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50岁的秦始皇去世了。

临死前,他口授遗诏,让远在上郡的公子扶苏,火速赶回咸阳,主持他的葬礼,然后继承大秦帝国的皇位。

关于让谁继承皇位的问题,其实困扰了秦始皇很多年。按照大秦的传统,君王一旦继位,就要明确太子的人选,以保证江山的顺利传承。

比如秦始皇的太爷爷,秦昭襄王继位后,就明确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虽然只当了三天的秦王,但也很早就明确了秦异人的太子地位,秦异人继位后,很快就确立了嬴政的太子身份。

但是,到了嬴政这里,他却迟迟没有立太子。

不得不说,这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就是因为没有及早明确继承人,才被赵高钻了空子,篡改遗诏,扶立不堪重用的胡亥,赵高大权独揽,任性妄为,最终导致了秦帝国二世而亡。

秦始皇之所以没有及时立太子,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秦始皇是一个政治强人,从小在邯郸颠沛流离的生活,母亲赵姬与小情人搞出来的“嫪毐之乱”,让他的心性变得更加的刚毅,独裁。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统一之战上,他不愿意弄一个太子出来,分散他的权力。

其次,天下统一后,秦始皇曾经一度考虑过让扶苏当太子,毕竟他是嫡长子,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在“坑杀方术士”这件事上,扶苏认为不妥,提出了发对意见,惹恼了秦始皇,把他打发到了上郡。

扶苏去上郡,并不算是贬斥,因为他是去蒙恬的北部军中当“监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蒙恬率领的30万北部军,是大秦帝国最精锐的部队,驻扎在上郡(今山西榆林一带),承担着抗击匈奴和卫戍京师的双重任务。

秦始皇让扶苏去上郡,既是一个小小的敲打,也是让他有所历练,同时,他要考察一个新的皇帝候选人,胡亥。

秦始皇灭亡时多少兵(秦始皇去世时赵高仅仅是个)(1)

是的,秦始皇确实考虑过立胡亥,第五次出巡,他把胡亥带在身边,绝不仅仅是游山玩水那么简单,这既是一种暗示,也是一种考察。要知道,秦始皇出巡,整个帝国的中心都跟随他转移,所有的朝廷政务,仍然要传达到秦始皇那里。

但是,十个月的考察,让秦始皇非常的失望,胡亥只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他承担不起帝国的重任,扶苏虽然与自己有过意见分歧,但是,他为人成熟,深得民意,仍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因此,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再次选择了扶苏!

但是,秦始皇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挂”得那么快。原本,他想着自己是能坚持到咸阳的,因此,他通知扶苏直接回咸阳。但是,谁能想到,诏书还没有发出去,他就去阎王那里报到了。

让秦始皇更想不到的是,自己身边一个小小的宦官赵高,居然敢擅自更改他的命令,伪造诏书,拥立胡亥继位,赐死扶苏和蒙恬,上演了一幕惊天逆转。

这件事,就是我们很熟悉的“沙丘之变”。

谈到沙丘之变,很多人都以为,赵高能够一手遮天,翻云覆雨,官位一定很高,怎么着也应该是个丞相吧?

No,此时的赵高,仅仅是“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

中车府令,是大秦的一个内廷官,主要职责就是给秦始皇管理出行的车马,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小车队长”,他的顶头上司是郎中令蒙毅

郎中令,也是大秦的内廷官,负责管理大秦皇宫内的一切事物,包括皇帝的出行,饮食,安全,财物等等,相当于清朝的内务府大臣

这里解释一下赵高的身份,大家都知道,赵高是宦官,因此,很多人叫他大秦第一太监,这其实是不太准确的。

太监,是唐朝以后才出现的一个名词,他和“阉人”是划等号的。先秦时代,在宫廷内部当差的人,统称为“宦者”,其中,有官职在身的“宦者”才被称为“宦官”,那个时候的宦官绝大部分不是阉人。

因此,古代经常会有一句话叫“出身于官宦人家”,这里的“官”,指的是朝廷上的官,这里的“宦”,指的是宫廷里的官。

因此,在当时来说,赵高,仅仅是一个地位非常低的,基层的“小宦官”。但是,为什么他能翻起那么大的浪,甚至能左右丞相李斯的选择?

这里的奥秘,就在于他官职后面的那句话,“兼行符玺事”。

既然叫“兼行”,那就表示,这不是他的本职工作,他只是暂时兼任,那么,这个是谁的工作呢?郎中令蒙毅的。

什么叫“符玺事”,就是秦始皇的“大印”、“红戳”、“红章”,原本是由郎中令蒙毅掌握的。其中的“符”,代表着“兵符”,有它就能调动军队;“玺”,代表秦始皇的玉玺,有了它,就能给全国下命令。

这两个东西,是秦始皇权力的代表,平常都是在郎中令蒙毅身上的,因为蒙毅,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内廷官。

但是,事情就是这么巧,秦始皇从山东返回后,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德州平原县)的时候,突然生病了,秦始皇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找医生看病,而是找个大师来占卜一下。

占卜结果显示,是有北方的山鬼在作怪。

因此,秦始皇派自己最亲信的人,蒙毅代替自己去北方的“代县”祭祀名山大川。由于蒙毅的离开,才由赵高暂时“兼行符玺事”。

那么,是不是赵高掌握了“符玺”,他就能一言以定生死了?

当然不是,赵高盖章,只是最后一个环节,在他上面还有堂堂的“左丞相”李斯在呢,而且,秦始皇口授的遗诏,很有可能就是李斯写的。

因此,赵高要想实现自己的意图,必须要同时搞定李斯和胡亥两个人。

秦始皇灭亡时多少兵(秦始皇去世时赵高仅仅是个)(2)

说服胡亥,赵高是有绝对的把握的,因为他是胡亥的老师,胡亥从小就对他有很大的依赖性,但是,说服李斯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李斯原本是楚国的一个小吏,后来受到“粮仓老鼠与厕所老鼠”的启发,决定要发愤图强,后来拜到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

学成之后,李斯到秦国,进入吕不韦门下,当了一个门客,在吕不韦的举荐下,他在秦国当了一个“客卿”,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顾问”,不算是大秦的正式员工。

后来赶上吕不韦倒台,嬴政下达了“逐客令”,规定所有客居在秦国的外国人都要离开,李斯原本已经走出咸阳城,但是,他不甘心,洋洋洒洒写下一篇《谏逐客令》,托人转交给了嬴政。

嬴政看完幡然醒悟,撤回了逐客令,把李斯叫到宫中,委以重任。二十年间,李斯辅佐嬴政吞并了六国,统一了华夏,建立了大秦帝国,他也官居丞相的高位。

对于李斯来说,嬴政,就是他的伯乐,知音,贵人,他对嬴政是绝对的忠心,绝对不会轻易背叛嬴政。

但是,赵高明白一个道理,任何的忠心在利益面前都不堪一击,他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大秦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四两拨千斤,连消带打的突破了李斯的心理底线,把李斯捆绑到了他的战车上。

在大秦帝国内部,李斯,代表的是元老派,这些人都是跟随着秦统一战争走过来的人,都紧密围绕在秦始皇身边,是大秦朝堂上的最大一股势力。

但是,公子扶苏,却是新生代的开明派,在他身边,围绕的是蒙毅蒙恬两兄弟。千万别小看这两个人,他们是大秦的半壁江山。

首先来说蒙恬,他是大秦北部军的统帅,手下有30万人,负责整个帝国北部的边防,九原郡,云中郡,雁门郡以及整个辽东,都是蒙恬的防区。

另外,蒙恬还兼任大秦的“内史”,这个职位,是大秦京师所在地,咸阳地区的最高行政官,相当于北宋的“开封府尹”,清朝的“顺天府尹”。

再来说蒙毅,他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几乎是和秦始皇形影不离,他的官职是“郎中令”,掌握着整个大秦宫廷内的一切权力。

赵高,因为职位太低,不属于这两个势力中的任何一个,但是,他却很聪明地利用这两者的斗争,来给李斯施压。

我们来看一下,在2000年前的那个夜晚,赵高是如何空手套白狼,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李斯,改变了整个华夏的命运。

秦始皇口授完遗诏后,这封书信是刚刚封印,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秦始皇就去世了,这个事儿发生得太突然,李斯认为,皇上出巡在外,突然去世,大秦又没有立下太子,一旦公布消息,必定会发生争抢皇位的事情。

因此,他决定封锁消息,一切如故,百官照样过来请示汇报工作,只是他们见不到秦始皇,是一个小宦官在里面代替秦始皇处理。

李斯想的,是尽快赶回咸阳,让扶苏顺利的继位,这样,大秦就会安定下来,不会产生动乱。

但是,赵高却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赵高的出身,是极其的卑微,他出生在“隐宫”,这并不是什么“阉割”人的地方,而是集中“刑满释放”人员的地方,赵高的母亲曾经获罪受到处罚,处罚结束后,被集中安排在“隐宫”干活。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赵高,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发奋努力,熟读了大秦的律例,能写出来一手漂亮的字,因而被秦始皇看中,留在身边做了一个“小秘书”,负责秦始皇的文字工作。

因为赵高出色的才华,他被秦始皇派去当胡亥的老师,教他律例,文字。

正是因为卑微的出身,赵高非常的渴望能够改变自己的身份,曾经,朝中盛传胡亥会被立为太子,这让赵高有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憧憬,一旦胡亥继位,那么自己就是“帝师”了。

但是,秦始皇的遗诏清楚地告诉他,新皇帝,是扶苏,而不是胡亥。

那么,赵高是不是仅仅因为,当不上帝师,才铤而走险的修改遗诏,极力拥护胡亥继位呢?

不是的,即便当不上帝师,他依然是中车府令,大小也算个官了,以他的出身而论,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

真正刺激赵高铤而走险的,是他有生命危险!

秦始皇灭亡时多少兵(秦始皇去世时赵高仅仅是个)(3)

我们说过,扶苏,蒙毅,蒙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扶苏继位,一定会重用蒙恬和蒙毅,甚至,蒙毅很有可能会上位至丞相,而蒙毅和赵高之间,曾经有过一段恩怨。

当初赵高曾经犯事儿,秦始皇命令蒙毅去判决此事,蒙毅秉公执法,判处赵高死罪,然后把“判决书”递到了秦始皇那里,请他批准。秦始皇考虑到赵高是个人才,因此推翻了蒙毅的判决,让赵高官复原职。

但是,从此以后,赵高和蒙毅之间结下了仇恨。

赵高知道,一旦扶苏继位,蒙毅绝对不会放过他,这次,没有了秦始皇的庇佑,赵高是必死无疑。

为了活命,赵高必须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的宝贵时间,反戈一击!

他悄悄扣下了本应该发给扶苏的书信,然后找到胡亥,对他说:“皇上去世了,但是却没有给皇子们任何分封,一旦公子扶苏继位,你可怎么办啊”。

当时,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实行了集权式的“郡县制”,但是,“分封”,在人们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毕竟,这玩意儿流行了上千年了。有封地,才能显示出自己是贵族,如果没有封地,那和普通百姓有何区别。

对此,胡亥倒是看得很开,他是一个没有政治野心的人,随遇而安,他对赵高说:“父亲这样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

赵高低声地说:“皇帝的书信,我还没有发出去,如今天下大权归谁,完全取决于你、我、丞相三人,不如由公子来继位,大权在握,总比受制于人要好”。

胡亥一听,连忙摆手:“不行,不行,违逆父皇的决定,就是不忠;抢夺哥哥的权力,就是不义,更何况,我的能力比哥哥差得太多,我不行啊”。

赵高没有灰心,他继续引导胡亥:“成大事的人,那有那么多忠义可言,汤伐桀,周伐商,不一样是抢夺,又有谁说是不忠不义?成大事不拘小节,权力就是道义,不要再犹豫了”。

胡亥被说动了,他小心翼翼地说:“这件事,还是要和丞相商量一下啊”。

见胡亥松口了,赵高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件事基本能成了,他对胡亥说:“丞相那里你放心,我自然会去和他说”。

赵高又马不停蹄的找到李斯,单刀直入的问:“丞相,皇帝去世,但是诏书还未发出,这谁当皇帝,就是你我说了算了,你看怎么办”。

李斯大吃一惊:“你这是大逆不道啊,这有什么可商量的,当然是按照皇帝的遗诏办了,立扶苏为皇帝”。

赵高根本不害怕,他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他笑着对李斯说:“丞相别激动,我不是为我自己,我是为你考虑啊,你想想,扶苏继位,肯定会提拔蒙毅当丞相,到时候,大秦的朝堂,还会有你的位置吗?我在大秦宫廷二十多年了,见了太多的丞相,荣华富贵传不过二代的。你位列丞相,爵封通侯,你是享福了,难道你就不为你的子孙后代考虑吗?”。

李斯被说动了,他又想起了他当年在楚国当一个小吏的情景,他今天的地位,来之不易啊,他现在算是明白了,当年范雎为什么会轻易的被赵国派去的苏代说动,让秦昭襄王停止了白起对邯郸的进攻。

因为他和范雎一样,出身低微,身居高位,他们会死死地抓住权利棒,生怕自己被打回原形,重新变成一粒草芥。

李斯老泪纵横地说:“造孽啊,让我赶上这种事儿了,皇上啊,我对不起你了,你走了,我还想好好活着,只能违逆你的意思了”。

赵高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到肚子里了。

既然已经结成了统一战线,那么,下一步就是想办法除掉扶苏,因为扶苏不死,即便胡亥奉诏继位,他也有可能起兵造反,毕竟,他和蒙恬手中可是掌握着帝国最精锐的部队。

赵高迅速销毁了原来的诏书,以秦始皇的口吻,重新给扶苏写了一封书信,在信中,他斥责扶苏和蒙恬在上郡驻守多年,却没有任何战功,反而积极谋求太子之位,怨恨皇上,因此,赐他自尽。蒙恬知道扶苏的所作所为,却不加劝导,是从犯,赐死,将所统帅的大军交给王离指挥

赵高的这个安排,非常的有章法,把扶苏和蒙恬一起赐死,等于是把这股势力团灭了,剩下一个蒙毅是内廷官,已经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但是,赵高的做法,其实是兵行险着,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了。

秦始皇灭亡时多少兵(秦始皇去世时赵高仅仅是个)(4)

蒙恬是秦始皇最信任的武将,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在上郡监军,两个人身上有重要的戍边任务,秦始皇怎么可能毫无征兆的突然把两个人同时赐死,这件事,本身就非常可疑。

一旦他们拒绝,派人核实情况,那所有的事情都会露馅。

我们别忘了,在秦始皇出巡的团队中还有一个人,蒙毅,他被派去代县祭祀。从代县到沙丘的距离,要小于从上郡到沙丘的距离。

如果蒙恬派人从上郡去沙丘核实情况,那从时间上来算,蒙毅已经回到了沙丘。一旦蒙毅回去,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是瞒不住他的,那蒙恬的人,就会得到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就会对这封诏书产生大大的怀疑。

为了营造一种“秦始皇仍然活着”的真实感,赵高等人并没有着急回咸阳,而是按照既定路线,穿过太行山的井陉关进入太原郡,然后北上,经过雁门郡进入云中郡,一直往九原郡的方向跑去。

赵高此举,一方时是为了甩开蒙毅,另一方面是想给扶苏造成压力。

这一招果然奏效了,扶苏在接到书信后立马就崩溃了:“父皇果然抛弃了我”,说完拔剑就要自尽。

蒙恬毕竟是军人,相对冷静一些,他劝扶苏不要着急,派人去核实一下,如果情况属实,再死也不迟。

但是扶苏不听,也许是秦始皇正向这边赶来的消息,真的给他压力了,他不顾蒙恬的劝阻,毅然的自尽了。蒙恬不愿意自尽,被赵高派来的人给关押到了“阳周”。

北部军,交给了王离来统帅,这支部队,后来南下支援章邯,被项羽消灭在了巨鹿。

当扶苏自杀,蒙恬被关押的消息传回去后,赵高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们火速赶回咸阳,宣布秦始皇去世的消息,然后拿出伪造的诏书,宣布由胡亥继位。

至此,大秦帝国,进入秦二世时代。

沙丘之变,是赵高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投机,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之所以说他是“投机”,因为他真的是靠着一张嘴和一个灵活的大脑,完成了一次“以小博大”的买卖。赵高是没有任何本钱的,区区一个“中车府令”,连“官”都算不上。

但是,他却很巧妙的利用了朝廷之中的权力斗争,权力矛盾,上演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惊天逆转”。

之后,赵高被任命为“郎中令”,掌管了秦二世宫廷内的一切事物。在度过甜蜜的合作期后,他和李斯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最终,他借胡亥的手,除掉了李斯,自己登上了丞相的宝座。

而此时,大秦帝国,也开始崩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