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江人的性格(平江人其实都挺有幽默细胞的)(1)

前段时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

因为讲《归园田居》而爆红网络。

虽然他讲话总是有方言口音,

但是学生们都喜欢听他的课,

因为他讲课“很接地气”,而且很幽默风趣。

湖南平江人的性格(平江人其实都挺有幽默细胞的)(2)

戴教授讲课摘选

01

“陶渊明是个特别有幽默感的诗人,你要是不认真读,你就不知道幽默在哪里。他第一句写得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得蛮好,他突然来一句,草盛豆苗稀,种的个鬼田。要是我种的这个水平,我绝不写诗……”

02

“自我感觉最好的人就是李白,李白自我感觉之好,那真是好得你不可理解,他觉得天下没有什么他搞不定的,但是老实说,他只是有文才、诗才,但是他一直以为他有政治才干,他在四十岁那年,接到了唐玄宗的诏书,召他进京,哇,他写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看他这个德性就当不了官。”

0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的天啦,境界阔大,把宇宙都望穿了,他还觉得不过瘾,他说,欲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这叫盛唐,浪漫得要死,狂得要命。”

135编辑器

说话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接地气”的风格,

这也不难怪这位戴教授会这么火了,

由此可见,幽默感确实是人很大的一个加分项,

那我们平江人的幽默感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是从我们平江的方言体现出来的。

众所周知,我们平江话对于外地人来说,是很难听懂的,

外地人很难听懂的原因是,

平江话的发音跟普通话发音的区别实在太大了,

你根本无法在它们之间找到一丝联系,

就比如太阳(nie tou),很多地方的方言的读音大都不会差很多,

但是用平江话读出来,外地人能听出来的话也是神仙下凡了,

平江人的幽默感从平江话里就能很清晰的感觉出来,

就比如小时候经常喜欢玩泥巴,经常把自己身上搞的脏兮兮的,

被父母看见了,就会说:“看这伢子,活像一个尉迟恭!”

然后就会笑得前俯后仰,我还云里雾里的,只能跟着傻笑,

等到上学了才知道,尉迟恭是唐朝的武将,因为他的肤色特别黑,

小说里形容他的肤色是“面如锅底,肉若烟熏,”

这也是够黑的了,父母不说我黑,一句尉迟恭比任何描写都到位!

老人们脱口而出的这类俚语一针见血,味道忒浓。

湖南平江人的性格(平江人其实都挺有幽默细胞的)(3)

再比如生气,平江人是这样形容的,

“颈都气得箩大”,仔细想想看,

平常人的脖子大不了就是尺把左右,

现在竟然变得跟箩筐一样大,够大了吧,也够夸张了。

再比如高兴,平江人是这样形容的,

“嘴巴都扯到耳朵背了!”

这是说高兴极了的时候脸部会发生的表情变化,

人一高兴就会笑,一笑的时候嘴角就会往两边裂开,

所谓笑得合不拢嘴就是这个意思了,但是平江人不仅如此,

不光嘴合不拢,还要扯到耳朵背,那高兴劲就不用说了,

虽然明知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顶用,

这也是平江话幽默的魅力所在。

再比如良心,平江人是这样形容的,

“你是把脔心提在手里!”

脔心就是心、心脏的意思,心的位置不对就叫偏心眼、没良心了,

但是经平江话这么一讲,

说有个人把放在胸腔里的心拿了出来,而且提在手里,

那个人的没良心也可见一斑了。

再比如饥饱,平江人是这样形容的,

“肚子里连粘包封的(饭粒)都没有了!”

因为过去没有胶水之类的东西,要粘贴什么就得用饭粒之类的,

就是吃饭时留几粒“泡”点的米饭,用手指压烂弄平去粘贴,

要是粘包封,就是现在说的红包,一两粒米饭就搞定了。

而平江人饿了,不说自己肚子饿了,

只是说粘包封的(一两粒米饭)都没有了,

要说幽默是淋漓尽致,却又不显山露水,含蓄内敛。

再比如咸淡,平江人是这样形容的,

“大嫂子,今天是不是翻了盐船?”

如果菜味太咸的话,平江人一般不会直截了当,

因为那样对不住女主人的热情和辛劳,

于是便用翻了盐船来表述这菜很咸的意思。

135编辑器

在平江,这类的形容语也是多如牛毛,

如“针尖上削铁”,说明点滴积累,很不容易,

如“嘴巴里有哇事,鼻子里走风”,说明人不守口,

如“屙屎不刮臀”,是做事有头无尾的典型写照。

另外还有个小故事,可以说是把平江人的幽默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我们村的泉伯特别喜欢看戏,而且很容易入迷,

看来看去就会沉浸在其中,所以嘴巴就张得老大,

口水沿着嘴角流出而牵成一线,

人们就不约而同地惊呼道:“看啊,泉伯又吃戏了!”

于是,“吃戏”就成了看戏入迷的幽默说法。

湖南平江人的性格(平江人其实都挺有幽默细胞的)(4)

你还知道哪些能展现平江人幽默的方言?欢迎在下方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