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说唯有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唯女子与小人难养)(1)

孔子圣迹图(明·仇英)

孔子曾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似乎成为老先生一个不大不小的“污点”。那就是有“歧视妇女”之嫌。

虽然,大家嘴上常常挂着这句话,可是,我却怀疑大家并不真正懂得其中的意思。如果大家读过《论语》,就知道,完整的原文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应该是:如果仅仅是女子尚且可以想办法敷衍、相处和伺候,如果仅仅是小人尚且可以想办法敷衍、相处和伺候,但如果是女子和小人勾结起来就没有办法而且难以敷衍、相处和伺候了。

为什么?如果和他们走得太近,就会不得好死,连抱孙子的机会都没有;如果对他们敬而远之,那么他们就会怨恨你,把你当敌人,结果一样难以预料。

所谓小人,并不是贵族与平民的“大人”与“小人”之别,而是指道德低下的人。孔子在这里有非常强烈的道德指向。而“唯”是一种绝对的指称,意思是仅仅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如果我们完整理解了这句话,就会明白,孔圣人哪里是愤怒和声讨,分明是无奈、沮丧和害怕,并因此而发的牢骚和感叹。

孔圣人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大家熟知的原因,大概就是孔子在卫国的故事。孔子在卫国受到国君灵公的热情款待。

可是,有一天,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对孔子说:“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

孔子“不得已而见之”,而见面的过程很滑稽,“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卫南子则在帐帏之中拜谢,身上佩带的珠宝玉佩叮当作响。

这件事引起了孔子的极度反感。一个月后,卫灵公邀请孔子出行,卫灵公和夫人南子乘第一辆车,孔子乘第二辆车,大有现在国家元首出行的风头,“招摇市过之。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卫灵公和夫人南子爱慕虚荣喜欢出风头的作风让孔子非常讨厌,孔子认为,一个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是不会如此热衷于声色的,于是选择离开。

其时,孔子已经是名人,孔子觉得卫灵公之所以热情款待自己,不过是要附庸风雅博得清名而已,并不是真的赏识自己的学问。

很多人以为,正是这个经历使得孔子说出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话。但是,如果孔子就因为这点而对卫灵公夫妇如此厌恶,是说不过去的,也不符合他“中庸”的主张。

不管怎么说,卫灵公对孔子还是很不错的,南子夫人虽然爱慕虚荣、小心眼儿,但是也并没有不尊重孔子。而且,在来卫国之前,孔子因为长得像和陈国人结仇的叫“阳虎”的鲁国人而被陈国“拘留”,差些被杀害,多亏卫灵公救了他。

因此,孔子似乎不该有如此激烈的反应。这里面肯定有原因。

在我看来,原因之一,是孔子看到了危险。所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其实就是给卫灵公下了个“小人”的判断。

而且,因为卫灵公过于宠幸南子夫人,也即前面我们说的女子与小人勾结得很紧,而且小人过于听信女子的话,这就是孔子所谓的危险,只要那天孔子对南子稍有不敬,也许灾祸就来临了。

所以,孔子要赶紧跑。事实上前面南子夫人要求孔子去拜见她就是一种威胁和暗示。

原因之二,在于孔子先祖的一段惨痛经历。也许大家都不知道,孔子其实并不是鲁国人,而是宋国人。

公元前710年,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任宋殇公的大司马,而“大司马孔父嘉妻好”,也就是说孔父嘉的妻子很漂亮。有一天,她也是乘着马车“出,道遇太宰华督。督悦,目而观之”,从此种下灾祸。

华督为了得到孔父嘉的妻子,派人四处散布流言,诬蔑宋殇公和孔父嘉频繁发动战争,进而煽动不满的百姓发动暴乱杀死了孔父嘉和宋殇公,夺走了孔父嘉的妻子(见《史记》宋微子)。孔父嘉的儿子木金户则被仆人悄悄抱着逃到了鲁国,而这人就是孔子的五世祖。孔子家族由此定居鲁国。

我想,这才是孔子得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根本原因。其中,孔父嘉妻出门乘车招摇过市的情形和卫灵公夫妇乘车招摇过市的情形何其相似。

更为有趣的是,孔子对卫灵公夫妇、孔父嘉对其妻与华督的遭遇,刚好就是“怨”与“不孙”两种结局的真实写照。

到这时,我们就应该可以理解孔子为什么对于女子和小人的勾结如此反感如此愤怒了吧。

其实,那是源于一段家族的刻骨铭心的不可回首而又深藏于记忆之中的耻辱的历史,它以几乎导致孔子家族毁灭的惨痛告诫着圣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