特余部庐帐万余,自新疆迁徙,途经青海大草滩,移牧阿拉善地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旗编佐,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徙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阿玉奇汗族弟纳扎尔玛穆特之子阿喇布珠尔,率部西藏礼佛,归路被阻,请求内附,清廷赐牧党河、色尔腾地方。雍正七年(1729年),阿喇布珠尔之子丹忠晋封多罗贝勒。雍正九年(1731年)以后移牧额济纳河流域。乾隆十八年(1753年),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两旗上不设盟,直属清廷理藩院管辖。

内蒙古阿拉善有什么区(内蒙古一些地名的含义之阿拉善)(4)

近代以来:民国时期,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直属北洋政府蒙藏院和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员会管辖,宁夏护军使和宁夏省兼管两旗徒具虚名。期间,原属阿拉善旗的磴口巴格(乡)设县级建置。

1949年9月23日和1949年9月27日,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

1954年4月,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辖阿拉善旗和磴口县,为专区级地方政权,隶属宁夏省管辖。同年10月,因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宁夏省蒙古自治区易名甘肃省蒙古自治区。

1955年3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区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

1955年11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州易名甘肃省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

1956年2月,设立巴彦淖尔盟,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

1958年4月,巴彦淖尔盟与河套行政区合并,为自治区派出机构,盟府迁三盛公;同年8月,巴彦浩特市撤销,恢复镇级建置。

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设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

1969年7月,中共中央变更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额济纳旗划归甘肃酒泉地区管辖,阿拉善右旗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历时10年。

1979年7月,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重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

1980年4月,成立阿拉善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为专区级建制,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盟府驻巴彦浩特。

内蒙古阿拉善有什么区(内蒙古一些地名的含义之阿拉善)(5)

阿拉善盟――由(A la shan)满语指“驽马”。清时,新疆的一支蒙古族归附清廷后,因其平叛有功,清廷赐“阿拉善牧地”。即现在阿拉善盟一带。

有多种意解,一说阿拉善意为野骏马,也有说是由“阿拉喜”谐音而来,蒙古语“阿拉喜”是屠宰的意思,一说为贺兰山谐音(汉语贺兰山的音转)。简称阿盟。

内蒙古阿拉善有什么区(内蒙古一些地名的含义之阿拉善)(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