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激情冬奥相约河北#

河北十大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走近保定非遗)(1)

望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镲舞”,2016年5月23日被保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保定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镲舞”属于民间舞蹈项目,是我国汉族舞蹈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珍贵的非遗项目。

“镲舞”,逢年过节舞起来,烘托喜庆的气氛,是老百姓自娱自乐的珍贵艺术形式。

河北十大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走近保定非遗)(2)

南曹庄村“镲舞”

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经部·乐律全书》(作者明代朱载堉,明万历郑藩刻本)记载,周朝礼仪中,“尧民舞”是礼仪舞蹈之中常用的乐舞。

河北十大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走近保定非遗)(3)

“尧民舞”中有徒手舞蹈,舞者小袖长裙,屈膝弓背,行动迅捷;有手持黑漆大斧的舞蹈,舞者上下舞动,身形彪悍;有敲击锣鼓镲的舞蹈,舞者锣镲齐鸣,翻飞跳跃,威武雄壮。至汉代,“尧民舞”在望都已经广为流传。

河北十大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走近保定非遗)(4)

“镲舞”是由“尧民舞”发展而来的一种汉族舞蹈,其特点是锣鼓齐鸣、动作彪悍、舞蹈粗犷、声势宏大、舞技独特。

河北十大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走近保定非遗)(5)

南曹庄村“镲舞”

“镲舞”通常由一面直径两米的牛皮大鼓,20副铙,50副大镲,共70多人组成。大鼓在队伍后面的右侧,大鼓两边是铙,成直角排列。

大镲的把手,是由彩色的绸布绑成的。彩色的绸布,也是舞蹈的一种道具,跳镲时,彩绸随着舞蹈翻飞起舞,烘托喜庆的气氛。

河北十大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走近保定非遗)(6)

“镲舞”开始时,队伍跳着“抱山镲”的舞步,排着两列的纵队前行。行进到舞蹈场地,再由大鼓鼓点指挥舞蹈的队伍,跳起舞蹈动作:“三朵花”、“对镲”、“搓镲”、“盘头跳镲”、“抢跳镲”、“抱山镲”、“老虎镲”、“三合一”、“背靠背”、“龙凤镲”等舞步,舞动大镲,彩绸翻飞,有声有色,蔚为壮观。

河北十大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走近保定非遗)(7)

河北十大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走近保定非遗)(8)

“镲舞”是历史流传的,稀有的汉族舞蹈形式,它以彪悍、宏大著称。其舞蹈动作,如“抢跳镲”、“抱山镲”、“老虎镲”等,动作敏捷,姿势优美,在汉族舞蹈中,独树一帜。

“镲舞”艺术独特,老百姓又喜闻乐见,集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身。

“镲舞”主要在望都县的王文村、建安村、南韩庄村、南曹庄村、新贾村流传。贾村镇建安村,是我县非遗项目“镲舞”的申报村,它在望都县城东南25公里,位于望都、博野、清苑、安国、定州五县交界处。

河北十大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走近保定非遗)(9)

建安村为望都县贾村镇一个村庄。有党支部与村委会建制,有1200多户人家,村民有4283人。

相传,东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赶时,因为鞍马劳顿,在此解鞍下马休息,因此得地名“解鞍”,后取村名为建安,延续至今。

明朝永乐年间,长期战乱和饥荒,此地人烟减少,后经政府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后又经山东移民到此地,此时村落形成规模。

村中于姓人家,为山东移民。当时他们是山东的民间艺人,于姓的族长叫于四种。于家一家人边走边在街头卖艺,并从山东带来了一种风俗,叫吃会。

吃会,就是逢年过节,族人们为了庆祝团圆、丰收等喜庆活动,在一起聚餐,以示团结和谐。聚会时为了活跃气氛,于姓家族从周边村学习了自汉代流传下来的《尧民舞》中,一种叫做“庆都跳镲”的锣鼓舞蹈。在聚会时,人们敲起大鼓,舞动锣镲,跳起欢快的舞蹈,尽兴的玩耍。

河北十大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走近保定非遗)(10)

后来,人们将这种“庆都跳镲”锣鼓舞蹈,代代相传。第十四代庆都跳镲代表性传承人叫于二和,1871年出生,卒于1950年。第十五代庆都跳镲代表性传承人叫于增禄,生于1923年,卒于1989年。1975年,由于当时家族之中没有庆都跳镲的爱好者,于增禄收本村青年崔会卿和牟海英为徒,传授“庆都跳镲”技艺。

河北十大民间舞蹈(有声有色走近保定非遗)(11)

“镲舞”舞蹈

有声有色

人们娱乐在玩耍之中

成为茶余饭后的必备项目

它以锣鼓镲为道具

舞者多人互动,互为娱乐

观者关注于舞镲者的互动

与舞者同欢乐

是历史流传下来的珍贵艺术形式

(网信望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