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影视剧《芈月传》的热播,大家对战国时期秦国的历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那一时期的主要人物都有了大致的认识,例如宣太后芈月、秦昭襄王嬴稷、秦武王嬴荡、穰侯魏冉、武安君白起等等。

历史上被逼死的太子(差点比父亲还要早死的太子)(1)

.

但是大家对嬴稷的儿子肯定没有了解,下面我们就讲讲本文的主人公、秦王的下一任继承者——嬴柱。

嬴姓,史称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赵氏,名柱,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被立为太子,于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行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

.

我们从孝文王继承王位开始说起,在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秦昭襄王嬴稷。

嬴稷年少继承秦王位,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的时候才夺了其母宣太后和魏冉的权,开始自己把握朝政,直到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去世,也就是说孝文王他爹活到了75岁。

要知道古代人的寿命,能活过50对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秦昭襄王是真能熬,熬到了这么长的寿命,自然死亡时才把王位传给了孝文王。

然而孝文王并不是昭襄王的长子,也就是说,在嫡长子继承制的战国,孝文王并不是王位的首选人。

孝文王还有一个哥哥太子悼,本是秦国的储君,但由于和嬴柱一样从小体弱多病,年纪轻轻的就生病去世了。

《史记》秦本纪记载“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嬴柱的哥哥悼太子在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的时候病死在了魏国。

太子悼死了,那王位继承人的位置就空下来了,按理说孝文王就可以安心的等待被册立了,但是昭襄王并不是只有这两个儿子,偏偏就有人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这个虎视眈眈的人就是孝文王的弟弟蜀侯嬴煇。

嬴煇,又称公子煇。

公子煇不同于他两个哥哥的从小体弱多病,嬴煇从小英勇好武。后来因为犯事在秦昭襄王36年被发配到蜀郡(原古蜀国),并在三年后被封为蜀侯。

前面说了太子嬴悼在出使魏国时病死,秦王位继承人的位置空了下来,这就让嬴煇对太子之位产生了窥视。

但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嬴煇争位失败,具体什么原因也没有历史记载,我们也不得而至,只知道嬴柱获得了王位的继承权。

后来由于嬴煇在治理蜀郡时期,欺上压下,使蜀郡水患成灾,生灵涂炭,秦昭王派人暗查蜀郡,嬴煇畏罪,在秦昭襄王47年进贡给秦昭襄王的贡肉里下毒,被发现,并被处死。

从这个下毒的事件里面我们也能看的出来,嬴煇连自己的父亲都敢下毒,估计和孝文王争位那会儿,情况也是足够猛烈的。

历史上被逼死的太子(差点比父亲还要早死的太子)(2)

.

按照事情进展,孝文王这会儿已经是王位的继承人了,是不是说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其实不然,秦昭王作为秦历代君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整个昭王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决胜时代,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孝文王在这么一位文治武功的父亲下面做储君,可以想想他的一个状态。而且当时作为安国君的嬴柱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立嫡,这件事如果做不好,估计他这个储君也做不安稳。

本来按常理,太子不可能还没有坐上王位就要立嫡,奈何秦昭王实在长寿,孝文王五十岁的时候还是太子,鉴于特殊原因,孝文王肯定需要提前立嫡。

并且由于孝文王体弱多病,沉疴积弱,随时可能先于老秦王离世,所以选择一个合适嫡子作为继承人对于秦国的发展至关重要,秦昭王一定也会有这方面的考虑。

这个时候多亏了吕不韦推出了在赵国为质的嬴异人,才解决了这一困局。

历史上被逼死的太子(差点比父亲还要早死的太子)(3)

.

纵观从主持商鞅变法开始的秦孝公,到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整个秦国从积贫积弱到慢慢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霸主,这是一种稳固的发展状态。

由于封建主义制度的局限性,一家一姓治理天下,那么代代君主不可能一直是强势的、强大的,也会出现中庸的、孱弱的,秦孝文王就是这种中庸的君主。

如果国家的制度很完善,就算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两个孱弱的君主,也并不一定会影响国家长远的发展。

所以虽然孝文王做了十五年储君,待秦昭王去逝后,只坐了三天王位也随即因病离世,终年五十三岁,这对于他自己本人可能是件悲催的事,但是由于他并没有做过什么失误的决策,并没有损害秦国的发展,对这位人生悲催的君主还是能给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

图 | 本文图为《芈月传》剧照

文 |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王学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