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是指我们对自己的整体意向或意识,它包括所有对“我”的知觉、感受、信念和评价,是一系列的自我自我概念给我们提供一种个人身份感或对我们是谁的意识即使周围的环境和人发生了变化,自我概念会使我们相信自己基本上还是昨天的自己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通常具有一致性或统一性自我概念比我们的身体更加真实,他决定我们体验身体和生活的方式,自我概念对于我们而言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会抵抗威胁到我们自我概念的任何人或食物,或者感到自我冲击,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自我与自己有什么区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自我与自己有什么区别(自我是什么)

自我与自己有什么区别

自我概念是指我们对自己的整体意向或意识,它包括所有对“我”的知觉、感受、信念和评价,是一系列的自我。自我概念给我们提供一种个人身份感或对我们是谁的意识。即使周围的环境和人发生了变化,自我概念会使我们相信自己基本上还是昨天的自己。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通常具有一致性或统一性。自我概念比我们的身体更加真实,他决定我们体验身体和生活的方式,自我概念对于我们而言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会抵抗威胁到我们自我概念的任何人或食物,或者感到自我冲击。

自我概念分为,身体形象,即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自我形象,即我所认为的自我;理想自我,即我想成为的自我;社会自我,即我感觉的到别人看待我的方式。

1.自我形象,是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是由很多高度个人化的自我形象组成。我们的自我形象包含着很多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自我觉知,主要受到重要他人(尤其是父母)看待和对待我们的方式的影响。在年轻而易受影响的时候,我们往往把这些人对我们的看法、意见、期望变成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并用他们的方式看待自己。以后的人际交往经历,尤其是与朋友、恋人、老师及配偶的交往往往会改变我们的自我意向,甚至一个陌生人的拒绝也可能会伤害我们。

2.理想自我:是你想要的自我。精神分析观点认为我们不能完全意识到理想自我,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们在童年形成期时认同父母的要求和限制而获得的,因此我们道德感之中的很多应该和不应该表现了可能阻碍我们成长的无意识和不现实的要求。在成长的同时,我们最好重新检查在形成期从父母和其他人那里同化来的应该和必须。因为如果我们的理想自我和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别就会导致社会焦虑或妨碍日常生活的极端羞怯。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成熟,我们的愿望更加体现出我们自己选择的目标和价值观,这些目标和价值观以一种健康而成熟的方式表现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因此理想自我可以作为我们努力奋斗的一个动机,不过如果我们没有能够实现理想自我,那么认为我们仍有选择的这个想法是比较有益的:我们可以选择加倍努力来实现理想,或修改理想,使他们成为更有效的动机。

3.多重自我:我们是由不同部分或不同自我所组成的,即便我们在理论上承认这一点,在实践中也往往会忘记,适当的承认我们自己或其他人的自我多样性可以帮助解释人类行为的某种不一致,并避免那些破坏良好关系的无休止的责备和愧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