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古代不让寡妇再嫁吗?答案恰恰与这相反,但比一般妇女更没有地位。

古代寡妇最苦的生活(古代寡妇的生活有多难)(1)

汉代女子

《礼记·郊特性》:“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这句话的意思即是妇女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与男性共甘苦,但是没有“地位”,就连座次也要排在丈夫后面,所谓“妇人,伏于人也。”同样,《礼记·内则》:“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意思是女人就不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一般女性或者说是没有离过婚的女性地位如此,寡妇能好到哪里去呢?

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官妓”就是这个人的发明。史书中说的“女闾”就是这么个意思。《战国策·东周策》:“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

唐代女子

这样的记述在我国古代的史籍中很多,但是谁也没有说过寡妇不能再嫁的话。另外,我国古代很多少数民族都实行“收继婚制”,女人死了丈夫,除亲生儿子外,家里的其他男人会“收继”的,不存在再去找对象谈婚论嫁的问题。而且,从汉代出台政令禁止“收继婚”,证明一些汉族人的家庭在此前也曾经有过这种现象。所谓无风不起浪,如果没有,就没必要出台这样的政令。

今天,我们看汉代的那些公主、王妃之类的社会上层妇女,再嫁对她来说基本是家常便饭。比方说,抗匈大将军卫青的老婆平阳公主便是,在嫁卫青之前,她已经嫁了二次了,第一嫁是曹寿,第二嫁是夏侯颇。嫁卫青已经是她的第三嫁了。

唐代,一个极其开放的社会,据说当时男子普遍怕老婆,寡妇再嫁更是自由了。《新唐书·公主传》记载,从高宗至肃宗朝传中有名公主共计98人,除未嫁夭折的12人外,初嫁59人,二嫁24人,三嫁3人。法律允许感情破裂的夫妻离异,妇女可以主动提出离婚。可能是当时的离婚太高,所以,政府搞了了个“三不去”,即是“持舅姑之丧;娶时贫贱,尔后富贵者;有所受无所归”,其中的第二条,就是怕女人有钱了,宝贵了,跟别人跑了。

元代,出台过很多关于“收继婚制”的很多政令,但这不是为了限制寡妇再嫁,而是更好地嫁。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很多人理解“收继婚制”即是“弟弟”娶了“嫂子”,或者“侄子”娶了“娶子”;理是这么个理,但忽略了这样一个概念,即是“收继婚制”是带有“强制”性质的,有时双方不合适或者有某些缺陷还要强制组合,这不人道,所以政府出台政令限制,以至后来“收继婚制”被全面禁止。这就是说,谁都没有管过“弟弟”和“嫂子”的自由恋爱;而只要是自由恋爱结婚的就不是“收继婚制”,世括现在也没人管。

古代寡妇最苦的生活(古代寡妇的生活有多难)(2)

宋代女子

宋代,因为靖康之耻,社会上层开始向妇女灌输贞节观念,中国大地上虽有了贞节观念牌坊,但也没有说不让寡妇再嫁的话,明清及近现代也是。但话说回来,寡妇的日子从古到今都不太好过,甚至现在,一些脑子里有“封建残留”的人仍然认为寡妇克夫,不吉利。其实这种思想早就该去了。

看来,古代不让寡妇再嫁不过是误传。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本头条号文章谢绝其他媒体转载】

相关链接:弟弟娶了嫂子就是收继婚?汉族人也有过收继婚吗?

元代蒙古人也实行继婚制?“嫂子”和“妻子”曾经让他们很纠结?


古代寡妇最苦的生活(古代寡妇的生活有多难)(3)

清代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