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起源概述(公司的起源概述)(1)

公司,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从学校毕业,然后就进入了公司,和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接受公司规章制度的管理,我们为公司工作,公司给我们薪水,为我们缴纳社保。直到退休,我们可能都在这个公司或者那个公司工作,和公司脱离不了关系。

不仅在工作上和公司发生关系,在生活中,公司也是无处不在。我们买衣服,服装公司、贸易公司;吃饭,餐饮公司;买房,房地产公司;出行,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无处不在,我们在为公司工作或者接触其他公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公司是如何产生的呢?这里我们讲的不是公司的设立,即如何根据公司法和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去注册一家公司。我们是进一步的追问,公司这个制度是怎么产生的?公司的起源于哪里,又是如何发展起来,一步一步到了今天这样的形态。

公司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生命的孕育,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公司的产生也需要一些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商人的出现和契约的产生。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1]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形态。它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基什),编制了第一种法律——《乌尔纳姆法典》[2],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它也产生了第一批商人。

当时,以物易物的贸易已经出现,而苏美尔人开始沿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做买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了一种合约,这是现代契约的雏形。

商人和契约的出现,就像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公司就开始一步一步孕育了。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公司成熟前的青春期非常非常漫长。

同样是在两河流域,亚述人[3]进一步发展了合约,那个时候甚至有这样的合伙协议书:14个人集资26块黄金成立一个基金,交由一名叫阿穆尔伊斯塔的商人管理,这个商人也拿出4块黄金加入。基金时效4年,收益的1/3归这名商人。这种契约和现代的基金没有有什么两样。我们可以看到合伙企业(合伙协议)的形态似乎已经开始显现了。

腓尼基人和雅典人带着这种协议渡海而去,在地中海沿岸传布类似的机制。显然,海上贸易所涉及的经费和时间使得它比陆上贸易更需要某种正式约定。对投资人和债权人而言,出海的商人更可能失踪。显然,越复杂的事情,越能推动制度的发展,海上贸易进一步推动了合约(契约、合同、协议)的完善和发展。

到了公元前9世纪,罗马文明开始兴起。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那个时候,罗马出现了一种社团(societate), 是一种专门负责收税的包官组成的公会。一开始呢, 罗马收税的工作是由骑士来完成的,不过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充,骑士和贵族也人手有限,完不成这样的工作。于是,一些工匠和商人联手成立同业公会,为罗马军队制作盾牌和刀剑,选举自己的管理人,向政府取得许可,帮助他们收税。

实际上到这个时候,公司的社团雏形(组织形态)开始出现了。

18世纪伟大的法学家布莱克主张啊,发明公司的这份荣誉完全属于罗马人。部分公司法的原始概念的确是罗马人想出来的,特别是一个社团可以拥有一个集合身份,与组成分子的个别身份区别开来。这就是现代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雏形。

在罗马的商业社团之后,还有两种组织形态在中世纪兴起:一种是意大利的商人企业,另一种是北欧政府特许的法人组织和行会。威尼斯商人来了。

公元9世纪开始,威尼斯等意大利城邦出现了了航运商行。这种商行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资助和管理某单一航程(一般一次航程可能达数月)。一种有限合伙企业的雏形开始出现,在航运贸易中,一部分人有钱,但是不愿意出海,一部分人愿意出海,但是没钱。这样,这两种人匹配起来,有钱的提供资金,分取收益,没钱的出海航行,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拼搏。由于航程长,又有海外办事处,出于监控和对账的需要,这个阶段又发展出复式记账法,成为了现代公司会计记账、会计报表的起源。银行也在这个时期得到快速的发展。

行会与特许公司也开始出现。行会比较像行业协会和工会,只有加入行会的成员才可以在区域内从事该行业,行会也提供互助和保护。特许公司,是政府开始授予一些公司独占特定外国市场贸易的垄断权。

16、17世纪,特许公司开始兴起。特别是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相继发现新大陆之后。特许公司大量出现,政府把皇家特许状颁发给一公司,让他们享有海外贸易往来的独占权,让他们代表国家去开疆扩土,让他们去世界上的角落建立了殖民地。于是,东印度公司来了。

当时组建一支船队到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不亚于今天准备筹划一次到火星或月球的航行,不仅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还需要很多钱。而且还会遭遇海上风暴、海盗,还有可能要和荷兰人、西班牙人作战,这对商人来说相当的冒险。商人即使愿意冒险,但是没钱也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让有钱人出钱,有力者出力。入股集资、有限责任的概念就被发明出来。

这些特许公司获得皇家特许状后,借助国家的信用背书,很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把钱交给他们。交钱以后,为了保护这些投资者,有限责任的概念就被发明出来,即这些投资者仅仅以自己的投资为限承担责任,这就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不安感。

1599年9月,80名伦敦商人聚集在英国市政厅,希望女王伊丽莎白一世[4]给他们东方贸易的特许权。1600年12月31日,有218位成员的“到东印度之外贸批发商公司暨总裁”取得特许状,取得海外贸易15年的独占权。“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正式组建船队扬帆出海。当时,他们筹措了72000英镑(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3500万美元)。当然,它也获利丰厚。1611年的第十趟航程,资本额是46092磅,资本报酬率是148%。

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感到受到了威胁,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了,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同的是,它面向所有市民公开发行股票,它实际上成了世界上第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这样的方式,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投资总额,大大超过了英国东印度公司。

同时,应运而生的,是股票交易所[5]和银行。这些给荷兰人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公开发行股票的方法很快就在英吉利海峡传播开来,资本的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的势力范围也不断延伸。英国东印度公司很快就建立起来16个月一趟船期的固定模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国、荷兰之后,是丹麦、法国、瑞典、俄罗斯……

这个阶段的公司,不仅承担着为股东创造利润的任务,更承载着为国家开疆拓土的使命。

177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32岁的雇员罗伯特克莱武,率领3000名雇佣军,击溃了2万骑兵、5万步兵组成的印度军队。印度开始被殖民的历史。鼎盛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超过30万人的武装力量。这个数字是当时英国军队的2倍。

公司越来越大,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开始显现。英国东印度公司规定,凡拥有投票权的股东都可以参加股东会,而每日的管理工作则交由24位董事会负责,这24位董事都是由股东大会遴选出来的。公司总裁及副手下设7个专责委员会,负责处理会计、采购、通信、船务、资金筹措、仓储、个人买卖等事宜。

他的组织结构类似政府,实际上成了“一个帝国中的帝国”。

这些公司不但是经济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公开发行股票,也是一种无法遏制的金融投机工具。法国密西西比公司是一个的泡沫破裂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们既可以用银行发行的纸币购买股票,也可以用持有的债券购买股票。1715年,一个叫约翰罗的苏格兰人踏上了法兰西的土地,他在赌桌上认识了当时的摄政王奥尔良打工菲利普,当时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驾崩后,留下了比法国10年财政收入总和还多的巨额债务。奥尔良大公一筹莫展,约翰劳说服奥尔良大公让他成立大众银行,发行银行券,然后要求税吏以银行券付款给财政部,借此要求大众以纸币交税。

就这样,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约翰劳还买下了密西西比公司,发行密西西比公司股票。

你有法国政府的债券,你就能换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他一边大量发行股票,一边对外宣传股利丰厚,于是,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约翰罗是个金融天才,他不仅发行股票,还提供投资人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股票,每月偿还购买价的10%;同时,他又以股票做担保,从皇家银行借款出去。当时密西西比的股票价格高达1万里弗尔。就这样的泡沫高峰时期,约翰罗又推出期权(买入选择权),投资人只要拿出1000弗里尔的保证金,就有权在未来6个月购买1万里弗尔的股票。

密西西比公司实际上经营的业务少的可怜。实体不行,金融全是泡沫。泡沫免不了幻灭。1720年年初,投资人开始抛售密西西比的股票,接下来是恐慌性的抛售。法国投资人损失了5亿里弗尔。12月,约翰罗出逃布鲁塞尔。

法国的模式,同样也吸引了英国。英国的公司叫南海公司。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持有皇家特许证,垄断对中美和南美的贸易权。1720年初,南海公司开始发行新股。短短几个月,股价从125磅飙升到1000英镑。“股份公司”在人们眼中成为神奇的摇钱树,这一年英国冒出202家“股份有限公司”。当然,泡沫也不可避免。

1720年,英国国会通过《泡沫法案》,宣布,在没有议会法案或国王特许状给予的法律权利的场合,禁止以公司名义发行可转让股票,或转让任何种类的股份。该法案实际上是想保护南海公司的利益,因为很多南海公司的董事或股东同时也是议会议员。但实际上,《泡沫法案》出台后,大量股份公司消失了,随之消失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南海公司股价大跌,跌至原来的十分之一不到。成千上万的英国人倾家荡产,这里面还有当时的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他损失了2万英镑,相当于他10年的工资。他说:我能计算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股民如梦方醒。第一次开始关注“那些公司如何挣钱”这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股灾过后,股份公司跌入谷底。两个国家此后在100年内都没有一家新的公司获准成立。公司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大的波折。

此后是工业革命的到来,177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改变了几千年来完全依赖于人力和自然力的历史,从此,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没几天,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斯密批判了国家力量追逐货币财富的重商主义,认为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主导资源的分配,为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持。[6]工业革命时期,活跃的公司是一些小规模的公司,采用的是合伙制的法律形式。合伙人对公司债务负有责任,公司(准确的说应该叫合伙企业)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这些一个个用合伙人名字命名的小公司,各自为追求利润而奔波忙碌、发明创造,大量生产型的工业公司开始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正是他们的自利行为,带来了全社会经济能量的一次解放,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次解放。

随着这些公司的发展壮大,这些市场经济的主体迫切的要求,就是打破特许公司对海外贸易的垄断,把公司交还给市场,建立新的经济秩序。

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蒸汽火车。修铁路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筹集资金,人们还是想起了股份公司。

1825年,英国终于废除了《泡沫法案》。

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公共铁路开通。

此后的十年,英国铺设了两千英里长的铁路,公司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修正。

1840年,英国革新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主导形式。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爆发。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称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员工开始主张自己的权利。

1844年,英国立法废除了特许状,公司注册便利化。

1855年,英国通过“有限责任法”,使法人公司完全享有有限责任。

1862年,英国通过了后来成为世界各国公司法蓝本的统一《公司法》,包括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此,成立公司只需要7个人签订一份组织章程,登记营业处所,对外自称“股份有限公司”即可。这部法律也创设了“有限责任”的条款。这部法律确立了现代公司制度的三个最重要的原则: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股份(权)可转让。

公司制度建立以后,公司迎来了规范化的发展。

美国开始崛起大型公司。洛克菲勒、卡内基等石油大王、钢铁大王诞生了;德国西门子公司成立。

随着公司的崛起,公司与公司员工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显现。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开始让人诟病。1894年7月4日,十二万五千名铁路工人在芝加哥罢工,罢工的原因是工资收入太低,而房租却日益上涨。这场冲突中,十三名工人被打死。这个时候,律师登场了,美国律师克莱伦斯丹诺目睹工人的遭遇,决定为劳工辩护。为此他辞去了人人羡慕的铁路公司律师,选择站在弱者这边。

根据之前市场经济理论,作为商品的劳动力,价格当然由市场决定。[7]市场就是这个价格,当时法庭也倾向合约自由,而不支持劳工权利。也没有公司对工人的养老和伤病负责,据统计,1888年到1908年,美国工业部门发生的事故导致70多万工人死亡,大约每天100人丧生。1901年,每26人就有1人因工受伤,每399人就有1人因工亡故。

但是,工人们的生存要求错了?

1902年,美国宾西法利亚州煤矿15万煤矿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和承认工会合法地位。直到10月份,双方仍处于僵持之中。这次罢工举国瞩目。就职刚1年的罗斯福总统授权组成仲裁委,上一次为工人辩护的丹诺律师也在其中。

丹诺要求煤矿公司把账目拿到法庭上来算清楚,一直以来毫无约束的公司开始第一次受到公众舆论的监督。丹诺深刻领悟了贫穷对于生活的意义,用难以置信的语言,有力地进行了演说。美国人听到这样的辩护词:“如果这个国家的文明是靠矿工和劳工忍饥挨饿,靠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尘土飞扬的煤矿捡煤维持的话,我们越早结束这种文明,越早重新开始新的文明,对人类就越有好处。”

罗斯福说:对所有财产和所有殷实之人无可阻挡的进攻,将敲响合众国的丧钟;而如果正派的公民允许生活腐败和邪恶的富人没有限制地、傲慢地主宰国家的命运,这种进攻将势难避免。

1903年3月21日,星期六,判决书公布: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缩短到9小时,并得到10%的加薪。罢工结束。资方也接受了仲裁决定。此后劳资双方的对话协商机制也开始建立起来。

德国议会也先后批准由国家建立疾病保险、意外事故险和老年与残疾保险等三项保险法案。这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些有远见的公司,也开始改善员工的待遇。杜邦公司是第一批向员工支付加班费和夜班费的公司,也是第一批为员工开设储蓄账户的公司,还是第一批为工伤员工聘请外科医生的雇主。

1911年,美国三角女士衬衣公司发生大火,146个工人被活活烧死。人们开始又一次审视公司,公司挣钱的目的。

1914年,福特公司主动宣布,工人工作时间减至8小时,同时提高每天5美元的工资待遇。这让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福特相信,公司和工人相互依存,工人工资和待遇的提高,将会使工人增加购买力,让公司有更大的发展。果然,当年福特的利润不降反升,由1000万美元上升到3000万美元。

这是最早的8小时工作制。

今天人们熟知的制度设计,其实都是历史上许多惨痛的代价换来的。

那么,回看中国,中国的公司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中国的公司制度是舶来品,中国公司制度起源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1872年,陈启沅回国,教授工人“仿西人缫丝之法”,创办了一家机器缫丝厂——继龙昌缫丝厂。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

1873年1月,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招商集股。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8]为招商局集团前身。

1904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大清商律》,[9]中国有了第一部公司法。

到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中国的公司法正好走过了90年。(未完)

[1]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新月沃土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2]《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佃、债务、高利贷和婚姻家庭等。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是汉谟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而纂集的。

[3]公元前3000年末期,两河流域北部,亚述人部落兴起,到公元前8世界后期,亚述人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

[4]要归功于著名的地理学者哈克卢特(1552~1616),他呈给女王的著作《论西方殖民》算是首部公司创办计划书。他认为,殖民美洲可以大大牵制西班牙国王进军印度群岛,还可以传播基督福音。他说服女王授予特权给这些投资人。

[5]1611年荷兰证交所成立。阿姆斯特丹当时作为资本主义中心的地位从一场股市崩盘中得到证明:1636~1637年发生的郁金香热。

[6]同年,托马斯潘恩出版《常识》,用朴素的文字召唤人民反抗暴政和奴役。

[7]推动工业化需要依靠劳动力,这些劳动力通常来自生产率提高后的农业国家。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使得这些劳动力可以流向城市。人们为了寻求就业岗位,只能接受更差的劳动环境。

[8]轮船招商局的创办章程中表明:“轮船之有商局,有外国之有公司也,原系仿照西商贸易章程,集股办理”。在实际的创办过程中无论在集资、组织经营管理、盈利以及分配等方式上它都已经具备了近代资本主义股份制公司的基本特征。在集资方式上,招商局采用入股形式,即把资本分为若干份股份面向社会招股集资;在经营管理上,招商局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其章程规定局务的具体管理和实施者是商总和商董阶层;在赢利分配方面,实行按股付息分红,股票持有者凭证取息。从轮船招商局的集股章程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的合伙经营有本质的区别。其股票是唯一的取息凭证,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抽回性,可以自由转让。招商局在组织上也比较规范,由股东们选出的经营管理机构--董事会。

[9]《钦定大清商律》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组成。其中《商人通例》9条,《公司律》131条,在体例和内容上均体现了对外国商法典的效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