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扇为什么又叫团扇(团扇美人并遮面)(1)

扇子虽小,它的圈粉可不少,在古时候,无论你是何种身份,都会有一把小扇子随身携带。就像现在的我们,人人手中都有一部手机一样,人和扇也是一样的不离不弃。不同的人拿起扇子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既高贵冷艳又接地气。比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宫中怨女手中的小扇子那就是玩物,而诸葛亮拿着的鹅毛大扇则是妙计横生的象征。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则是神力无边的宝贝,扇下会让你无影无踪。这就是小小的扇子,具有着无穷的智慧。

穿越时空之门,跨过千年的门槛,几乎每把扇子背后都有张半遮半掩的美丽容颜,似乎扇子成了美女的代言。而如花似玉的女子,如果手中持把鹅毛扇子,却是显得那么的不伦不类不协调。所以团扇,成了女子不失态的道具。这小小的团扇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又为何会与古代的女子结下不解之缘呢?

古代宫扇为什么又叫团扇(团扇美人并遮面)(2)

一、掌中之宝——团扇的发展历程

01. 何为团扇?

“裁为合欢扇, 团圆似明月。”团扇,从字面意思看,扇子形状是圆形的,其实,中国的团扇是圆形和方形等多样化的,由于圆形的受众人群比较多,所以,被称为团扇。

团扇拿着舒服,看着喜庆,所以寓意也是很美好的,象征了团圆美满之意。一个扇面由框、柄、托一整合组装。小小的团扇油然而生。扇子虽然不起眼,但是它存在的价值不可小觑,它是日常生活中的扇风工具,演戏的道具,艺术品等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02.团扇的形成时期:秦汉活跃于魏晋

扇子的起源历史悠久,而团扇的出现也是比较早的,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

团扇的形状在当时有长圆、葵花、圆形等多种。团扇的边角和扇柄等处会佩上饰物。王昌龄曾写道“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可见,团扇在秦汉时期开始形成。

团扇在秦汉时期也就是处于冒泡阶段,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比较活跃时期,无论是壁画还是彩绘,处处都有团扇的图片。而魏晋还是以编织“麈尾扇”为主,此时并没有太多的花样。

古代宫扇为什么又叫团扇(团扇美人并遮面)(3)

03.团扇的壮大与流行时期:唐宋

唐朝的绘画可以说已经达到艺术的顶点。艺术大师也是层出不穷,如张萱和周昉以画侍女图为主,他们的著名作品有“捣练图”和“簪花仕女图”等。而唐代的多数绘画作品中都大量出现了手持团扇的仕女。团扇的艺术之处在于,手柄的长短不一,造型有圆有方。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发达,墓室壁画尤为旷世奇葩,雕刻艺术更是与众不同。在壁画中涌现了许多团扇的踪影。

团扇真正流行开来和发展壮大主要是在唐宋时代。这时期但凡有点身份的女子都会有把团扇。所以对团扇的需求量是在不断的增长,因此,团扇也被称为宫扇。

使用扇子就像在使用手机流量一样广泛的时期是宋代,团扇,它之所以会被宠爱,是因为它不仅夏天可以为你驱走炎热,扇来凉风。而且还是让你一展才华的载体。兴致盎然时,妙笔生花,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出现各种团扇的模样,可见,这一时期团扇书画的创作为顶峰。

古代宫扇为什么又叫团扇(团扇美人并遮面)(4)

04.团扇的复兴:清代

团扇自打来到世上,就没有想过隐居的日子,也不想没事就潜水,而是趁着年轻,必须过风风光光的日子,于是到了清代,团扇站在了最高峰清代时期满族的女人,虽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浓妆淡抹的化妆品,可是旗袍在身,瞬间变成了素颜女神。

穿上一袭复古的旗袍,能让人变得精神饱满优雅自如,举止文雅间摇曳出风情万种,轻易便能打动人心。都说穿旗袍的女人是男子致命的毒药,的确如此。如果再配以精巧雅致的团扇,则会倍增妖媚。女人爱团扇,在清代文学名著中也曾多次记载。如雍正的《美人图》中所画雍正嫔妃持团扇一把,或遮面或扇风纳凉。可见得清代人对团扇的情有独钟。

古代宫扇为什么又叫团扇(团扇美人并遮面)(5)

从以上我们可以得知,在古代,不管是文学作品也好,还是绘画作品也罢,手持团扇的大多是女流之辈,那么,为何女子就与团扇结下了不解之缘呢?

二、团扇深受女性追捧的原因

01.表情达意的媒介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可以说戒指是定情的最好信物,而其他寄托相思与情感的东西也有很多,像折柳希望把你留住,红豆系相思,而扇子也是常被女子作为寄托相思和爱恋的信物。如孔尚任的《桃花扇》里,就是以定情信物桃花扇为主线,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首词,就是对班婕妤的写照,班婕妤由于赵飞燕姐妹诬陷迫害,被冷落后宫,于是,她作了首《团扇歌》,从此,团扇就带有了红颜薄命、宫女失宠的寓意。被冷落时好比是秋天的扇子,需要时爱不释手,不用时丢在一旁。才女不想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女子,可是终究摆脱不了小人的嫉妒。成了秋天的扇子。所以扇子也带有了中国古代女子遭遇不幸时的悲伤情愫

02.女性风情的载体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古时候,大家闺秀大门不出。女子是不可毫无遮拦,走出家门的团扇却派上了用处。走到哪里也不怕被人看见了,因为有扇子为她们掩护。女子生来就长了副害羞的脸庞,尤其是古代,封建礼教的束缚,女子不可抛头露面,笑不得露齿。于是,美女身旁多了一个守护神,那就是扇子,甘愿为她而遮遮掩掩。而当时的心织笔耕的诗人们,描绘出的女子形象,手中捧的不是鲜花而是扇子,她们含羞低头, 团扇遮面,显得是如此的娇美温柔。“秋风入庭树, 从此不相见。”从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把扇子,已经不是单纯的纳凉工具,而是一种礼仪的象征。

03.优秀女红的传承

什么是女红,在古时候是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在男耕女织的日子里,女子都练就了一手好绝活,绣花鞋,做衣服,样样都精通。所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针一线都是功夫。在秦汉时期,我国的刺绣工艺非常精致,到了唐宋时期的刺绣工艺更加精湛。宋代又发明了平针绣法,于是出现了手绢、扇子绣品。由于执扇难以保存,流传下来的又极少,传世卷轴画上执扇的图案又模糊不清,所以执扇具体什么时候出现的很难考证。

在扇面上,有点的图案是画上的,有的是绣上的,还有是贴上的。可见,团扇艺术达到造诣很深的地步。团扇,这一独具魅力的工艺品,却成了女红展现实力的载体同时,也表现了古代女子的勤劳贤惠。

在唐墓中出土了木柄团扇,人们发现绢底上,带着花鸟的图案,可是,由于,年头久远,图案已经很暗淡,这上面的花鸟是人们画的还是绣的,真的难以辨认。但是不管如何,都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古代宫扇为什么又叫团扇(团扇美人并遮面)(6)

04.团扇本身的价值与功用

现代的女子,都很自信,出门毫不掩饰,因为有胭脂为她提高了颜值。拿着手机主播也是自信满满,因为有美颜为她遮丑。在那个落后的古时,什么也没有,可是她们有把扇子,为她遮掩,于是,扇子成了古代女子的最爱,而扇子也是功能多多的,跳舞时的道具扇风打蚊虫。于是,时时都会有千姿百态的女子与扇子的优美画面。

古时候,女子出嫁,除了有戴红盖头之礼仪外,还有扇子遮容貌的一说,中国历史上有新娘用扇蒙面的记载,在婚礼上才能移扇露容, 称为却扇。这种习俗在南北朝时已经形成。所以, “却扇”有可能是红盖头的前辈。可见却扇之风俗还是当时婚礼中必须走的过程。

古代宫扇为什么又叫团扇(团扇美人并遮面)(7)

三、结语

未见其人,先见其扇,古时候的扇子,成了女子的贴身小女佣。热了,拿来扇扇风,闲了,拿着摆弄摆弄,出门办点事,遮遮掩掩,绝不会失态。扇子,你遮住了女子的含羞之面容,也给诗人带去了无限的灵感之风。

无论是大笔一挥的画家 还是笔耕不辍的文人,都对手拿扇子绝代美女情有独钟,在他们的眼中,朦朦胧胧才是最美,半遮半掩才是艺术。而彻彻底底全部抖搂出来的事物,却失去了美的遐想。不识庐山真面目,默默的揣测才显得艺术境界的高贵。

用扇子遮住了面容的女子,千姿百态,是温文尔雅还是娇娇滴滴,都好似梦里讲述着一段难以言喻的情结, 而这个情结则是男子对女子别样的审美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