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谱书及历次修撰

我族家谱名曰《日照丁氏家乘》,以始祖定居之地——日照为地望,因此自创谱之时就未采用堂号。而称家乘不称族谱,五修家谱时竹溪公(丁守存)在凡例中已经解释:吾家旧谱,自钝斋公创修即题《丁氏家乘》,而序中皆称“谱”,“乘”与“谱”固可通称。然自汉晋以来,称谱者率以记世系为主,盖乘可以该谱,谱乃乘之一,旧谱原多附录,故称乘,取其该备也。

我族家谱自康熙十一年创修,至今已越345年,历经八修,由户以十数、丁不足百的寒门弱族衍变为人口逾十万的强宗大族;由淳朴少文、星散四方的照邑贫家发展成诗书济世、人才辈出的科宦世家,一举跃升为日照五大家族之首,并跻身山左望族之林,成就斐然。因此,我族家谱倍受推崇。今将我族历次所修家谱略陈梗概:

初修家谱为主政公手稿本,未付梓,这也是我族惟一的稿本谱书。

二修家谱为主政公三子——河峰公(丁士一)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续修完成,且付梓刊行,为我族第一部刻本谱书。从此至六修谱书俱为刻本。

青州丁氏家族家谱(日照丁氏家谱沿革)(1)

丁士一巡视台湾绘图——《此游乐吾真》

三修家谱为大木公(丁柱曾)于乾隆三十年(1765)续修完成,历时5年,编订4册。前二册采用二修旧版续刻,详载一世至五世、五世至九世谱;第三册为续辑之六世至十世谱;第四册汇辑疏稿、行述、乡贤祠记事、墓表、祭田、禋祀考、忌日考等家族文献。

四修家谱为恒斋公(丁跻堦)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续修完成,历时近2年,编订5册。前二册采用旧版续刻,但将三修本第四册部分内容附编于第一册之末;第三、四册为新辑之八世至十二世谱,并于第三册世谱前增加世系图;第五册为个别为世谱。

五修家谱从策划到谱成前后历时二十余年,期间几度波折。先是道光年间寄亭公(丁延托)倡修未果而卒,其后咸丰元年(1851年)弱生公(丁守例)创世系图数卷,赴京城谋之竹溪公(丁守存),恰逢竹溪公奉旨南下粤西而中断,三年后弱生公去世。直到咸丰七年(1857年)右人公(丁延佑)委托朴斋公(丁颖璞)和竹溪公设局主持,五修家谱才正式发起,此时朴斋公已年届古稀、竹溪公守制期满回京复命,因此续辑家谱之任实际由伯才公(丁懋五)担当。伯才公为照邑朴学家许瀚弟子,精于小学,勤于族事,亲自采访,拜祠谒墓,躬自校录,无闲寒暑,详审再三,乃付剞劂。历时三载,谱稿详备。但距谱成仅数月,伯才公因病去世,年仅32岁。由吉哉公(丁秉善)、范初公(丁复善)继其遗志,于咸丰十年秋刊印成谱,共54卷,编订为11册,现存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青州丁氏家族家谱(日照丁氏家谱沿革)(2)

《日照丁氏家乘》五修本残本

五修谱书是我族继往开来的一部家谱,一改前三次“新旧谱并存、只续刻新谱”的成规,对前谱重新厘定,尽行翻刻。顾思续谱之难,难于创刻。以往者行次易订,将来者参差不齐,修之、补之、增之、删之,非大为校订乌得无讹,是与其续刻不如翻刻矣。然非稍有经纬者未能叙次,亦非实有心力者未能倡率,姑无论其需费不资、竣工不易也。

1 对于世谱格局重新调整:五世图大局保留,但世次排序变更为:一世至五世、五世至九世、九世至十三世、十三世至十七世。因咸丰年间族人只发展到十四世履字辈,故世谱格局到十七世止。这一世谱格局一直延续到近年八修家谱,保持不变。

2 对于家谱条目重新调整:今仍以家乘为大目,先列序例于卷端,起首恭载诰敕,次世系,次世谱,次疏稿,次传,次入乡贤祠记事,次碑志,次行述,次寿文寿诗,次祭文挽诗,次条规,次杂志祭田记,禋祀考为子目,每门各自为卷,不通数者俟异日续辑,免致隔碍也。大目亦不列卷数者,恐异日续辑再有增添之门目也。这次规定的家谱条目一直延续到八修,保持到现在,只是八修家谱在排列顺序上有所变动。

3 此次修谱确立了十六世字辈,规定各支统一使用,使我族家谱更加完善。与此同时使用统一字辈的除日照本地之外,还有莒州南乡孟渊族人、兰山东乡高榆族人。

六修家谱,为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年),九支守和公、庆霖公与十二支席玉公率先倡议,大局粗订,而守和公去世。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十支瑞菴公(丁联珝)以91岁高龄复申前议,召集族人,设局筹款,分工编录,参与编修的有涛雒众商社长丁丱基、广记商号丁汝涵、裕仁堂丁予懃、五宅丁惟瑎等。此次修谱历时三年,汇辑为82卷本,装订为18册,现存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此次修谱,重定十六世字辈,确定以四字为一辈,不分正副,各听其便,影响深远。

七修家谱由绂臣公(丁麟年)和象明公(丁惟晋)主事,肇始于民国十三年春,在涛雒庆和商号设立谱局(后迁旷视山房),按支分辑,由丁惟镇驻局总编,象明公(丁惟晋)、德臣公(丁惟普)、钧石公(丁惟音)等董而理之,共策进行,体例一仍旧贯。历时两年编辑就绪,族人命丁惟镇携谱稿赴上海,通过萧尽臣联系商务印书馆,采用铅字排版印刷,至民国十五年二月谱成,计93卷本,装订为28册。这是我族第一部铅印谱书,同时也是惟一一部铅印谱书。

青州丁氏家族家谱(日照丁氏家谱沿革)(3)

丁惟晋书扇

七修以后,天下大乱,遑论修谱。文革以前曾有续谱之举,但尚未展开即中止,旅居海外族人曾编辑部分支谱,但无关大局。1983年,台湾族人委托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赴大陆请回一部七修谱书(其中抄补4册),后在台缩版影印,合订为5册。分发旅台族人存根。

青州丁氏家族家谱(日照丁氏家谱沿革)(4)

《日照丁氏家乘》(七修本)在台缩版影印本

1996年,旅台族人丁肇宾先生,深念我族已经70年未修家谱,恐有断代之忧,于是开始谋划八修,制作10000份续谱普查表,由其胞弟武昌带回大陆,从1998年至2003年历时五年登门采访、收集资料,足迹遍布原日照县200余个村庄。续谱原始资料齐备后,丁肇宾先生于2003年2月同台湾族人集会、10月同大陆族人集会,先后于海峡两地发起八修家谱工程,至2010年大功告成,结束了我族80年未修家谱的局面。

八修家谱是我族史无前例的一次修谱,其时间跨度之大,涉及地域之广、资金耗费之巨,思想阻力之大为历次修谱所未见。因距七修已逾80年,前谱所载族人多已作古,前谱未载族人已多皓首,许多家庭是三代、甚至四代人一同入谱,其间不乏世系中断无考者。此外,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本次修谱异常复杂,所幸肇宾先生非常执着,知难而进,持之以恒,终告厥成。

八修家谱竣工后,肇宾先生又于2011年11月发起日照丁氏徙外族人回归合谱之创举,前无古人。虽然肇宾先生没能亲眼看到他亲自发起的这一创举的最终告成,但是他为日照丁氏后昆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值得我族人永远怀念。在他去世三年后,《日照丁氏家乘·回归卷》刊行。

《日照丁氏家乘·回归卷》是八修家谱的延续,连同八修谱,共计18000多页,合计精装11册。

日照丁氏良儒公十五世孙 博原谨撰

2017年8月初稿 2019年岁杪修订

附录:

历次修谱主事人及修谱时年龄

初修 丁 峕(1634—1698),康熙六年进士。涛雒人。38岁创谱。

二修 丁士一(1665—1732),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丁峕三子。苗家村人。43岁。

三修 丁恺曾(1697—1761),雍正元年拔贡生,《沂州府志》主编。城关人。

丁柱曾(1704—1775),恺曾三弟。城关后崮子人。61岁。

四修 丁跻堦(1768—1826),嘉庆二十四年恩贡生。丁家楼人。40岁

五修 丁颖璞(1787—1872),道光六年进士。涛雒高王庄人。70岁

丁守存(1812—1883),道光十五年进士。涛雒东石梁头人。45岁。

丁懋五(1828—1859),附贡生。平家村人。29岁。

六修 丁联珝(1807—1903),乡饮介宾。91岁。

七修 丁麟年(1870—1930),光绪十八年进士。涛雒旷视山房传人。54岁。

丁惟晋(1860—1927),光绪十一年拔贡生。涛雒广记传人。63岁。

八修 丁肇宾(1940—2012),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毕业。涛雒小刘庄人。58岁。

青州丁氏家族家谱(日照丁氏家谱沿革)(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