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非遗文化传承(永昌非遗永昌民间故事)(1)

永昌民间故事主要流传于永昌县各乡镇,特别在城郊、西河、清河地区分布甚广,在类别上属于民间文学。

甘肃非遗文化传承(永昌非遗永昌民间故事)(2)

永昌民间故事早在宋、元时期就广泛流传于民间。到了明、清时期,一些口传故事已发展成较为完整的话本故事。民间故事在口传中也随时代而发展,往往传说者加上一些时代的东西,或自己发挥出的情节。民国时期,口传故事很普遍。解放后,民间也出现了一些反映新时代的民间故事,反映新生活、新人物一度也成为新编故事的主体。但民众口传的大多还是那些比较有传奇色彩的传统民间故事。

甘肃非遗文化传承(永昌非遗永昌民间故事)(3)

永昌民间故事有数百个,大多是长期流传于永昌民间的一些口头故事,题材广泛,情节简约,通俗易懂。永昌民间故事大体上可分为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宗教故事及地方人文掌故。大部分民间故事内容健康,情节动人,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寄托着他们的美好心愿,其代表性故事有《白白黑黑》《陈念干状告牛本银子》《张金指子的宝葫芦》《刘萨诃始建云庄寺》《冯木匠夜闯喇嘛庙》《天边月牙湖》等。这些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又被口传者再加工,因此,同一个故事常有许多不同的版本。

甘肃非遗文化传承(永昌非遗永昌民间故事)(4)

永昌民间故事的主要特征是群体性、地域性、民俗性,故事情节曲折,传奇色彩浓厚,易传易记,适合大众口味,受众面广,多数老年人均能讲述。永昌民间故事内容原生态特征明显,故事内容多与永昌当地人、事、物相关联,故事性、趣味性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和地域特征。永昌民间故事大多短小精悍,结构精巧完整,反映和再现了永昌民俗,方言俚语运用传神,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甘肃非遗文化传承(永昌非遗永昌民间故事)(5)

永昌民间故事2014年1月被列入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6月被列入金昌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甘肃非遗文化传承(永昌非遗永昌民间故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