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一词由来(一说起胡同大家很熟悉)(1)

胡同,一提起胡同这个词,大家就会想起北京的胡同文化来,认为它是北京的一个文化象征,可它是在北京产生的吗?它有什么历史渊源呢?

胡同释义

胡同,也叫“里弄(lòng)”“巷弄”“巷”,在北方称为小街道,在南方地区称“弄”。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

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胡同,是北京,苏州的一大特色。但苏州称为“巷弄”。

胡同与巷弄

“巷弄、胡同——巷去声,绛韵,古音胡贡反,本从共得声,读若‘弄’,至后汉始读今音,胡绛切。楚辞巷字作街。《诗经·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巷和迭叶韵,读弄音。弄出于楚辞,春秋楚国地方,即今两湖、江苏、安徽等地。故南北朝时,《南齐书》所载:‘萧鸾弑其君于西弄。’注:‘弄,巷也。’西弄,即西巷,急读为弄,缓读为徊,即胡同。今北京街道称为胡同,上海人将‘小巷’叫‘弄’,即此之故。近人程树德说胡同为元代北方蒙古族方言,自元始传人中国,(见《国故谈苑》卷二)实为误解。”(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

胡同一词来源

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一直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言。那么“元人语”也肯定不是“南人语”。

胡同一词由来(一说起胡同大家很熟悉)(2)

关汉卿画像北京胡同介绍

来到北京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的某某胡同在哪里”。

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

北京的胡同有上千条,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明朝、清朝三个朝代,其中的大多数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两旁的建筑大多都是四合院。

杨昌济故居位于东城区豆腐池胡同15号(原9号)。就是在这里,毛泽东“遇上并爱上了杨开慧”,两人牵手走到了一起。附近有座以铸钟传说而出名的铸钟娘娘庙。在胡同的中段有一棵很显眼的大槐树。槐树下有一个小四合院,那里就是杨昌济故居,他与女儿杨开慧就住在这里。毛泽东曾在一进门左手的那一间寄居过。如今,房屋结构完全是过去的老样子。

胡同一词由来(一说起胡同大家很熟悉)(3)

豆腐池胡同

小羊圈胡同

小羊圈胡同与老舍 老舍生于1899年,是北京贫穷的满族旗人,排行老二。两岁时,在紫禁城当警卫兵的父亲死于义和团之乱,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由母亲一手将他抚养成人。老舍住在胡同的后巷,在这里他体验到人生的许多滋味,在他诸多不朽的作品中,都有胡同的影子。

胡同一词由来(一说起胡同大家很熟悉)(4)

小羊圈胡同

宋庆龄故居 在德胜门附近的后海那里,有一片被高高的院墙围起来的房子,这就是宋庆龄的故居。文学家郭沫若的故居也在附近。宋庆龄自1963年开始,直至1981年5月29日逝世时止,一直住在这里。是宋庆龄纪念馆,对外开放。一进入大红门,便可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木看到中西合壁的豪华建筑。这里曾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也是溥仪的出生地。

胡同一词由来(一说起胡同大家很熟悉)(5)

宋庆龄北京故居

由于胡同名称从元朝开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们口头相传,至于用文字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国后才有的。

所以说,胡同一词,即HUT(D)ON 来源于蒙古语,是元代蒙古人对宽度在六步以内街、巷的称谓,在大都北京的使用最为广泛。关于这个词汇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比如汉人期待“胡人大同”,比如认为是包括蒙古族、满族等在内的东胡-通古斯语中对街巷的称谓,也有说法是胡同本来是水井、水源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居住在水井或水源附近的整个居民点的统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胡同一词出自元代,且属于汉语中的外来语词汇。

我是时光煮史,喜欢的评论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