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歌之所以到现在备受推崇。就是因为他真实描述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他本人被称为诗圣,这些都是文学史上对他最高的褒奖。

虽然杜甫的一生非常的贫困,一生都很不得意,但是他的诗歌当中就显示出了忧国忧民的内心世界。很多诗歌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为我们从多方面解读历史故事,提供了一个更多的思路。

杜甫被贬故事缘由(杜甫被俘却因为官职低被放)(1)

我们今天所分享的这首古诗,就写的是杜甫被俘却因为官职低被放,一首唐诗写尽国破家亡之伤感。且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古诗我们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题目就是《春望》。这首古诗写于公元756年,当时的大唐王朝正在处于社会动乱之中。杜甫只身一人奔赴千里要效忠朝廷,可惜在路上被俘。而后却因为自身职位很低,没有多少利用价值才被放。在被囚禁被放的过程中,杜甫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切,禁不住的悲鸣,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唐诗名作。

杜甫被贬故事缘由(杜甫被俘却因为官职低被放)(2)

开篇就写一片衰败的景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此时的唐王朝突然遭遇战乱,连京城都已经被攻陷,真可谓“国破”。虽然这个国家的“山河在”,虽然春天来临的季节“草木深”,但是却更加的凸显出长安城的一篇破败和荒凉。

看到此情此景,时常有忧国忧民之心的杜甫近不就泪流满面。他看到花朵,感知到“花溅泪”,他听到鸟叫声,更是认为“鸟惊心”。本来这是鸟语花香的季节,但是这美好的景象却因为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更显出背后的伤感。

杜甫被贬故事缘由(杜甫被俘却因为官职低被放)(3)

兵荒马乱的社会当中,受影响最大的依然是普通百姓。如今战火已经持续了“连三月”,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封代表着家人安在的“家书”比“万金”还要重要。看到这此情此景让此时只有40多岁的杜甫满头白发,甚至头发掉落,连个簪子都插不上了。

杜甫被贬故事缘由(杜甫被俘却因为官职低被放)(4)

杜甫的古诗多有沉郁顿挫之感,这首古诗也不例外。描写历史背景下诗人所看到的一切,让我们充分感知到那个兵荒马乱的社会当中,一个普通人的最真切感受。尤其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带来的国破家亡之感,在杜甫的很多诗歌当中都有体现。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