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因素。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想成为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

不会沟通,不知道怎么沟通,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在内心里,隔开了他们与世界的连接。

因此,如何才能变得会聊天,就成了很多人的困扰

但在生活中却有那么一部分人,能运用恰到好处的语言,与家人,朋友,同事和领导之间,建立起让人羡慕的相处模式。

他们究竟是怎样做到与人沟通时游刃有余,抓住重点,与他人有效地达成共识的。

其实高效的沟通技巧并不难,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于是我就用了两天时间,总结了一些可以提升高效沟通的小建议,一共5条,越往后越重要,每一条都干货满满。

认真看完,相信你就可以改变羞于启齿,讷口少言,轻松掌握沟通的精髓。

1、倾听,并分析对方的情绪期待

这里说得倾听,不仅仅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听对方说,而是要听出对方语言背后所隐藏的声音,需要有策略性同理心。

什么是策略性同理心?

简单来说,就是指我们在倾听别人的想法与感受时,能与对方的情绪连接,精神达到共鸣,也就是说共情能力强。

举一个简单的栗子:

你的女朋友白天与朋友出去逛街时,不小心丢了钱包,情急之下还崴了脚,于是晚上回家后闷闷不乐。

你下班回家后,看出了女朋友情绪不佳,这个时候肯定会问她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女友说出了今天的遭遇。

得到答案后,你又该怎么安慰她?

是说,钱包丢就丢了,脚还疼不疼之类的,不痛不痒的话吗?

这样安慰,女朋友只怕会更加的恼火,会认为你不够关心她。

那么,会聊天的人会怎么思考?

大多数人在遇到问题后,潜意识里会有两个诉求。

一是,如何解决问题,二是,寻求情绪安慰。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先看看女朋友的脚严重不,需不需要去医院,如果不严重就喷点外敷药。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女朋友聊聊事发的过程,让她倾诉出来,而不是憋在心里。

大多数时候,当事人其实已经从心里接受了这件事的发生,因此,这个时候对方愿意说给你听,并不是真的想要怎么样,只是想寻求一个人来安慰和关心自己。

沟通高手的七个基本功(成为沟通高手5个策略)(1)

所以,倾听的最终本质,其实是指你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以后。

要习惯性地在大脑中生成三个框架:分别是沟通对象的情绪、事实与期待。

了解了女友的此刻的情绪与发生的事实后,我们就可以结合二者来判断出对方的期待,然后找出对方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2、学会运用非语言沟通

除了语言以外,非语言也在我们与他人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因素。

非语言沟通的途径会分为四种:身体动作,声音语速,面部表情,个人形象

身体动作:你与别人聊天时,身体是否朝向对方,会不会作出下意识的小动作,让对方感到不受尊重。

声音语速:人的耳朵对声音的频率辨识度很高。

例如一个人紧张时,说话会磕磕巴巴,愤怒时,会大声吼叫,而情绪稳定的人,说话不急不慢,总能从容淡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面部表情:一个满脸通红的人大吼着“我根本就没生气”!

这时候的非语言所表达出的真实信息,就不可能是字面意思,因为他的表情与声音已经告诉你,他真的很生气。

个人形象:去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去面试或上班,就要穿的正式一点,你的穿衣打扮,会看出你是否重视对方,是否尊重对方。

因为,每一件衣服都会替你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语言。

这些非语言,在我们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会与语言相互结合,构建起更完整的表达体系,使我们能够用更丰富的方式向他人传递准确的信息。

有时候,一个人的语言会骗你,但非语言不会。

3、少用“你”,巧用“我”和“我们”

少用“你”的原因是在与他人沟通时,“你”这个字眼会表达出一种对他人的论断,会影射出说话者在有意评判对方,容易激起他人的逆反心理,不被他人接受。

而使用“我”陈述,描绘出的只是对他人行为的反应,没有对他人行为做出任何评判。

举个栗子:你和朋友约好7点准时在某地见面,但对方迟到了半小时,这时候你很生气。

如果用“你”来表达不满,会是这样说“你就是个不守约定的人”。

而用“我”表达会说“我对你迟到的行为有点生气”。

这样对比下来,是不是用“我”的语气更加平和,不仅表达了你的心声,还没有因为这点小事把关系闹得太僵。

但,虽然用“我”来表达确实会委婉,总使用也会有一个弊端,会给别人感觉自私或以自我为中心。

这时候,也可以使用带有“我们”的语言,暗示对方你说的事情是彼此共同关心的。

例如在职场上,与同事一起共事时,就可以说“我们需要一起讨论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恰当地使用“我们”能够让人感觉非常亲近,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互动。

你学会了吗?

沟通高手的七个基本功(成为沟通高手5个策略)(2)

4、营造好的沟通氛围,多肯定少否定

在人际关系中,最有效的沟通就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学会在沟通中管理好情绪与控制好情绪。

那么,如何才能塑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呢?

简单来说,就是多肯定,少否定,减少对方的心理防卫。

多肯定是指,赞同对方的话,表达出对他人说话的重视和赞赏。

少否定是指,少说反驳对方的信息,表达的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以及不欣赏。

如果我们要是想让沟通的过程中变得轻松愉快,必然是多多使用肯定信息。

举个简单的栗子:你在与对方持反对意见时。

如果使用肯定信息多,会这样表达出你的心声:“你说得很对,我很赞同,但是我可不可再补充几点我的小见解,你听听,看看我说的合理不”。

这样说话,既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尊重和肯定,又谦虚有礼的说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话,相信没有人会拒绝吧,肯定会认真听完你说的话。

如果使用否定信息多,会是这样表达:“你说的一点道理都没有,你应该这样做,巴拉巴拉......自己说了一堆反驳”。

而总去想着反驳对方,抬高自己,只会让话题进行不下去,彼此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愈演愈烈。

5、修炼同理心,对事不对人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 「波特定律」。

什么是波特定律?

波特定律是由美国行为学家莱曼·波特(Lyman Porter)提出。

意思是指,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属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所以,总是盯着下属的错误不放,是领导者最大的失误。

最正确的思考方式不是第一时间去指责对方,论断是谁对谁错。

因为问题已经发生了,不分青红皂白的过度责备,只会激起对方的对抗情绪,会大大伤害员工今后的做事积极性。

评判对方,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以对事不对人的思路去处理问题。

不要被固有思维禁锢住,很多时候会造成沟通障碍,甚至加深彼此之间的分歧,都是某种刻板印象的存在,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直觉会在大脑里对别人进行分类,例如一想到明星,我们就会想到多才多艺,一想到老师,我们就想到知识渊博。

同时我们也会对某类群体形成刻板印象,例如,认为新疆人都能歌善舞,东北人都会唱二人转,外国人认为中国人都会功夫。

但这些都不是事实,但都是我们大脑中形成的刻板印象,在遇到问题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

沟通高手的七个基本功(成为沟通高手5个策略)(3)

所以修炼同理心很重要,与人沟通时“对事不对人”,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不要受刻板印象影响,先去指责与评判对方。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对方舒服。

卡内基曾说: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的多。

永远不要成为批评情绪的奴隶。

写到最后

朱自清在《说话》中写道:“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依靠的就是沟通,交流,如果彼此不沟通,时间久了,关系也就会变淡了。

但如果沟通的不对,更会导致双方胡乱猜测,产生分歧。

点个赞,愿我们都能把心中多想,正确有效地传达出去,让人生不再被沟通困扰。


往期干货文章:

把闹钟定在早晨5:58的人,能解决人生80%的难题

人在感到迷茫时该干什么?

这两种思维,决定着你人生高度的不同

作者介绍:晓萍萍萍,90后自由撰稿人,专注思维成长与个人精进干货,陪你终身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