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是书中第一次大型的战役,在这一战中,曹操、刘备、孙坚轮番登场,是整部书里非常精彩的引文。

在这三方势力之中,以曹操、孙坚为强,刘备为弱,但最后,却以“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两个故事,让刘关张成为名满天下的英雄。

正史中却不是这样描述的,首先,十八路诸侯的这十八路,就纯属子虚乌有。

《三国演义》第5回写到:董卓乱政,曹操逃离洛阳到达陈留,发矫诏给各地,号召各路英雄共讨国贼董卓。

很快便有十八路诸侯分别起兵,会集到洛阳附近,这十八路诸侯分别是:袁绍、曹操、袁术、韩馥、孔融、公孙瓒、陶谦、马腾、孙坚、张杨、张超、鲍信、袁遗、乔瑁、张邈、刘岱、孔伷、王匡。

而我们最喜爱的刘关张还算不上是一路诸侯,此时只是跟随着公孙瓒来会盟。

新三国中吕布虎牢关(罗贯中凑满十八路诸侯)(1)

实际上据史书记载,所谓的十八路诸侯最多只有十三路,小说家罗贯中把孔融、陶谦、马腾、公孙瓒、张杨这五人给加了进去。

中国人喜欢十八这个数字,隋唐时期的“隋唐十八好汉”“燕云十八骑”,武侠小说里的“少林十八铜人”都很有意思,所以小说家罗贯中为了凑齐这个十八路诸侯,也很是乱来了一番。

历史上,组成联军的主要是关东诸侯,而马腾人却在西凉,在方向上完全是南辕北辙。

另外,正史上没有提到公孙瓒参加讨董联军,那跟着来的刘关张三兄弟就更不可能参加了。

据《三国志》记载,公元190年,公孙瓒的官职是奋武将军,据点是北平郡,正在和乌桓、鲜卑等武装力量打得正欢,根本没有时间参加联军。

实际上,公孙瓒也是这么做的,在历史上,他始终割据一方,未听从朝廷号令。

新三国中吕布虎牢关(罗贯中凑满十八路诸侯)(2)

那么,刘备真的是和高导拍的《新三国》里一样,三人三骑前来会盟,最后被曹操给带进联军大营的吗?当然不是,这一段只是高导的原创剧情而已。也许,他觉得曹操、刘备两人之间的英雄惜英雄,应该早在青梅煮酒的剧情之前发生吧。

在《三国志》中,没有一句提及刘关张参加联军,只是在《先主传》里,注引了《英雄记》中的一句话:

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接下来的故事,非常精彩,分别是“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

既然,刘关张根本就没有参加联军,那么这两个故事自然也就纯属虚构,只是小说家想用十八路诸侯的无能,来衬托屡次击败董卓最强战力的三英。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战争中,罗贯中还创作出了五位有名有姓的将军。

这就是后来,被网友们创造出来的段子集结起来的:虎牢关五虎将

新三国中吕布虎牢关(罗贯中凑满十八路诸侯)(3)

董卓派遣猛将华雄,在汜水关与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军交战,华雄在三个回合之内杀掉了袁术手下的南阳骁将俞涉,引起了关东诸侯“大惊”。

这时冀州牧韩馥,推荐了自己手下的“青州上将潘凤”,于是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出战,然后很快就是飞马来报,说“潘凤又被华雄斩了”,引起关东诸侯脸色大变。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关羽挺身而出,温酒斩华雄。

所以,俞涉和潘凤他俩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汜水关前,用生命来衬托华雄的勇猛。

只有华雄勇猛了,才能显出关羽的武功盖世。

新三国中吕布虎牢关(罗贯中凑满十八路诸侯)(4)

而在虎牢关前,则用下面这三位将军来凸显吕布的武艺。

上党枪将穆顺,上党太守张杨手下,一合被吕布所杀。

河内名将方悦,河内太守王匡手下,和吕布战五合,被杀。

北海义将武安国,北海太守孔融手下,武安国是“虎牢关五虎将”中唯一活下来的将军,和吕布战十余合,此人名言“吾受文举恩已十年,何不以死报之”。

这三位英雄的出场,当然是为了衬托接下来出场的三英。

有趣的是,在《新三国》里,高导演将这三位将军通通换了名字,也不知是为何。

新三国中吕布虎牢关(罗贯中凑满十八路诸侯)(5)

​在实际的历史里,此时此刻,刘备集团毫无建树。直到公元191年,讨董之战第二年,刘备才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因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平原县令。

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改编,作为《三国演义》主角的刘关张,在这部书的开始阶段,就太没有存在感了。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此时是哪位英雄在和华雄、吕布激斗呢?

《三国志·吴书》: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这里说的是,华雄是被孙坚给杀掉的,华雄具体有多厉害,史书没有任何记载。

接下来,我们再找找吕布的资料。

《后汉书·董卓列传》:孙坚收合散卒,进屯梁县之阳人。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坚追击之,轸、布败走。

这里记载的是191年年初,在如今山西吕梁市一带,孙坚的残部,击败了吕布。不是公元190年,也不是在虎牢关前。

所以说,作为罗贯中用来突出主角刘关张而改编的剧情,原本都属于孙吴集团的首脑孙坚。

请和我一起看《新三国》,原创不易,喜欢就关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