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禅杖,大家印入脑海的肯定是这一位,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1)

还有这一位。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2)

我小时候看《西游记》和《水浒传》,对金箍棒这类神兵不感兴趣,但就对这件兵器垂涎不已,毕竟一头月牙一头钺的造型实在是太拉风,就是苦于不知道这武器叫啥名字,后来看了连环画、小说才知道鲁智深和沙和尚用的武器名叫禅杖(名字也不同一般啊!),从此便将禅杖牢牢的记在心里,为此还没少纠正同学的错误(同学是“锡杖”、“禅杖”傻傻分不清楚)。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3)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4)

但我同学也有着充分的理由,毕竟不少影视作品里也把法海拿的锡杖(比如唐僧的九环锡杖)称为禅杖,难不成这两者是互通关系能互相混用?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5)

(关于这禅杖,不同的插画似乎理解也不同,上图的鲁智深用的其实是锡杖,还是四股十二环锡杖)

当然不能,禅杖归禅杖,锡杖归锡杖,两者来源不同、作用不同,并不能混为一谈。但问题还不止于此,其实鲁智深和沙和尚的武器既不禅,也不杖,和禅杖一点关系都没有,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咱们从小到大接触的文学影视作品,关于鲁智深和沙和尚的兵器描述其实都是错误的!

啥,连环画、电视剧是错误的?您先别吃惊,也别急着反驳我,咱们来好好探究探究鲁智深和沙悟净用的武器到底是什么。

禅杖,佛门不断改进的“教鞭”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6)

(禅杖的作用和教鞭极为相似,都是提醒僧人们不要开小差)

既然小说里提到了鲁智深的武器是禅杖,那就先来介绍禅杖。

禅杖很像是老师手里的教鞭,学生要是上课走神或打瞌睡,老师便用教鞭便轻轻敲敲学生的脑袋让他回神。而禅杖最开始的目的也是为了打醒僧人们的瞌睡,由于坐禅辛苦,许多不能静心参禅的比丘僧都昏昏欲睡,《大藏经》就记载了僧团为了防止比丘们打瞌睡用的诸多方法,先是用水浇头(“余比丘以水浇”),接着用手指敲脑门(“余比丘以手敲”),再后来还扔上了球(“坐已见余比丘睡者。取是鞠掷”),如果这位比丘还是昏昏欲睡,那就得把禅杖用上。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7)

(从明版《水浒传》的插图来看,禅杖其实就是一根长棍,不过鲁智深所用禅杖材质为铁)

释氏要览记载禅杖是“竹苇为之”,也就是说禅杖最早就是根竹木棍,坐禅时如果有比丘开小差便拿竹棍捅捅他,由于竹子一头较尖经常把比丘的衣服扎破,佛陀说“应以物裹杖头”,这样既能起到警醒作用又不会伤人,用完禅杖后着地作声,佛陀便吩咐“下头亦应裹”。

竹苇虽是凡物,但督促僧家努力修行,监督警睡,在释门中有着极特殊的意义,《释氏要览》就介绍禅杖:“用物包一头。令下座垫行;坐禅昏睡,以软头点之”,《资持记》还记载了禅杖的长度为“八肘”,普通成年人的手肘长度粗估为二十几厘米,估算过来禅杖也有一米六以上。

虽然后世多把僧家所用之杖统称为“禅杖”,但不管如何,“禅杖”都是棍棒一根,并无其他形状。

鲁智深的武器算是和禅杖彻底没关系了,那可能是锡杖么?

锡杖,佛门托钵用具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8)

(法门寺出土唐代四股十二环锡杖,杖上有环,摇动时锡锡作响,所以此杖被称为锡杖)

所谓锡杖,并非是用锡所制的长杖,而是因为杖上有环,在摇动时会发出“锡锡”之声,是以被称为锡杖。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9)

(僧人们在托钵乞食时会首先摇动锡杖,提醒施主有僧人化缘,这样不会打扰到施主)

佛陀在世时,比丘僧们还遵循“日中一食,三衣一钵,树下一宿”的生活方式,除了每日聆听佛陀讲解禅理外,比丘僧们还会托钵外出乞讨,而有的比丘僧在前往施主家乞食化缘时就惹出了乱子。

有的施主家中豪富,宅大门多,结果化缘的比丘迷路了,东转西转转到了主人夫妻房间里,被冤枉和女主人通奸,人被揍的头破血流不说,连钵盂也破了,佛陀知道后便告诫比丘僧们:化缘尽量避免去多门之家,如果去了,也一定要先在大门口放上饼麨作为记号;由于没有经验,比丘闷头闷脑就往施主家里走,结果遇到主人家女眷衣衫不整,遭人白眼,佛陀便要求比丘们在进入施主房舍时必须发出声音,让女眷提前避退,于是比丘僧们干脆在化缘时发出“呵呵”的声音,结果更不受欢迎;佛陀让弟子们别再“呵呵”发声,头铁的比丘们干脆挥拳打门,以至于将施主家的门打破(这比丘哥们真耿直!),为了规范僧团化缘方式,佛陀便制作锡杖。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10)

(法门寺出土唐代四股十二环锡杖)

根据《大藏经》的说法,锡杖由杖头、杖深两部分组成,“杖头安镮圆如盏口,安小镮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即杖头呈葫芦形圆弧状,以圆弧为数,一圆为一股,每股上悬挂着数个小环,锡杖最多为四股十二环,走路摇动时“锡锡”作响,佛陀规定僧侣化缘,到施主门口时便摇动锡杖以作提示,如果摇动两三次家中无人出来便即行离去。除此以外,僧侣外出化缘时有毒蛇猛兽之属,也可以使用锡杖示警将其驱逐。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11)

佛教传入中国后,由马祖道一禅师开创“丛林制度”,僧人们开始自行开垦农田,不再靠出游乞讨,其弟子怀海百丈禅师也强调“ 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 ”于是锡杖便逐渐由实用演化成一种法器,《锡杖经》就将锡杖称为德杖,甚至提到了“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锡杖)”于是锡杖在佛门的意义也显得尤为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如来佛祖特意赐锦镧袈裟和九环锡杖给唐僧的原因。

张冠李戴的方便铲

既不是禅杖,也不是锡杖,那影视作品中的鲁智深和沙和尚究竟用的是什么兵器呢?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12)

其实他们用的这玩意叫“方便铲”,属于奇门兵刃之一。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13)

(对于出门修行的比丘来说,方便铲也是随身携带的必备物品,既能修德也能防身)

不过对于佛门子弟来说,方便铲并不是一件杀生斗狠的兵器,而是生活修行的一种必要工具。苦修僧侣行走在外,手拿一柄方便铲既能当成扁担挑行李;也能护身防止动物侵袭;再加上古代朝廷严禁兵器,而与农具类似的方便铲被官方默许使用,所以僧人们拿着方便铲既能防身又能免去盘问,不过多嘴说一句,僧人们所用方便铲的铲头可都是薄薄的铁片,没有什么危险性,绝不可能像电视剧里鲁智深那柄那么厚实,毕竟一个胖大和尚拿着几十斤重,明晃晃的方便铲在官道上大摇大摆的走路,有关部门不把你当成流氓无赖抓起来才怪!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14)

方便铲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修行,如果路上遇到倒毙的人类或动物尸体,僧人们会使用方便铲就近掩埋,以修自身慈悲之心。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15)

(除了佛教,道教也有方便铲)

全真道长梁兴扬先生认为佛家的方便铲并不具有兵器属性,还提到了现在武侠里提到方便铲的相关功夫其实都来自道家,据说方便铲是由老子所造,其尺寸也内涵天干地支、阴阳变幻之理,不过笔者在检索资料时又赫然发现“少林方便铲”等种种,由此可见这方便铲应当属于佛道通用的产物。

鲁智深和沙和尚到底用的是什么兵器?

有没有可能作者本意就是给鲁智深和沙僧方便铲,只不过因为不了解佛门名称,所以误将方便铲写成了禅杖呢?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16)

(如果按照小说所言禅杖只有五尺,对于方便铲来说就显得过于袖珍,但是铁棍,那就没啥问题了)

似乎也不太可能,从小说的描述来看这两位的武器从来就和方便铲搭不上任何关系。

咱们首先来看看《水浒传》,小说对禅杖的形状并没有做过多的描述,只强调了其重量(六十二斤)和长度(头尾长五尺),这里头就能说道说道,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明时人,按照明朝尺寸比例,一尺合为现在的32厘米,可得鲁智深所用禅杖高度为160厘米,如果单就一根铁棍还好,可再算上两头的方便和铲头(这两个加起来最少也得要40厘米吧?)这棍柄长度就显得不够用。

如果根据道家的讲究,方便铲铲头为一尺八寸(代表阴间的十八重地狱),铲柄为三尺三寸(代表三十三重天,三十三重天为中天),铲尾为八寸六分(八寸代表八方,六分代表六合),这样算下来一把正规的方便铲的长度有5.9寸,换算过来最少有190厘米,一米六的方便铲相比之下显得太过袖珍,这武器给王英还差不多!

而如果鲁智深所用的是铁棍,棍使两头打,一根一米六左右长度的棍棒则足以达到要求。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17)

(在水浒传的记载里,鲁智深使用禅杖多是打或抡,实在和方便铲的用法不太相符)

小说中对鲁智深在战场上的描述也可以进一步确认这个观点,方便铲属于奇门兵刃,主要用两旁开刃刀锋伤人,使用方法包括劈、推、压、拍、铲、截、挑、撩等等,手法可谓多样,可《水浒传》里提到鲁智深动不动就是“打开”、“打翻”、“横扫”,他一禅杖将田虎部将钮文忠打的“连盔带头,打得粉碎”,对方腊也是“一禅杖打翻”,鲁智深可不像李逵是个半路出家的野路子,打仗全凭一股血气,鲁提辖武功深湛,乃梁山步军统领之首,这么一个高手用方便铲还不得玩出花来,怎么可能来来回回就只是一个动作?(而且用方便铲直接抡也确实不好看)如果是铁棍那就很好解释了,毕竟他力大无穷,禅杖又足足有六十二斤,俗话说一力降十会,直接将禅杖抡将出去,战场上谁能阻挡?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18)

(这张插图里鲁智深还用起了锡杖)

而且在野猪林搭救林冲时鲁智深“轮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得树有二寸深痕,齐齐折了”。试想一下,如果用的是方便铲,到底是用铲头还是月牙头来打树呢?好像都不太方便,如果是直接铲断,又没啥视觉冲击力,但如果鲁智深使用的是一柄无锋的铁棍,一棍下去大树应声而断,切口平平整整,这就比较恐怖了。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19)

从明朝话本小说的插画来看不管是鲁智深还是宝光如来邓元觉,这两人手上拿的都是一根棍棒。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20)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21)

(这才是禅杖应该有的样子啊!)

说完了鲁智深,咱们再来看看沙和尚。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22)

(沙僧的降妖宝杖属于木制兵器,由吴刚从仙木上砍伐,鲁班加工而来)

《西游记》沙僧的兵器是“降妖宝杖”,似乎并未给说明其武器到底是属于禅杖类还是方便铲类,但小说中依然从侧面对沙僧的兵器进行了描述。

首先沙和尚吹嘘了自己的兵器是“本是月里梭罗派,吴刚伐下一枝来”,所谓的“梭罗派”其实指的是“梭罗仙木”—“出自月宫无影处,梭罗仙木琢磨成。”降妖宝杖是出自月宫仙树,由吴刚砍伐、鲁班加工而成的神兵利器,与悟空的金箍棒、八戒的九齿钉耙不同,降妖宝杖属于木类,所以不能在老君的八卦炉里加工锻造,形状很可能就是原汁原味的一根仙木,您要说鲁班祖师还在仙木两头套上铲头,这未免显得多此一举,而沙僧在战场上也多是拿着宝杖“着头轮”,如果拿的是方便铲,这种打法也实在是太丑了.......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23)

(在传艺玉华州时,沙僧的弟子三王子使用的是一根乌油黑棒,可见这降妖宝杖也可能是棍棒之属)

最有力的证据来自通天河,在与灵感大王交战时,鲤鱼精就嘲笑沙僧是磨博士出身,不然为啥拿着一根擀面杖?如果沙僧拿的是方便铲或锡杖估计妖怪就不会这么说了,手中武器被说成是“擀面杖”,可见沙和尚的兵器与悟空的金箍棒类似。

而在玉华州收徒传授武艺时,三个王子“大的个拿一条齐眉棍,第二个轮一把九齿钯,第三个使一根乌油黑棒子”,作者明显安排的就是三个王子与悟空三兄弟的兵器相同,如果沙和尚用的是方便铲,在教徒弟时未免有些专业不对口。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24)

(从明朝话本《西游记》的插图上看,正在与猪八戒交战的沙和尚武器也是一根木棍)

我们继续查阅古籍,从明朝话本《西游记》的插图上来看,沙和尚手上拿的也就是一根木棍。

既然如此,棍棒为什么又会变成方便铲呢?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25)

(而在戏曲舞台上,方便铲的造型就拉风显眼多了,即是佛门之物,也很符合鲁智深、沙僧的身份性格)

这可能和戏曲表演的推动有关,《西游记》和《水浒传》故事获得民间追捧后自然就要搬上戏台,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浓墨重彩描绘的人物,西游记主要讲师徒四个人的故事,沙僧也算是主角之一,如果鲁智深扔掉连环铲改用大棍,其形象多少会有点打折扣(毕竟这一柄六十几斤的方便铲实在太过拉风,我童年时看过水浒传后做梦都想有这么一件兵器),沙和尚和悟空若是都用大棒观众难免会觉得有些视觉疲劳。

为了凸显人物形象,作为佛门弟子常用,外形有别于日常刀枪剑戟等兵器的方便铲便被搬上了戏台(当然,我们不排除戏剧创作者压根就不知道禅杖是什么东西,只是看着苦修的和尚们手提方便铲便想当然的将其当成禅杖)这原本是个错误,但鲁智深和沙悟净拿方便铲的形象实在太过深入人心,于是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禅杖本来的形状反倒被大众忘记了。

为什么要给鲁智深打62斤的禅杖(到底是大铁棍还是方便铲)(26)

(五台山上的方便铲,看着分量想要举上十个来回可着实不容易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五台山上的鲁智深塑像,前头就放的就非禅杖而是一柄百十余斤的方便铲,据说您要是能够举起来撑上十个来回还有小礼品相送,不过看这分量,想要举起来还实在是有些难度啊!

作者:雨目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