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跟朋友闲逛至方所(广州的一家独立书店),朋友表示要送我一本书,最后挑了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还叮嘱我一定要放下其他书,先读这本书。看第一篇就觉得好棒,于是每日揣着看,简直爱不释手。

寿险的意义与功用沙龙(寿险的意义与功用)(1)

20世纪的知识分子写的文章,放在21世纪的今日看,丝毫不落伍,甚至还感超前。太不简单了。

比如他在《容忍与自由》中写道,“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再比如《反省与信心》一文中,他不是撒鸡汤式的号召,而是举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我们的前途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们的信心应该望在我们的将来。我们的将来全靠我们下什么种,出多少力。 播了种一定会有收获,用了力决不至于白费。”诸如此类,读起来甚是畅快欢欣。

寿险的意义与功用沙龙(寿险的意义与功用)(2)

今天要重点分享给大家的是本书中一篇描写寿险意义与功用的文章。我很讶异胡适先生会有那么超前(第二次用这个词了)的思想,文中的很多语句在我从事保险工作的过程中都会经常用到,对于想要购买保险但是犹豫不决的伙伴或许也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原文如下:

保寿的意义

文|胡适

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个无名诗人留下了两句最有害的诗:“我鞠不阅,遑恤我后。”译成白话,这就是说:“我自己都看不见了,何必顾虑后来的事情呢?”这个意思根本是大错的。正因为我们自己有看不见的时候,所以我们必须在看得见的时候先给后来的事做点准备。人类所以比别的动物强,全靠着预计未来的能力。凡未雨绸缪,积谷防饥,都是预计未来的事。如果人人都不管将来的事,只图个今朝有酒今朝醉,那就是自己堕落下去和禽兽一样了。

我们中国人在这几千年中,受了老庄思想的毒,往往只顾眼前的享乐,不顾将来的准备。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替儿孙做牛马,固然大可不必。但儿女是我们生的,我们对他们应该负教养的责任,我们难道连这一点准备都没有吗?况且我们既不愿替儿孙做牛马,也就不应该叫儿孙替我们自己做牛马。(关于这一个观点,胡适有另一篇关于孝道的文章,我觉得观点也很好,大家可以找来看,文章题目是《我的儿子》)我们平日毫不准备将来,一朝两脚伸直,一口气转不过来,还要连累儿孙去借债买棺、买坟来葬我们的老骨头,这就未免太对不起儿孙了。

寿险的意义与功用沙龙(寿险的意义与功用)(3)

生活在这个新时代的人们,应该学一点新时代的新伦理。新伦理的最小限度有这几点:

第一,自己要能独立生活,生不靠朋友,死不累子孙。

第二,我对子女应该尽教养的责任,这是我自己尽责,不希望子女将来还债。

第三,今天总得预备明天的事,总要使明天的景况胜似今天。

要做到这几点,只有储蓄的一个法子。储蓄的种类很多,保寿便是今日世界最通行的一种方法。保寿的意义只是今日做明天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幼小时做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不能做到这三步的,不能算作现代的人。

寿险的意义与功用沙龙(寿险的意义与功用)(4)

我的朋友郝先生本是热心宗教事业的人,现在决心做人寿保险的事,他希望我说几句提倡保寿的话,所以我写这篇短文给他。

<黄山书社199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