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曹操最有名的一句诗(杜牧口气极大的一首诗)(1)

众所周知,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的赤壁大战,对三国鼎立的历史态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的方式,以少胜多,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这场战役中,34岁的孙吴统帅周瑜也成了历史上的头号风云人物。而曹操,一代枭雄在这场战争中也成了后世某些史学家眼中的笑柄。

然而对于这场战争中的胜负双方,后世也有一些诗人和学者给予了不同的意见,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他就写过一首《赤壁》来为曹操打抱不平,抒发了自己对心目中这位真英雄曹操的敬仰之情,成为传世名作。全诗如下:

曹操最有名的一句诗(杜牧口气极大的一首诗)(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这首诗时,杜牧正在黄州刺史任上。黄州城外有一处地方叫赤壁矶,这处地方并非发生赤壁大战的地方。历史上的赤壁大战是发生在位于上游长江南岸的蒲圻赤壁。杜牧只是因为临近赤壁,加上夕谐音,所以借题发挥,以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一种看法。

曹操最有名的一句诗(杜牧口气极大的一首诗)(3)

在这首诗中,杜牧认为周瑜的取胜只是一种侥幸。这一方面是因为曹操是杜牧心目中的英雄,可谓惺惺相惜,所以他用此诗为曹操打抱不平;另一方面杜牧写这首诗颇有当年阮籍登广武战场,有感于楚汉战争结果而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牢骚。

杜牧此诗的言外之意是说:当时若有我杜牧在,我就会让曹军在只吹西北风时就接受周瑜战船的投降,那么火烧的就是吴军而不是曹军了,历史也就会因为我杜牧而重写。真是好大的口气!事实上,这也与杜牧的性格是有关的。杜牧出生于史学之家,从小就好言兵好读兵书,志向远大。

曹操最有名的一句诗(杜牧口气极大的一首诗)(4)

整首诗的大意是说:沙滩上折断的旧兵器尚为被潮水侵蚀透,打磨干净以后才依稀辨认出来它们来自前朝。战争的胜败因为各种因素对抗消长,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都不可缺少。若不是东风住了周瑜一臂之力,他怎么可能打败曹操?三国历史会因此而重新改写,大乔小乔也会被曹操掳去锁在铜雀台。

这首诗从大处“赤壁之战”着眼,从小处“断戟”入手,以人所共知的事件“火烧赤壁”入手,意趣盎然,新颖独特。诗作前两句似一件历史遗物引起自己怀抱用世之志却生不逢时的人生感慨;后两句转入议论,对当时争霸天下的三国形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曹操最有名的一句诗(杜牧口气极大的一首诗)(5)

诗作的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更是发前人之所未发,不言胜负,只讲美人下落,用意深刻奇警而又风流蕴藉。在古典诗歌中,美人的命运总是与历史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杨贵妃缢死马嵬驿,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等。

这种以假作真的手法在唐代诗人中很常见:即假借前朝的人或或事来写当朝的人或事;此外,诗作以小见大,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的命运来表达设想战争双方的结局,真可谓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就不言自明了!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