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的平和与鹰的机警,水的柔情与火的炽烈”,

在近代历史上,若说有谁具有以上种种宝贵的品质,那么,大概就是周总理了。

他在战争中是战士,在生活中是绅士。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1)

逝世后,他的遗产留给了国家,他的骨灰洒向了江海。

而他,却一生无儿无女。

“问心无愧”四个字,可以说是周总理的人生写照。

可是,在他的心中,却永远都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他的父亲。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2)

只是,他把这件事藏在心底,很少在人前提起。

后来邓颖超在他的随身携带的钱包中发现了一张相片,周总理和他父亲之间的父子亲情才得展露于人前。

那么,周总理的父亲是谁呢?他们之间又经历过什么?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3)

父亲为生活忙碌

周总理对他的父亲有很深的感情,而周贻能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父亲。

他生于浙江绍兴,家境殷实,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博览群书,通晓世情,在当时可谓是难得的奇才。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4)

少年周总理

然而世事无常,周贻能的父亲不幸去世,他的家族一蹶不振。

周贻能不可能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他四处奔走,只为谋生。

但他从未抱怨,也没有向家人诉苦,因为他最疼爱的妻子万冬儿一直在他的身边鼓励他。

无论多么疲惫,回到家里,看着万冬儿轻声说一声“回来了”,感觉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5)

周总理母亲万冬儿

据周总理后来回忆,他的母亲万冬儿:

“我的母亲是个温柔善良的女人,她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万家的传统观念是,女人不能读书。

但是我从她那里学会了仁慈和宽宏大量。

母亲性情开朗,我的性情中也有她的一面。”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6)

两位“母亲”

在周总理未满一岁时,他的小叔周贻淦因为肺病而病入膏肓,万冬儿答应将孩子过继给他。

但周贻淦的身体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善,很快就撒手人寰。

只留下他刚成亲一年的夫人陈氏和过继来的孩子,之后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7)

陈氏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格温和,所以她将所知道的一切知识都告诉了周总理。

陈氏从周总理两岁起就开始教他识字,到四岁时,周总理已能背诵数十首唐诗,五岁时,陈氏便送他入私塾读书。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8)

在周总理的教育上,陈氏从来没有吝啬过,即使周家没落,陈氏也重金聘请了许多老师到家中讲授知识。

正因为陈氏的精心教育,使得周总理在少年时代就步入了正确的道路。

周总理在他的晚年,也经常提到陈氏,叫她“娘”,叫他的亲生母亲万冬儿为“干妈”。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9)

外国留学寻找富国道路

周总理中学毕业后,就走上了人生的转折点。

那时候日本在吸取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后,发展迅速,许多进步的年轻人都去日本学习,周总理也决定去日本。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10)

靠着亲友、老师、同学的资助,他终于攒够了前往日本的路费,并踏上了救国的道路。

之后他又前往欧洲求学,从此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踏上了一条艰苦而漫长的道路。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11)

青年时期的周总理

颠沛流离中牵挂儿子

周贻能的工作并不是很稳定,根本养不起一家人。

1918年,他进入京兆尹工作,由于不会拍马屁,也没有什么强大的靠山,被开除了,只好去南京找工作。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12)

在南下的路上,他特地去天津探望周总理。

短暂的团聚之后,周总理很是伤感,他写道:“昨事伤心方未已,今朝又复别严亲……”

言语之间,尽是对自己父亲的深深同情。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13)

父子相聚却阴阳两隔

1927年和1931年,在周总理最艰难的时期,周贻赶到了上海,与他生活一起,照料他的日常生活。

而且还为儿子的事业出谋划策,以自己的方式来支持他的事业。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14)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周贻四处奔走寻找儿子。

找过武汉,重庆,最终找到重庆红岩村,为周总理的工作提供了帮助。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15)

周贻能陪在儿子身旁,父子俩都对这种生活很是享受。

周贻能对儿子的饮食起居都非常细心,有时候周总理工作繁忙,他也会帮忙。

局势越来越紧张,周总理的工作也越来越繁重。

有时候忙得不可开交,也没时间陪着父亲,担心老爷子一个人寂寞,特意让工作人员有空了陪陪他。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16)

周贻能

周贻能也不怪他,他也清楚,儿子身上的担子很重。

周贻能平时都是一身长袍,一袭马褂,说话也很随和。

他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说话很清楚,但却又不是那种思想僵化的人,他喜欢和人开玩笑,而且很爱说话。

人人都很尊敬他,也很乐意帮助周总理照料他。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17)

周贻能虽然年事已高,却也有着自己的工作。

他是办公室的“门房老头”,平时工作忙的时候,还帮忙打扫卫生,干些杂活。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18)

周总理很清楚,他平日里忙于工作,疏忽了父亲。

可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也没有办法。

所以,他只好嘱咐工作人员,让他们有空的时候帮忙照顾一下父亲,别让他一个人太孤单。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19)

周贻能于1942年7月,在重庆的红岩村发烧病例。

他怕儿子担心,不让工作人员通知他,生怕他精神不集中受伤。

这期间,周总理也生病了。

他做了一台小肠疝气的手术,一直在医院里,根本不知道父亲已经昏迷住院。

邓颖超最初没有向周总理透露周贻能生病的事情,但是周总理在医院里还时时挂念着父亲的生日。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20)

他写信给邓颖超说:

“本来计划星期六就能出院的,现在不行了,可能要到下周三了。

请你和父亲说一下,他要是想在生日当天吃面,你们就先过。

他要是想让我在家时过生日,那就等我几天。”

然而,周贻能的病却愈演愈烈。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21)

9日,邓颖超写信给周总理:“我要跟你说一件事,父亲病了,大夫说他得了疟疾。”

周总理收到了邓颖超的来信,两个晚上都没有睡好,他写信给邓颖超,

说:“我很担心他的病情,请你转告他,让他好好休息。”

7月10日,周总理写信给邓颖超时,周贻能先生以69岁高龄辞世。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22)

周总理并不知道他的父亲去世了,因为他刚做了手术,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不能劳累。

这让邓颖超等人都很为难。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是出了名的孝子,他要是得知父亲去世了,肯定会很激动,到时候病情可能会加重。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23)

周总理身边人说:“我觉得这件事先不能告诉他,如果他知道了,他肯定会离开医院回来。”

邓颖超附和道:“为了他的健康,我们现在还不能告诉他。

现在天气炎热,遗体不好保存,就先办个丧事吧。

不过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等他的病好了,我们再商量。”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24)

但是,三天后周总理从身边人的神情举止上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在得知父亲已经去世后,他的心中充满了悲痛,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周总理十分懊悔,若不是自己得了重病,若是自己坚持出院,是不是就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了?”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25)

周总理一秒钟都不愿意在这里多呆,被人搀扶着出了医院,然后就急匆匆的来到邓颖超的面前。

周总理悲痛欲绝地问道:“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年,你还不知道我的性格吗?”

邓颖超被丈夫这么一说,一时竟无言以对,只是在一边哭个不停。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26)

周总理不顾别人的劝阻,一个人留在了灵堂,陪伴着他的父亲。

第二天周总理特地在了《新华日报》上发布了讣告,里面有八个字让人听了很不好受:

悲痛之极,抱恨终天。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27)

这八个字也用在了写给毛主席的电报上:

“归后始知我父已病故,悲痛之极,抱恨终天,当于次日安葬。”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28)

周总理把周贻能安葬以后,就把他的一张相片保存了下来。

并在背面写上了“爹爹遗像”四个字,这张照片成了父亲留给周总理的最后一次回忆。

他一直带在身边,后来为了工作方便,专门买了一个黑色的皮夹子,用来装重要文件。

而那一张照片,也装在黑色皮夹子里,贴身保存着。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29)

一生怀念父亲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邓颖超把他随身携带的那个皮夹子交给了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

里面一分钱都没有,只有一张老相片,后面写着周总理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

“爹爹遗像。”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30)

三十多年过去了,周总理从未停止过对父亲的怀念。

周总理曾经跟周秉德说过:

“我挺同情你爷爷的,他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为人忠厚,一辈子也没有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31)

结语:

虽然他们父子之间的接触并不多,但感情上的深浅,却是无法用时间来衡量的。

周总理深受周贻能的影响。

周总理继承了母亲的知书达理,父亲的坚持原则。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32)

于家,他是完美的儿子和丈夫。

于国,他是一位伟大的总理,被人们永远铭记。

他不是为了国家,就不要自己小家的人,但是没有国家的安定,就没有子孙后代的万世之福。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33)

如今,周总理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他内心深处曾经的脆弱和伤痛,世人依然能感受到的。

吾辈虽没机会为他分担痛苦,但我们可以在清明时节,为其家人遥祈祝福……

敬爱的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全国14亿人民都是您的儿女,中华儿女祖祖辈辈永远怀念您!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 在遗物中发现一皮夹(34)

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删除)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喜欢文章就请点赞关注,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