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娜聊诗经摽有梅)(1)

《摽有梅》出自《诗经·召南》,从字面意思解读的话,这是一首女子恨嫁的诗歌,唱出了时光流逝,已错过最美年华,祈愿有情男子速来求娶的迫切心愿;也有学者说这是君王求才心切的诗歌,希望天下贤能之士速速归来。我们先看诗歌原文: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

这首诗歌共三章,以梅子数量的多少变化,形象地增强了韶华易逝,时间紧迫之感!也有力地唱出了恨嫁女子的迫切心情。

诗经·采薇(娜聊诗经摽有梅)(2)

在古代,女子出嫁年龄一般都在十几岁,豆蔻之年时,就会有媒人上门说亲,经父母或兄长打听了解对方情况后,若合适就会定下婚约;到了及笄之年,谈婚论嫁就提上了日程,会择吉日举办婚礼;可如果到了摽梅之年,还待字闺中,且没有婚约,可不真就急煞人了吗?

在这首诗歌中,已到了梅子成熟的季节,如依《周礼·媒氏》中所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诗中的女主人公已经错过了相亲约会的最佳时节,所以她会着急。

还有一说是女主人公已到了摽梅之年,也就是二十岁,这一说是依“摽梅之年”这个成语来的,我觉得不是很合理,因为这个成语就是是出自这首诗歌,也就是说,是先有这首诗歌,后有“摽梅之年”这个成语的,不能依此说女子已到摽梅之年。

诗经·采薇(娜聊诗经摽有梅)(3)

《诗经》中喜欢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起兴,然后表达诗歌的情感,那这首诗为什么会选中“梅”,而不是其它呢?

一方面是因为“梅”和“媒”同音,更容易起兴而联想到婚姻;另一方面,梅子刚好是在春之后的初夏成熟,不仅告知了我们女主人错过了最好的春日,也表明了青春易逝,要珍惜。就如《金缕衣》?所唱:“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还有一方面说,男女在仲春相会之时,女子若遇到中意之人,可投青梅以示之。

看来梅子在这首诗歌之前大约已被赋予了美好的情意,所以这首诗歌就借此起兴了,同时也开了“梅寓情”的先河。有了后来李白写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也有李清照初见赵明诚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青梅”若指情窦初开的少女,那成熟的梅子就是错过了韶华或美好时节的恨嫁女喽。

诗经·采薇(娜聊诗经摽有梅)(4)

这首诗歌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层层推进。每一章通过对梅子数量的多少,推进时间的流逝,从“其实七兮”到“其实三兮”最后到“顷筐塈之”,很形象地描写了梅子从成熟到落下到落完的过程,这一过程又白白溜走了多少时日啊?

所以女主人公心里着急,在每章的最后一句就表达了她的这种心理,先是要“迨其吉兮”,又说“迨其今兮”,最后直接说“迨其谓兮”。第一句是告诉想要追求她的男子,选定良辰吉日快来吧;第二句是说,不用选日子了,就今天吧;第三句则更迫切地道出,所有的繁文缛节都不用了,只需开口说爱我就可以跟你走了。

这首诗歌的求爱方式,可以说是委婉而大胆的,委婉在不直言爱与急,大胆到向天下男子抛出绣球,告诉所有的男子“我已长发及腰,只等心上人来娶我。”整首诗歌既质朴清丽,又明朗深情,在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就曾用这首诗歌向黄歇表达爱意来催婚。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本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这首诗歌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以花木盛衰比喻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联想到追求婚恋上,委婉而热情的常出了恨嫁女子的心声。

虽然这首诗歌距今已两千多年,若用在当下的“剩女”身上,是不是也很贴近她们的心声呢?这大概也是《诗经》的又一魅力所在——历久弥新,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衰败,反而更有意义!

诗经·采薇(娜聊诗经摽有梅)(5)

学习古典诗词,先从《诗经》学起吧!本文所写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很随意的聊聊,希望更多朋友关注评论,乐与君共勉!

学古典诗词,承国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