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说一下什么是生子不举,这在当时是个习俗,多在农村流行,意思是生了孩子不养育,把婴儿溺死或者扔掉。这个习俗最初是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说在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不详,不吉利,所以这个“子”就是指的男孩。不过来口口相传就变成了孩子,包括男孩子和女孩子,而且也不单指五月初五了。

“生子不举”的这个现象存在的时间和流传的地域都是令人相当吃惊的,极大的影响当时人口的繁衍,关键是这种现象完全出于农民的自发行为,没有任何来自官府的限制。

南宋皇帝为什么孩子夭折(南宋的生子不举)(1)

在南宋当时是非常鼓励生孩子的,发展人口能够提高生产力,增加税收,增强国力,抵御入侵。而且南宋时期的佛儒道融合一起的理学已经形成了体系,这极大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违背了这一原则的“生子不举”不但是“无道”更不利于治国利民。

但就算是这样,“生子不举”之风依然盛行甚至成为了一种理念。“多子多福”是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一种观念,妇女不孕和堕胎被视为不详,所以在既没有办法避孕和有没办法不生的情况下只能是采取生下来就溺死或者遗弃的策略,要知道当时的农村妇女生育都在八九胎左右,根本没能力抚养。

再者,南宋土地的兼并非常严重,大部分农民没土地生存不了,更别说养活孩子。还有当时的赋税也是很严苛的,南宋本就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人户每岁按丁输纳钱米和绢,这就是所谓的“身丁钱”,农民更是不堪重负,所以本质上来说,“生子不举”的现象长期存在还是因为政府的救济措施不力导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