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喜欢中医的人都有广泛的阅读史,除了专业相关的书籍外,也涉及各个学科。我作为一个小郎中,闲暇之时亦拿出书架上的经史子集稍加阅读,从书中汲取智慧。人们常说学中医需要悟性,而这份灵感则多来源于深厚的临床功底,加上丰富的生活经验,因为中医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超脱自然,脱离生活必然不能成为一个好中医。

唐朝李治之死(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放血治疗)(1)

今日无事,读一读中国盛唐的史书,在《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篇》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治疗活动“帝头眩不能视,侍医张文仲、秦鸣鹤曰:"风上逆,砭头血可愈。"后内幸帝殆,得自专,怒曰:"是可斩,帝体宁刺血处邪?"医顿首请命。帝曰:"医议疾,乌可罪?且吾眩不可堪,听为之!"医一再刺,帝曰:"吾目明矣!"言未毕,后帘中再拜谢,曰:"天赐我师!"身负缯宝以赐”,果然在的头顶针刺放血后,病立愈”。

这是一则关于放血疗法的医案记载,医案中涉及到了唐高宗李治,这则医案出现在正史之中,可信度是极高的。唐高宗李治突然生病,视物模糊,张文仲等诊脉过后认为是肝火生风,类似于现在的高血压急症,但具体是什么病名现在亦不可考。两位侍医决定头部放血,将肝热排出体外,经过两次放血治疗之后,高宗李治马上就痊愈了。

唐朝李治之死(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放血治疗)(2)

放血疗法在世界各地的医学实践中均有应用,中医将放血疗法发挥到了极致,理论与实践均达到了高峰。早在几千年前,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对放血疗法做了一定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提出“菀陈则除之”,“菀陈”者就是在体内停留过久的瘀血,这种即没有作用,又能导致疾病的产物可以使用放血的疗法治疗。

在《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中指出“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可知《内经》中认为放血治病的机理就是通过祛除病血,祛邪以复正。

这使得我又想起《神医喜来乐》的开篇,喜来乐治疗药材商陈皮,一根银针刺向舌下,瘀血喷出,陈皮起死回生。这是因为瘀血阻滞了心脏的经脉,心窍闭塞不通,神机失用,因此陈皮人事不省。喜来乐有胆有识,虽然是电视剧但却来源于扁鹊治虢国太子的疗法。

何以放血而人事清?刺舌下络出血,打开了气血通道,邪气有了出路,顺着血流而排出体外。寒热邪气闭阻灵机,本不能外出,但得出血,正气奋力驱之,邪气自然不能侵害。此乃中医治病之大道,但凡邪气入侵,须知汗吐下三法,方能驱邪气于外。西医但知杀菌消毒,辟战场于人身,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西医治之病亦愈而人亦衰,东方医学善因势利导,此其智慧之处。

唐朝李治之死(美国总统华盛顿的放血治疗)(3)

这时又有人便提出异议,1799年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因持续不缓解的喉咙痛接受了放血疗法,根据研究统计,华盛顿先后共放血近2500 mL血液,现在可以推测华盛顿死于失血性休克。不是放血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吗?怎么华盛顿先生反而死于放血治疗?

《黄帝内经·营卫生会》中记载“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血是滋养人体的精微物质,作用十分重要。过多的血液被放出,用什么滋养人体,而且血是气的载体,血脱则气跟随而出,气血皆亡失,人无气血怎能独存。

同样的放血疗法,西方传统医学肆意而为,不论疾病的寒热虚实,都用放血的疗法,以至于病人因为血容量骤减而出现症状的暂时掩盖。西方传统医学缺少了对疾病的思辨,一种方法治疗所有人。例如头晕眼花,其证则纷繁多样,以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属热者、实者则可以少量放血,属虚则补尚不及,怎能再以放血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