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是国家文化部认证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闻名全国的“龙江精神”诞生地,月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近年来,龙海市立足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挖掘民间文化特色资源,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黄梅戏文创元素?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黄梅戏文创元素(搭台唱戏活态传承)

黄梅戏文创元素

龙海市是国家文化部认证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闻名全国的“龙江精神”诞生地,月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近年来,龙海市立足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挖掘民间文化特色资源,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一、打造亮点,唱好龙海民间艺术“拿手戏”

(一)百年芗剧焕新彩。龙海目前有近百个剧团,每年演出2万多场,创亿元以上产值。一是以深厚底蕴为基础。龙海曾走出芗剧“一代宗师”邵江海等名家,龙海市芗剧团排演的《三凤求凰》曾在漳州人民剧场创下连续爆满79场的票房纪录,成为广大观众赞誉的“龙海芗剧”文化品牌。二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将旧齿轮厂厂房改造建成“农民戏馆”,建立龙海市芗剧创作培训基地,举办学制三年、免学费的芗剧表演中专班,制作影像教材《芗剧艺术教育进课堂》,列入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三是以演出比赛为抓手。2014年,我市有5名选手获得厦门卫视“十大名角”称号,2个剧团获“十佳剧团”称号。2015年春节期间芗剧公演吸引了近万名观众。现代芗剧《生命》参加福建省第六届艺术节暨第26届戏剧会演获得一等奖。今年9月,龙海市芗剧团应邀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晋京展演活动”。四是以创新研究为支撑。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戏剧(芗剧)研究所,在全市征集优秀剧本。编印出版《龙海芗剧丛书》、《芗剧常用传统曲牌》等。拍摄记录老艺人《芗韵暮歌》、《人生如戏亦如歌》等艺术专题片。筹拍《龙海芗剧名段鉴赏》碟片,准备向网络等媒体和练歌房推广。

(二)民间绘画结硕果。全市共有200多幅作品入选省级和国家级展览,30多幅作品在国家级展赛中获奖。部分作品被选送国外展出。一是搭建艺术交流平台。建成“农民画馆”,创建“龙海民间绘画研究创作室”,在卓港村建立美术协会创作基地,打造“书画一条街”。2015年组织“画说龙海”大型写生系列活动,创作出1000多幅描绘家乡美景的作品。二是拓宽宣传展示渠道。积极组织参加省级、国家级农民画展,举办民间绘画作品展和书画精品惠民展销等活动,在《福建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我市现代民间绘画创作成果。三是丰富理论创新研究。定期举办现代民间绘画艺术研讨会。共有10篇论文入选国家级艺术论文集和研讨会。其中,《龙海现代民间绘画发展的回顾与对策》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论坛论文一等奖。

二、彰显特点,唱好龙江地域文化“地方戏”

近年来,龙海市不断开拓创新,创建龙江地域文化品牌,建成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基地,打造精神家园。

(一)“龙江精神”再弘扬。为重新弘扬“龙江精神”,我市在“龙江精神”发源地洋西村打造打造以“龙江颂歌”为主题的文化生态景观区和城市门户区,建成一座既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又有故事内涵的文化公园。今年在《福建日报》、《厦门日报》、《台海》杂志等新闻媒体进行专题宣传。“龙江颂歌”生态文化公园已成为我市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基地,成为“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的新平台。

(二)海丝月港再启航。邀请新华社、央视、等多家媒体考察报道,拍摄大型古装电视剧《怒海雄心》、电视纪录片《开台王颜思齐》在央视上演,参与筹办“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对“七个古码头、一条明代古街”在内的月港遗址进行抢救修复;成立全省首个海丝文化研究机构,举办月港海丝文化论坛、海丝文化研讨会等,编辑出版《首届月港海丝文化论坛论文集》以及《海丝专刊》。

(三)家风乡愁再恢复。围绕“田园·家园·乡愁”的主题,保留乡土文化,建设美丽家园。一是以“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东宝村为依托,建设起福建省第二个乡愁馆,再现近现代时期具有古早味、闽南味、漳州味的生活物品。二是立足“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埭美古村建筑的“和”文化,通过“家和人乐”、“家和万事兴”等8个展厅打造“家风堂”。今年《厦门日报》专版、《光明日报》头版报道,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四)两岸交流再续缘。龙海是著名的台胞祖籍地,是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对台湾重要历史人物的族谱、宗祠、祖墓进行保护与修缮,举办各种寻根谒祖、祭典观光等活动;组织两岸青少年以民俗考察、观光游览、赛事交流、文化联欢等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以戏为媒,与闽南师大联合举办“2015年海峡两岸歌仔戏(芗剧)暨邵江海学术研讨会”。

三、突出重点,唱好文化惠民利民“压轴戏”

(一)推进文化产品供给多样化。积极出台建设文化强市和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等文件,创造性地建立文化精品再奖励机制,鼓励文化各界多创作,出精品。以演出、展览、比赛、讲座、播放公益电影等形式给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鼓励创作演出公益芗剧;2015年以来共组织22场木偶等非遗进校园活动,25场图片、书画、摄影、剪纸等不同主题展览;文化馆暑期免费开办业余艺术培训班,开设14门课程;图书馆每周播放公益电影,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和“紫云讲坛”。

(二)推进文化产业建设社会化。

释放文化红利,构建出一条百姓能参与得到、受益得到的文化产业链条。促进以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行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大力发展龙江颂歌、东园埭美和东宝、东泗卓港等乡村旅游休闲文化产业。每年安排200万元,扶持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项目,做好文化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组织参加厦门国际休闲旅游博览会、深圳文博会等各类展会。

(三)推进文化惠民利民常态化。

形成以龙头文化公园为主,连接文体中心、龙江颂歌、月港公园等文化阵地的惠民文化圈。启动“四馆一中心”项目,已列入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11月起,启动“画说龙海”全市巡回展;每年送戏下乡300场,鼓励芗剧民间座唱,40支座唱队伍活跃在龙海各个公共场所,举办“图书馆”杯经典美文朗诵比赛,10月份我市邱厝村农耕运动队参加全国农耕大赛获得第六名和最佳表现奖;率先创建数字图书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接收平台,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阅览席位达628个,可提供240万册电子图书、7500万电子期刊和2TB地方文献数据库资料;积极实施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今年共放映2882场,观众数达14万人次,开设龙海网、龙海网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电视台开播“百草园”、“健康之窗”、“走进龙海”、“文化龙海”等电视栏目,让文化共享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龙海市委宣传部 王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