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学子经历了一改寻常的下半学期,空中课堂、云上答辩、电子拨穗成为网络热词。伴随国内疫情得到控制,4月27日,沪上各高校陆续启动分批次返校。

在第一批开启返校日程的高校当中,上海理工大学(以下简称:上理工)已迎来本科大一、大四及研究生返校,其他年级部分学生也主动提出回校学习。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归来,上理工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学习氛围,校园维持良性运转。

除了开学前做了大量的复课防疫准备,上理工于去年底今年初建成的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慧校园搭建校园防疫、生活“活地图”

“一教:当前人数110人,最大承载1893人;湛恩图书馆:当前人数182人,最大承载1000人;一食堂:开放座位300,剩余291……”

上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二的殷洁如按时返校,与以往回归校园不同的是,她的手机里多了一个智能“活地图”。

打开学校“一网通办”移动门户Welink应用程序,在“上理公共场所导引系统”里,她随时可以查询来自食堂、图书馆、教室、浴室等场所的信息。

“待会儿去图书馆前,我可以先看看系统上显示的流量数据,提前查看有没有座位,以免跑空。”殷洁如说,图书馆和教室是她的“第二个宿舍”,有了这个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走冤枉路”的时间。

开放时间、实际人流量和最大承载量,实时更新的数据,这套智慧校园“公共场所导引系统”,让返校的同学们眼前一亮。去哪点哪,空余座位一查便知,也切实帮助大家更高效安全地迎接新学期生活。

学校图书馆清理(教室图书馆浴室食堂有无空位)(1)

据介绍,这套系统是在学生返校前夕,由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推进办公室研发推出。为了应对疫情时期的特殊需要,从购买设备,到平台搭建、界面设计,再到志愿者培训,全校相关部门加班测试,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上线。

实现智能系统的数据传输,相应地,需要学校在收集数据的前端下功夫。

教学楼、体育馆、浴室等场所分布多个智能感知设备,图书馆与多数食堂则分别利用现有闸机系统与一卡通消费数据来记录人员进出情况。对于人流量较大的一食堂,还加装了人脸识别系统终端——摄像头能够自动采集同学们的进出情况,避免了在POS终端上刷卡时人员排队等候问题。

所有场所的人员流量数据经过智能设备采集后,统一上传到数据集成和加工平台——数据中台,由数据平台对这些分散的数据进行梳理与整合,再推送至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并最终显示在不同屏幕端。

系统能够快速上线也并非只有这短短两周之功,它依托的正是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目前,学校已上线“一网通办”融合门户,全校师生都可通过融合门户手机端Welink找到这个“公共导引”应用。

对于校园管理,它也将有助于学校全面了解开放场所是否足够,并视情及时根据疫情发展调整管理计划。

智慧教室里,学生分流仍能同步上课

“学校5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在最近这几个月的时间得到集中推动,在使用中检验质量。智慧教室投入使用,使得一次课程可由线上线下共享,让我们能在符合防疫要求的情况下实现校园教学。”

谈及上理工能顺利启动返校复课,2019年底完成建设的智慧教室,是校长丁晓东眼里重要的条件之一。

自2019年6月,上理工启动了第一教学楼大楼(以下简称:一教)的整修工作——让同学们有个更舒适更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同时将老师们从传统的授课过程中解放出来。

智慧教室配备了移动式轨道智能插座、吸音面板背景墙、超静音地板、新风系统、零甲醛磁性书写墙、实时录播系统,交互大屏与远程物联等设备。

学校图书馆清理(教室图书馆浴室食堂有无空位)(2)

去年10月份,三个样板间首先亮相,他们分别是普通型智慧教室、互动型智慧教室以及大型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好不好,我们说的不算,师生们的意见最重要。”样板间出炉后,上理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师生参观并提出改进意见。12月底,一教所有教室完成智慧化改造。

学校图书馆清理(教室图书馆浴室食堂有无空位)(3)

2020年初遭遇疫情突袭,智慧教室在这个期间首次上阵,作用突显。

3月2日,尽管校园尚未迎来学生,但线上教学工作正式开始。上理工信息办为一教智慧教学楼所有教室开通了直播、录播功能,老师们成为第一批使用者,在技术指导下首先将智慧教室的功能了解清楚。这对于接下来返校指导学生利用好智能教室,是一次加速的实践先行。

4月27日上理工启动返校。按照学校部署,除去不能返校特例,截至目前,本科大一、大四学生以及研究生已分批到校,还有部分自愿返校的大二、大三学生已在陆续经申请批准后回到校园学习生活。

此时的上理工,已全面启动一教99间智慧教室,使得特殊时期符合防疫条件的教学得以展开。

“上课铃一响,老师走进教室上课,智慧教室可以实现线上远程直播,教室与课表安排连接,学生打开终端即可收看,还支持课后点播回放。”

教务处老师宋丹萍介绍,智慧教室是一个智能化的环境,老师进入教室无需任何多余的操作,只管像往常一样上课,教室会自动启动系统,实现直播和录播。

为了保证教室内每个学生之间间隔一米以上,教务处尽量安排较大的教室让学生们分散坐开。如果一间教室无法容纳,除了老师所在的教室外,还会根据上课人数另辟1间至多间“直播教室”,安排学生在这些教室同步听课。遇到类似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这样的“大课”,则由“明星教师”为大家合班上课,最多可以开辟五六间教室同时教学。

“正是智慧教室的建成,提供了线上教学的便利环境,更在返校后实现了校内学生分流在不同教室仍能同步听课,甚至未返校的学生也可以实时跟随课堂听讲。对于老师,还减少了上课之余还要二次录课传到线上的程序,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校长丁晓东介绍。

5月22日下午,在一教智慧教室内,校党校第十三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开班仪式暨“学四史”专题辅导报告举行,369人参加,实现了人员分流的情况下,在仪式现场、“直播教室”分会场、个人终端线上收看的同步进行。

学校图书馆清理(教室图书馆浴室食堂有无空位)(4)

↑仪式现场

学校图书馆清理(教室图书馆浴室食堂有无空位)(5)

↑“直播教室”分会场

学校图书馆清理(教室图书馆浴室食堂有无空位)(6)

↑线上同步收看

教室改造升级遇上疫情时期实践练兵,是一个生动的开端。如何使用好这些“黑科技”、“高颜值”的智慧教室,上理工的师生们还在为提升教学质量凝心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