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汉武帝一朝人才济济能人辈出,有开疆拓土的卫青、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天人合一的董仲舒、凿空西域的张骞、不辱使命的苏武,还有推行推恩令的主父偃、才高八斗的司马相如、忠诚耿直的汲黯等等,他们中每个人的功勋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星光璀璨、流传后世。然而有一个人却被当时的人当做是疯子般的存在,他不拘礼法、玩世不恭、滑稽搞笑,在国家治理上没有任何建树却深得武帝赏识,一直侍奉左右。他性格诙谐、博闻强识、足智多谋,被后世人称为“智圣”,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喜剧之王”——东方朔。

另类求职惊艳亮相

如何评价电视剧东方朔(喜剧之王)(1)

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的第一年,当时只有16岁的刘彻就意识到想要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撑,于是他迫不及待的颁布了一道诏令,要求各地广泛推举贤良方正之士,一旦入选,不论年龄辈分一律授予官职。这次人才选拔活动“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衔鬻者以数千”,可谓盛况空前,各地人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希望能借此机会高居庙堂之上,一展胸中的抱负。

这次的选拔中大浪淘金,还真被汉武帝捞出了一个金子,就是写了“天人三策”的董仲舒,至此从武帝一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人才招揽活动。

然而就在汉武帝被董仲舒的理论折服的时候,还有一篇“自荐信”吸引了武帝的眼球,让审美疲劳的刘彻开心一笑。

如何评价电视剧东方朔(喜剧之王)(2)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汉书.东方朔传》

翻译下来就是:草民东方朔,父母早逝,由兄嫂养大。十二岁开始读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已经够用。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习孙吴兵法,排兵布阵,也读了二十二万字。目前为止,我己经读了四十四万字。平常很佩服子路的言论。我今年二十二岁了,身高九尺三,眼睛像珍珠一样明亮,牙齿像贝壳一样洁白,勇猛似孟贲,敏捷如庆忌,清廉像鲍叔牙,诚信可与尾生比肩。像我这样可以成为您的臣子了吧。

他的自荐信从头至尾没有任何治国之略,通篇都是对自己的介绍,自我标榜,从信中可以读出一股莫名的自信,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自吹自擂,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相比自然不在一个水平,然而汉武帝却被这封另类的求职信深深吸引了,觉得这个人是个奇才,但是他也注意把握尺度,只给了东方朔一个待诏“公车”的职务。

长安索米智计百出

如何评价电视剧东方朔(喜剧之王)(3)

成为待诏公车的东方朔很是得意了一阵,可是时间一长他就不平衡起来了,跟自己是同一批的董仲舒都已经高官厚禄了,可自己连天子的面都很少见到,于是他思前想后,把目光聚焦在了给皇帝喂马的一帮侏儒身上。

一天东方朔对那些侏儒说道:陛下说了,你们既没有力气耕田,也没有治国之才,还不能上阵杀敌,对国家没有任何益处,活着光浪费粮食了,所以皇上准备把你们统统处死了。

侏儒们一听顿时嚎啕大哭,请求东方朔给想个办法。东方朔想了想说:办法也不是没有,等天子经过这里的时候,你们就跪下来求饶,或许还有救。

没过多久,汉武帝的马车从这里经过,侏儒们立马黑压压跪了一片,边哭边喊“皇上饶命!”汉武帝觉得莫名其妙,便问侏儒们发生了什么事,侏儒们便说是东方朔让他们这么做的。

如何评价电视剧东方朔(喜剧之王)(4)

汉武帝一听又是东方朔在捣鬼,便把东方朔找来质问他:你把侏儒们吓个半死到底想干嘛?

东方朔说:那些侏儒们不过三尺余,一个月的俸禄是一袋米,二百四十钱。而我身长九尺余,月俸也是一袋米,二百四十钱。侏儒们吃的肚皮要撑破,而我却饿的前心贴后背。您要是觉得我还有点用,就让我吃饱饭,您要觉得我没用就罢了我的官,省得浪费朝廷的米。

汉武帝听了东方朔的话乐不可支,也不追究东方朔的假传圣令的罪过,反而把他由待诏公车提拔为金门待诏,这样东方朔的待遇提高了,和汉武帝接触的机会也多了。

东方朔请求升职加薪的办法真是不走寻常路,他凭借自己和侏儒身高悬殊却享受同等待遇一事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极富喜剧性,一没要官、二没要地,只是想填饱肚子而矣,诙谐幽默,尺度适当,既博得了汉武帝一乐,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四两拨千斤的手法让人叹服。

出入庙堂以识得资

如何评价电视剧东方朔(喜剧之王)(5)

被称为“智圣”这个名字绝不是白给的,东方朔能常伴武帝左右就在于他能够解决其他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他自身的价值,这就叫做核心竞争力。

话说有一天,武帝的建章宫跑出来一个怪物,看形状很像麋鹿,可又不是。汉武帝听说后就跑过去看,然后问身边的大臣们有没有认识此物的,大臣们个个摇头都表示不知道。这时汉武帝想到了东方朔,便把他叫过来看他认识不认识。

东方朔看了看说:我知道是知道,不过陛下你得先赐给我美酒佳肴,吃饱后我才说。汉武帝准奏了。吃饱喝足了东方朔又给汉武帝提条件了:有一处地方,有田地、池塘、蒲苇,加起来有好几顷,希望陛下能赏赐给我,我才能说。汉武帝急于知道答案,便又答应了他的请求。

东方朔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这个东西叫“驺牙”。它满嘴的牙齿前后一样,排列的又像驺骑一样整齐,所以称之为“驺牙”。如果远方有人来归降我们大汉,驺牙便会提前现身。一年以后,匈奴浑邪王率领十万之众前来归降大汉,果然应了东方朔的预言,汉武帝又赏了东方朔很多钱财。

且不说“驺牙”这个名字究竟是不是东方朔杜撰的,就这份胆识满朝文武无出其右。皇上问你问题,换成别人早就毕恭毕敬,尽其所能的回答了。东方朔却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答案还没说就要房要地,跟皇帝讨价还价,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但是你又不得不佩服他,谁让他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呢,看来狂也得有狂的资本啊。

经纬之才郁郁不得志

如何评价电视剧东方朔(喜剧之王)(6)

然而出入庙堂的东方朔总是这样插科打诨、玩世不恭吗?他真的就没有任何政治抱负,想一展自己的才华吗?在他的名篇《答客难》中,他以“博士、诸先生”的口吻质问自己,而他则以辩难的形式回答问题,算是东方朔自创的一篇自问自答的文章。

文中写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事异“。处处体现了东方朔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和慨叹。

原来在这篇《答客难》之前,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希望能得到汉武帝的采纳,然而一篇辞数万言的上书终不见用,心灰意冷之下“设客难已,用位卑以自慰谕”。

小结

哲学上总是教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性情洒脱、我行我素的东方朔总是以滑稽搞笑、不务正业的形象展示于人前,这让一向精明强干的汉武帝都产生了一种错觉,东方朔只是一个见多识广、诙谐幽默的玩伴和弄臣,他没有看出东方朔也有一腔热血、也想在政治上大显身手,然而皇帝不赏识你、不重用你,这就把东方朔的仕途之路堵死了,就像大才子司马相如一样,只是在汉武帝需要的时候能够博我一乐,他们只是汉武帝的开心果、减压剂,喜剧之王的内心也有些许的孤独和悲凉。

参考文献:《汉书.东方朔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