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江口县,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关于岷江的童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句童谣惹得无数人纷纷好奇,岷江底下究竟有没有宝贝?

2013年,一位村民深夜潜入岷江江底,没想到竟然真的捞出了一只金虎和一枚金印,而这个金虎和金印刚好是一组物件儿。

一位古董商看到这“宝贝”后直言:“我看中这个金印了,给你800万,你把这对物件儿让给我!”

这位农民立马就与古董商达成了交易,从此摇身一变成了富豪,然而他却不知自己已经大祸临头!

那么,这对金印到底是何来头?村民为何会大祸临头?这要从那首童谣说起...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1)

童谣传言变成真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这句短短的童谣,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岷江江底埋了很多宝贝,这些宝贝价值连城,如果被挖出来都能买到一座成都城。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童谣,是因为有民间传言称,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曾率部开动1000多艘船沿着岷江南下,这些船上装满了金银珠宝。

然而,在经过彭山江口时,张献忠的船队忽然与另一支部队狭路相逢。

张献忠战败后弃船逃走,那些船只则因为两军混战被击沉到了江底,船上的金银珠宝也随之沉到了海底。

有人说这些珠宝沉下去后就再也没人能打捞得出来,于是就留下了这样一个传言。

镇上的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我国历史文化也不甚了解,人们便以为这传言来自野史不足为信。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2)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人们一听到小孩唱这几句歌谣,都呵呵一笑,认为这不过是流传许久的传说,也许岷江江底啥也没有。

但直到2005年发生的一件事,才让人们纷纷相信,原来岷江江底的确有宝贝!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当时,四川省江口县政府为了解决水患问题,打算在岷江建设水利工程。

关于工程的一切批文手续落定后,施工队开始动工了。

有一天,一位工人正在施工作业,忽然从泥坑里捞出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以为是铁块便将其扔到一边。

铁块躺在地上的时候,他忽然注意到这个铁块形状很眼熟,有点像元宝,于是他便用水将它清洗干净。

等他将铁块上的淤泥清洗干净后,才发现这原来不是铁块,是银锭!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3)

于是,他再次查看刚才发现银锭的地方,果然又掏出了几个相同形状和大小的银锭。

工人迅速将这几个银锭交到了施工队负责人手上,负责人一看是文物,赶忙给文物保护部门打了电话。

之后,文物保护部门的考古工作人员就赶来了,现场施工也暂时停下,等待具体通知。

考古人员把这些银锭带回了文物局,经过对银锭上文字的分析,他们判断这正是铸造于明代的银锭。

考古人员也知道关于岷江的那首童谣,于是判断在发现这些银锭的地方,应该还有其他的物件儿。

之后,考古人员便对这几块银锭周围的水域进行了勘查,果然又发现了大量的银锭。

除了这些银锭,还有很多明代时期的货币。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4)

村民深夜潜入江底寻宝

这一消息传开后,附近的村镇直接炸开了锅,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在议论,原来岷江江底真的有宝贝!

有些村民得知这一传言居然变成了现实,纷纷后悔自己没有“先下手为强”,也有一些村民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打算去碰碰运气。

然而,说归说做归做,这些“宝贝”都沉睡在岷江江底,去挖宝无异于拿自己的性命去豪赌,于是一些村民只好“望洋兴叹”。

不过,也有一位姓宋的村民,自认为水性很好,决定去江底一探究竟。

2013 年清明节晚上宋某趁着月黑风高,村民们都睡下了,便穿着潜水服悄悄来到了江口镇的岷江边。

他小心翼翼地下水,朝着江底的方向游过去,在浅水区有一些光亮他还能看到方向,到了更深处却是漆黑一片,啥也看不见。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5)

宋某虽然水性好,但在这漆黑的江底也是慌得不行,生怕有什么怪物之类的缠上他,他想返回岸上可又不甘心。

于是,他强忍着恐惧的情绪,在江底四处摸索着,很快他就感觉自己摸到了一个异型的坚固物体。

他赶忙将这玩意儿捞起,以最快的速度游回了岸边。

回到岸边后,他大口地喘着粗气,心里嘀咕着:“该不是个石头疙瘩吧!”

他借着月光看了看,好像是个什么动物,于是,赶忙揣着东西回到了家里。

到家后,他直奔水龙头跟前,将这个玩意儿反复冲洗,回到屋里开灯一看:嚯,是一只金灿灿的小老虎!

他凑上去咬了一口,老虎身上立马留下了一排浅浅的牙印,他大惊:“妈耶,是纯黄金的!”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6)

这让宋某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他就找到了一个古董商袁某,袁某一看这金虎直接开出了80万元的高价!

宋某家里虽然很穷,但他也不傻,心想既然袁某能开到这价钱,这玩意儿肯定很值钱!

于是,他打算再去江底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捞到更值钱的玩意儿。

三天后,宋某再次趁夜色潜入了岷江江底,在摸到金虎的那一片水域里继续搜索。

大约十几分钟后,他竟然又摸到了一个方块块。

他把方块块带回家清洗后,发现这是一方金印,扁扁的又像是什么东西的底座,于是他便随手把那只金虎搭在了上面。

这一搭,差点让他惊得眼珠子都掉下来:金虎和金印居然一对儿!这也太凑巧了吧?

兴奋之余,他猜想这两个物件儿如果一起卖出去,肯定会更值钱,便决定尽快找到一个有实力的买家出手。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7)

家人得知这件事后,担忧地问道:“这个算是文物吧,敢不敢卖呀?”

不料宋某理直气壮地说:“这玩意儿沉到江底几百年了都没有人下去打捞,如今我冒死打捞上来,就是我的了!”

摇身一变成富豪

几天后,古董商袁某再次找到了宋某,还是打算以80万的价格买下那只金虎。

然而等他看到金虎和金印组合在一起后,两眼瞬间放光,直接让宋某自己开价!

宋某一看袁某如此激动,便狮子大开口:“最少得翻个10倍!”

袁某立马明白了宋某的意思,爽快地答应:“我的确看上这个宝贝了,那就800万,你把它让给我!”

于是,二人很快完成了交易,原本生活捉襟见肘的宋某,突然坐拥了800万资产,瞬间就飘了!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8)

他立马开始盖房子、买车子、买家具,还四处吃喝玩乐,过起了富豪的日子。

很快,宋某一夜暴富的消息传遍了周边村镇,而村民们都知道他水性很好,猜想他可能是在江底寻到了宝贝。

于是,镇上就出现了很多寻宝人,有单独行动的,也有组成团伙的,纷纷潜入江底捞取文物再倒卖给文物贩子。

而最初买下金虎金印的文物贩子袁某,又将金虎金印以及一些银锭以1360 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另一个贩子。

之后,这组金虎金印又被倒卖了几次。

随着江口县倒卖文物的情况愈演愈烈,公安部门成立了专门打击倒卖文物的工作组。

2016年,四川眉山市彭山区警方破获一起特大文物倒卖案件,追回了1000多件文物。

其中一枚名为“永昌大元帅印”的金印引起了历史学界、媒体、以及网友的广泛关注。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9)

而这枚金印,正是当年宋某从江底打捞出来的。

据四川地方媒体的报道,这枚“永昌大元帅印”是金质虎钮方印, 边长10.3cm,底座厚度1.6cm,整体高度 8.6cm。

印钮是一只立起来的虎,虎口大张着,虎身微微前倾,虎尾向上卷曲,虎身的鬃毛和斑纹清晰可见。

虎脚则踩着印台,印台底部一共有3行印文,每行2个字,以九叠篆阳文刻着 “永昌大元帅印”六个字。

由于虎钮左侧还刻着“癸未年仲冬吉日造”等几个字,由此专家断定这方金印是明末期间的物件儿。

而关于这个金印的主人,史学界却历经了一番争论。

神秘的金印主人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明史》发现,明代一般只有皇帝、皇后、太后、皇妃、太子、亲王、亲王妃、亲王世子等皇室宗亲,才有资格使用金印。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10)

而明代的皇室宗亲中,并没有“永昌大元帅”这样一个身份。

因此专家们推断这枚金印的主人,很有可能是明末的某个起义军首领。

不过在明末农民战争中,有多位起义领袖曾经自封、或者被封为元帅,要想快速找到这枚金印的主人并非易事。

曾有学者认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曾经建年号“永昌”,这枚金印的主人很可能是李自成。

不过金印上显示的铸造年份是“癸未年仲冬吉日”,也就是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历十一月。

而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自立为王了,因此他不太可能再自封为“永昌大元帅”。

况且李自成农民军是不会把“印”字写在印上的,因为李自成后来建立的大顺政权曾经颁发了明文规定:

一切文书必须避讳海、玉、光、明、印、受、自、务、 忠、诚等十个字。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11)

而这个“印”字之所以被避讳,是因为李自成父亲的李守忠,别名为“印”。

基于以上两点,专家们随即推翻了金印主人是李自成的猜想。

不过,专家们很快又将金印的发现地点与一个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了,那就是岷江童谣中涉及的那个沉船事件。

于是,另一位历史人物便出现了,这个人正是明末起义领袖张献忠。

据清初四川富顺人杨鸿基所著的《蜀难纪实》记载:

崇祯十六年 (1643 年)五月,张献忠攻占了武昌,并在武昌自立为“大西王”,建立了所谓的大西农民政权。

此后,张献忠又向南边陆续进军,占领了湖南(全部)、湖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等地区。

次年正月,张献忠继续向四川进军,并在八月份占领了成都,之后在成都称帝。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12)

而这枚金印铸造的时间,正好是他称帝前自封“永昌大元帅”的时间。

也就是说,张献忠早年当元帅时持有这枚金印,后来称帝了仍然保留着这枚金印。

到了大顺三年(1646年),他创立的大西政权内因外患,外有南明军和清军的夹击,内有各种起义叛乱。

当时,张献忠已经无力收拾这些烂摊子了,只好计划放弃成都。

于是,他带着一众大臣和金银珠宝,率军开动1000多艘大船,准备顺着岷江而下转移这些年积攒的财产。

只不过他没想到,在逃到江口时遇到了明朝残部,两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的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为了保住性命,他只好放弃了满载财物的船只,又仓皇逃回了成都。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13)

而这枚“永昌大元帅印”就与那批船只一起,沉入了到了岷江江底。

由此,江口县的童谣传言果真变成了现实,而金印主人的身份之谜也终于被解开了。

一夜暴富背后的祸端

这枚金印的主人身份确定后,文物保护部门为了避免文物流失,决定在江口展开大型考古发掘活动。

2017年1月5日,江口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懈努力,先后打捞出来了 3 万多件文物。

这次出水的文物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堪称当年的全国之最。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物被打捞上岸、追缴充公,一大批文物贩子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这其中就包括当初盗走“永昌大元帅印”的宋某,以及高价倒卖金印的文物贩子袁某...

宋某入狱后,接受了多次批评教育才明白,文物不管身在何处,都是国家的宝贵财产。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14)

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将“无主”的文物进行盗掘、倒卖,因为这样很可能会造成国家的宝贵文物流失到海外。

因此,公民发现文物后应该第一时间上报给文物保护部门,等待专业的考古人员前来开掘。

即便是自己捡到了流落在外的文物,也应该尽快上交给文物保护部门。

在这一点上,一位名叫刘定全的农民为大家做出了榜样。

1982年,农民刘定全在外边打工,工作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块泛着些许金光的东西。

他便将这个东西带回了家,冲洗过后他发现,这居然是一个乌龟造型的金疙瘩。

看着这个通体金黄的金疙瘩,刘定全心想发大财了,可转念一想这个东西造型奇特,应该属于文物吧?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15)

于是,他便找到了一位专家,专家仔细鉴定后告诉他这是一枚金印,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并问他能否上交给国家。

刘定全一听是文物,便积极将其上交了,国家有关部门为了表彰刘定全的行为,为他颁发了350元的奖金以及一张奖状。

后来,这枚金印被博物馆收藏了,刘定全到博物馆后,看到大家都在欣赏这枚金印,瞬间觉得自己做对了这件事。

不过,那段时间也有很多人替刘定全鸣不平,因为这枚金印的估值是2亿元。

因此这些人认为刘定全作为这枚金印的发现者,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价值2亿元的宝物才给他奖励350元,实在是太“亏待”他了。

如果当时他将那个物件儿当成黄金卖了,说不定早都已经大富大贵了。

四川村民捞出金印(2013年四川农民在岷江捞出一枚金印)(16)

不过刘定全本人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文物原本就是属于国家的财产,文物充公后国家并没有拿去卖钱,而是收藏进了博物馆供百姓鉴赏。

虽然他们一家人的日子仍然过得很清贫,但他认为自己活得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不得不说,农民刘定全的三观简直太正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结语

村民宋某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江底寻找沉船宝物,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寻到的宝物归自己所有,这是非常无知的。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各个朝代的老祖宗们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被发掘出来的遗产理应被收藏在博物馆,归全民所有,供百姓鉴赏!

任何想要将国家文物据为己有的人,都是极其自私、无知的,应该受到人民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