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利

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受用一生,“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孟子也说了,曰:“我不能,是不为非,非不能也。”这是要告诉我们,真“不能”与“假不能”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两迁三地,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煞费苦心,竭尽全力培养孩子。最后让孟子成为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做人要学会说话(态度决定一切)(1)

态度往往决定着一件事的后果。不管是生活面前,还是生活后。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决定不同的结果。

记得那个夜晚,我在厨房炒菜,菜炒好了,准备起锅的时候,听见厨房门外有人敲门,我关掉灶火打开房门,看见女儿茜茜拿着一个饭盒站在门口,她说:“爸爸,你明天要带饭去公司吃,我把饭盒给你拿来了,你记得装饭菜哦。”

善良、可爱,态度非常好。可见,态度决定一切,家长对孩子是什么态度,也就决定着孩子的一切。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态度是什么样,也会决定孩子的一生的。

我们常说:“每个人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别人帮你走的。”因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不仅关乎自己,甚至还会关乎整个家庭、团队;态度绝对行为,行为决定性格,这是必然的原理。

做人要学会说话(态度决定一切)(2)

有这样一些小故事:

故事一:《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小的时候,个性十足,总爱“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

在学校,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有一次数学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同学们都认真听讲,爱迪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一时难以回答他的问题。

因此老师有时候训他,甚至打他。爱迪生心里不高兴,成绩总是没有提高。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

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我来教他。”

老师听得愣住了,他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奇怪”的孩子,还有他的“奇怪”的母亲。

爱迪生母亲把爱迪生带回来家,后来爱迪生问他妈妈,他为什么不回到学校上课了,呆在家里,爱迪生母亲用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爱迪生,“因为你比任何孩子都聪明,能干,你就暂时不回学校上课了。”那时候的爱迪生不懂,妈妈说什么,他都是听妈妈的。

后来在他母亲的耐心教导下,他刻苦自学,勇于尝试,百折不挠,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爱迪生的母亲教导他,要求很简单,做他认为喜欢做的事情,态度端正,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只要态度端正,任何事情都能做好。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心态,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泰山不拒细壕,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做人要学会说话(态度决定一切)(3)

故事二:《家长的行为态度》

有一个小孩,走路不小心摔倒了,中国妈妈看到后,第一时间就伸手去把孩子抱起来,用脚狠狠地跺在地上,嘴里念着:“你个坏地,烂地,绊倒了我家宝宝。”孩子妈妈一边跺地一边安慰着宝宝:“乖!不哭!”。

而同样的事情,美国妈妈看到了,她会要求宝宝自己爬起来,然后告诉她,启发她,“你之所以绊倒了,三种情况:一是你跑的太快,站不稳;二是你在跑的时候没有注意看路,路不是完整平的;三是你心里在乐呵着,想着别的开心的事情。你刚才摔倒属于那种情况呢?”

有人反问,孩子那么小,她能听懂这些吗?

首先做妈妈的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我们要知道,地面是固定的,不会动,所以人会被绊倒是人的错了,而不是地面的错。我们中国的妈妈用脚跺地的方式,就等于在教育孩子,那都是地面的错,不是孩子的错。在这样教育下成长的孩子,遇到事情首先是推卸责任,千方百计为自己寻找开脱的理由,而一门心思去挑剔别人的毛病和错误。

美国妈妈的做法,则是在教育孩子要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别人,哪里跌掉就应该哪里爬起来。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凡事遇到错误的时候总会先检讨自己的不足。

态度有时候和用心尽力很相似,态度是做好某件事情的前提条件,你的态度、你的方式才会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其实,很少有事情能彻底的分清楚谁对谁错,往往都是错误两端对立平等的,倘若每一位当事者都能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认真地检讨自己的不足,这不就验证了那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吗?”

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所以,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需先端正态度。

做人要学会说话(态度决定一切)(4)

故事三:《事物的两个方面》

在古老的波斯,有一个国王,在某一个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牙齿全部掉光了,醒来之后,立即召来几个解梦巫师为他解梦。

第一个解梦巫师听完国王讲话之后说:“国王,大事不妙,大事不好啊。你这个梦说你的家人就像你的牙齿一样,一个个的死去,最后只剩下孤苦伶仃的你。”

国王听后。勃然大怒:“来人呀,把这个满嘴跑火车、胡说八道的巫师拉出去斩了。”

然后,国王目光转向另外一个解梦巫师。

这个解梦巫师说:“国王,恭喜你,贺喜你,这是可喜可贺的好兆头。这个梦的意识是,你们家里人寿命最长的一个。”

国王听后哈哈大笑,非常高兴,立刻传令奖赏这个解梦巫师。

退朝之后,其他几个巫师问他为什么会受到奖赏的。他说:“同样的问题,你怎么样看待,就会有怎样的结果。问题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我看到的是问题积极、乐观的一面,而那个可怜的家伙看到的是消极、悲观的一面。”

做人要学会说话(态度决定一切)(5)

可见,一个人的做事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我们做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客观因素,而在于我们做事的态度。客观困难的确存在,关键在于我们是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还是回避困难、在困难面前放弃,这便是一个态度问题。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不为困难所吓倒,一定就能够战胜困难,成为一名生活和工作中的勇士!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工作很累,钱挣的很少” ,“做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他挣的比我多呢?”,“领导为什么只重视他,委以他重任呢?”诚然,这样的情况实际中确实存在。带着情绪工作,肯定不会有出色的表现。试想,左手边站着一个态度积极向上、右手边站一个灰心丧气凡事都摇头的员工,领导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工作和生活需要热情和行动,需要努力,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他人对待生活。有积极的态度才能够担负起责任,才能够团结,才能够开拓创新,才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命运!

态度决定一切!

在工作中用心,在生活中用情,抛弃过去固有的思维定势,迎接新的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为自己,为事业,为社会,为国家活出一部更为精彩的人生乐章。

做人要学会说话(态度决定一切)(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