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古装影视剧中,都有古人使用银子的情节。事实上,明朝中晚期之前,中国人主流货币还是铜钱,如果在此之前的历史时段,出现“银子银子”之类的台词,那就是编剧和导演不懂历史了。

中国的铜钱从唐朝开始由纪重的铜钱如半两、五铢钱等进化到了开元通宝,以文为单位,一文表示一枚铜钱,而不像过去以重量表示其价值,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白银成为中国主要货币,是明代中晚期之后的事情,而这又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哥伦布第一个登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

中国的纹银

其实,中国并不是一个盛产白银的国家,尤其是在开采和冶炼技术还毕竟落后的古代中国,白银其实还是毕竟匮乏的。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美洲成为16至18世纪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大批银矿开采都在16世纪,最著名的秘鲁波多西银矿在1580年间达到采银的鼎盛期。

从1581年至1609年之间的二十年中,波多西平均年产白银达254000公斤,约合中国计量单位就是六百八十万九千余两,几占当时全世界产银总额60%多。掌握美洲巨额白银财富的国家是西班牙,而这些财富又是怎么流向中国的呢?

哥伦布第一个登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2)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马尼拉,吕宋群岛,也就是西属菲律宾殖民地就成为西方商人在亚洲地区的重要贸易枢纽。西方人需要从中国获取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而他们则需要向中国输入大量的白银。经中外海商之手,西班牙运向东方的白银滚滚流入中国。这是一条新的海上贸易之路,后来取代了陆上的丝绸之路,并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后人将其称为丝银之路。

当时的西班牙人向中国输入的白银主要形式是在美洲殖民地铸造的银币,不同时期输入到中国的西班牙银币规制又是不同的,早期从16世纪至1732年,为打制的不规则的手工银币。1972年,中国福建南安市官桥乡出土了1. 04公斤的西班牙银币,就是早期的这种手工银币,称之为COB。这些钱币经英国大英博物馆考证,大部分为墨西哥城铸造。当时泉州与马尼拉之间的贸易关系十分密切,史料记载“漳泉商船,装载生丝和丝织品的,每年开进马尼刺,至少三十四只”,正是因为这样密切的商贸关系,故而才会有这种银币的输入。

哥伦布第一个登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3)

新航路开辟

后来西属美洲殖民地又铸造以西班牙国王头像为纹面的标准银币。或许因为明代中国称西班牙为佛郎机,所以这种银币在中国民间称之为“佛洋”,面值不等。这些西班牙银元,自明末以来,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流通,影响日大。

当时的中国,虽然货币也以白银为主,但是依然是纪重货币,其单位是“两”“分”“厘”等重量单位,依其重量的白银价值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这已经落后于当时的西方。所以,西班牙输入中国的银币,多数又被中国人熔化,重新铸造成船形的银元宝,以适应中国的记重需要。

哥伦布第一个登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

西班牙银元

1821年,墨西哥合众国赢得独立。1823年,墨西哥停止铸造原先象征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旧银币,开始自铸墨西哥鹰银元,但是其面值、直径、重量和成色与西班牙银元一脉相承。一直到1905年才由于实行金本位而停铸银元。

墨西哥银元早在1829年就流入广东,由于币图为鹰,开始时被称为蝙蝠,后来这种银币被称为“鹰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更是大量流入,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银元之一。由于墨西哥鹰洋制作技术和成色好,所以在全球都有很有影响,后来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在铸造银币的时候,都在规制、成色、重量上模仿“鹰洋”。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这就是墨西哥鹰洋。

哥伦布第一个登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

墨西哥鹰洋

从清代中期开始,中国人就开始仿制西洋银币,就是西班牙银元。乾隆年间广东藩库官员曾下令让银匠将银元“铸得像外国人造的一样”,嘉庆、道光年间,各地仿铸外国银元在中国南方己相当普遍。道光十三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在其奏折中说:

盖自洋银流入中国,市民喜其计枚核值,便于运用,又价与纹银争昂,而成色可以稍低,遂有奸民射利,摹造洋板,消化纹银,仿铸洋银。其铸于广东者曰广板,铸于福建者曰福板,铸于杭州者曰杭板,铸于江苏者曰苏板、曰吴庄、曰锡板,铸于江西者曰土板、曰行庄。种种名目,均系内地仿铸,作弊己非一日,流行更非一省。

哥伦布第一个登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6)

清末的大清银币

正因为西洋银币是“计枚核值”,又“便于运用”,而且成色又比中国纹银好,所以才引得很多中国人仿制。日本人吉田雄虎的《中国货币史纲》中说:“又在浙江省,于道光中,铸造一两银币,以与外国银币一起使用,但因流通阻滞,终于废止了。”中国自铸造的银币,从表面上看是银币,但是计算方式仍然是计重,可以说不过是另一种圆饼形状的纹银而已。中国真正意义的银币铸造,还是要等到清末的“废两改元”货币改革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