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古今融通(双璧合一中西通融)(1)

文 | 任海杰

在世界乐坛,大概有两部中国题材的作品被经常演出,一部是普契尼《图兰朵》,一部是马勒《大地之歌》。《大地之歌》取材于中国唐诗七首(大都是李白的诗作),是马勒根据汉斯·贝特格的德文译诗创作的,该译诗并非基于中国古典诗歌原文,而是从法文本转译而来的,马勒在创作时又进行了一些自由修改,因此离唐诗的原意有相当的距离,况且,诗歌是最难翻译的(格律诗更甚)。尽管马勒《大地之歌》流传甚广,已成为他的保留曲目,但余隆认为作为唐诗的祖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义不容辞,于是他于2004年邀请中国作曲家叶小钢创作了一个为原诗谱曲、更忠实于原作的版本。经过十多年的中外演出,多次修改,精益求精,终于在今年7月,由著名的DG公司出版唱片,收录了马勒与叶小钢同名《大地之歌》。唱片刚一问世,反响颇好,上海交响乐团趁热打铁,在9月4日新乐季开幕音乐会上,演出了这两部作品。

中西合璧古今融通(双璧合一中西通融)(2)

上半场是叶小钢《大地之歌》,女高音郭森、男中音袁晨野独唱。对应马勒,叶小钢也写了六段唱(或称为六个乐章),但男女声的顺序有别,女声唱四段(一、二、三、六),男声唱两段(四、五)。叶小钢的音乐大开大合、张力十足,其中夹有中国元素的乐器,又不乏灵巧清秀,一派现代风格。整整20年前,我旁听并采访周小燕国际歌剧大师班,郭森就是出色者之一。那届大师班结束后,郭森前往欧洲,即被苏黎世歌剧院录用。20年后在上海舞台上再次聆听她的演唱,倍感亲切。她的声音更加成熟了,在原有的花腔特色上增加了戏剧性,这让她的演唱从容不迫,长袖善舞,比如第一段《悲来乎》、第二段《曲巷幽人宅》以及最后一段《告别》,戏剧张力足,花腔细腻润,并适时融入中国戏曲唱腔。袁野晨的演唱表情到位,有声有色,音量稍逊。

中西合璧古今融通(双璧合一中西通融)(3)

下半场是马勒《大地之歌》,男高音夏侯金旭、女中音朱慧玲独唱。今年三十出头的夏侯金旭已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唱10年,在多部歌剧中出演主角,此番首度亮相申城舞台,众人期待。夏侯金旭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一派职业歌唱家的风度。他是一位抒情为主的男高音,声音的质感不错。

中西合璧古今融通(双璧合一中西通融)(4)

朱慧玲亭亭玉立,仪态高雅,声线、音色、音质、音量均属上乘,演唱时起承转合,入情入韵,尤其是第六乐章长达半小时的“告别”,娓娓唱来,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其全面修养之出色、举手投足之优雅,令人联想到美国女高音蕾妮·弗莱明和意大利女高音雷娜塔·斯科托晚年在音乐会上的风姿。

这两部作品乐队的分量很重,上交在余隆的指挥下,状态极佳,发挥出色,各声部全力以赴,层次清晰,合力挥洒出色彩斑斓、细腻丰富、波澜壮阔的音乐诗画。余隆的指挥艺术近年来已上新层楼,黄钟大吕中不乏小桥流水,丰富全面,格局大、视野宽、境界高,有目共睹,本场音乐会更是集中展现。是夜,观众的表现也很好,不仅乐章中非常安静,而且在两部作品演奏完(都是弱音结束),大家久久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直到余隆缓缓放下双臂,掌声才热烈响起。难得如此完美的音乐会。想当年,马勒被中国的文化所感召而作《大地之歌》;而今,叶小钢又用西方的作曲技法来谱写中国诗篇,真乃双璧合一,中西通融。

最后想说的是叶小钢《大地之歌》的结构。马勒《大地之歌》六个乐章中男女声各唱三段,但第六乐章长达近半小时,篇幅几乎占全曲的一半,女声的演唱分量显然更重。也许是为了对应马勒,叶小钢《大地之歌》也是女声分量居重。但如果换一下思路,让男声的分量居重,是否更符合中国《易经》的阴阳相合?以上想法仅供作曲家参考。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