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村人坐席(西府人坐席)(1)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最西边一座山城的塬上,打小就知道家乡被称为“西府”,后来才知道,“西府”是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泛称。

至于“坐席”,可不是坐席子的意思。家乡过红白喜事,方言叫过事。当天,主家大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以及邻里之间的亲房,凡是去参加宴席的人会说:“我坐席去了。”对,坐席就是去吃酒席。

近日,我就坐了一回席,感触颇深。

守村人坐席(西府人坐席)(2)

现在农村与时俱进,过事请的是专业服务队,不用主家插手,从购买菜品,搭帐篷,摆桌子碗碟,宴席上菜,到最后撤盘子,全是服务队一手包办。

服务队有专业大厨、凉菜师、穿着一律工作服的服务员大姐、洗碗工,他们分工明确,各就各位,整个宴席有条不紊,环环紧扣,很省心,还专业。

主家大门口垒了两口大灶台,鼓风机通电,烧煤炭,一个大锅是热馍蒸鱼的蒸笼,一个是炒菜锅,主要负责当天的主菜出品,有了这两口灶,就是摆一百桌的席,也能做出来。

院子内是配菜区,主家厨房是凉菜加工区,厨师将配好的菜,放在一个个大铁盆里,再由两名配菜师分装在二十个盘子里,为什么是二十个盘子?因为一轮坐二十桌,摆好的菜全部摆放在院子里两扇大门板上,这是临时的案板。等到开始上菜,再由服务员大姐端出去,方言叫端盘。

守村人坐席(西府人坐席)(3)

凉菜一般是十个,五荤五素,比如五荤有:凉拌牛肉、五花肉、猪耳朵、猪蹄、大虾,五素就是五样凉拌菜,这就看厨师怎么搭配了。

凉菜和饭店的一样,也有造型和装饰,用心里美萝卜雕刻的假花配以鲜绿的香菜,放在凉菜盘上,就如盛开的鲜花,真是栩栩如生。凉菜的味道以酸为主,没有辣,颇有开胃的意义。

宾客在哪里坐席呢?大门前水泥路上搭的帐篷里,摆了两排圆桌,一排十桌,中间是上菜专道。

开席了,二十桌同时上菜,等凉菜、酒水全部到位,主家挨着桌子说一声:“请!起筷!”宾客这才拿筷子,开吃。

守村人坐席(西府人坐席)(4)

凉菜吃得差不多,热菜就陆续上桌了。热菜也很有讲究,不是随便啥都能上桌。四大菜必上:红烧鱼,香酥鸡,梅菜扣肉、八宝甜饭,这四样是西府人家最具有代表性的菜。当然,后面上的菜也是面子上的菜。比如,窝窝头加臊子肉炒辣子、糖醋里脊、有机菜花炒肉丝、鱿鱼炒笋片,每道菜都是好菜。期间,还有热腾腾的馒头上来。

热菜上完,最后还有一个甜汤,鸡蛋醪糟汤,被我们称为“滚蛋汤”。只要看见汤来了,大家心知肚明,后面没菜了!喝完汤,赶快腾座位,因为第二轮宾客还等着坐席呢!

这坐个席下来,个个人吃得油光满面,肚子撑圆,就好像油水迅速长成膘了似的。

守村人坐席(西府人坐席)(5)

西府人过事,主家热诚厚道,场面热闹隆重,一场宴席,不仅让宾客吃好喝好,也拉近了亲朋乡邻之间的距离。

而对于久不回家的我,回家乡坐一回席,更是亲切,稀罕。吃着地地道道的家乡味,听着地地道道的方言话,还能见上几个面熟却叫不上名的小时候玩伴,真有一种“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的感觉,只能叹:岁月不饶人,一晃三十年就过去了!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一种乡音不会改,有一条乡路不会断,那份乡愁绵又长,就趁着现在还未老,常回家看看。

守村人坐席(西府人坐席)(6)

作者简介:七姊妹花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用一支笔,写有温度的文,心里有爱,眼里有景,哪里都有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