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吴陵族,派自姑苏始”,此是《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赠泰州遗民诗人丁日乾的诗句。此诗道出了姜堰丁氏的源流情况,按《姜堰乡土志》载姜堰丁姓系明初涉自苏州阊门,始祖为兄弟两人,名丁缉三、丁天水。

姓丁的有多富(原来你们出身名门)(1)

丁姓系姜堰大姓,族谱载丁姓源自姜姓。

据《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述,姜太公之子伋,谥号为齐丁公,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为丁姓。

丁日乾在为丁耀亢《逍遥游》一书所作序中也说:“丁姓封于姜始于齐。”

《民国续篡泰州志》载姜堰丁氏祠堂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位于姜堰东街丁家巷内,前后三进,气势不凡。

姜堰丁氏族谱曾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重修。 丁氏字辈为“元贞利亨,忠厚传家,克昌谦瑞,延年益寿”十六字,但后因家谱缺失,许多丁氏在“谦”字辈也有用作“千”或“先”字,“瑞”字辈也常用作“岁”、“绪”字。

姓丁的有多富(原来你们出身名门)(2)

述及姜堰丁氏堂号“书忍堂”,不能不提到一位丁氏族人,此人姓丁名楚玉,《民国续篡泰州志》载:“丁楚玉,字子琳,少工制举文,有国初诸老风格。道光十六年进士。官云南知县,咸丰中遭滇乱,力捍狂寇,积劳病卒。子刚克、柔克均官道员。”但在夏荃《耐庵丛著》记有关于丁楚玉的一段逸事。

说丁楚玉初名丁连庆,系一贫寒秀才,在以武科起家姜堰刘家教馆,欲娶刘氏之女,但被刘家拒绝。于是丁连庆向官府诬告刘家图谋不轨。但官府查下来后丁连庆所控告多系不实,被革除了秀才功名。丁连庆不得已辗转乞丐到北京,得同乡帮助易名楚玉,重考秀才,后又考中进士。

这段故事虽属野史,但褒刘贬丁义自明,为何如此不得而知,其实按清律“诬告谋逆罪”的处罚决不仅是革去功名,丁楚玉忍辱负重、发愤图强,“不打腰锣誓不回”的精神值得敬佩,这也非常切合“书忍堂”堂号中“书”、“忍”两字的内涵。

姓丁的有多富(原来你们出身名门)(3)

姜堰丁氏人才辈出,尤以文士居多,秉承了丁氏“诗书继世”的传统。如享誉诗坛的明末清初遗民诗人丁日乾,其子丁楚宾亦有文名。

前文中所提的道光进士丁楚玉,野史说其“夙负奇才”,其子丁柔克,字燮甫,曾任湖北宜昌府知府,被人赞为“无书不读”,“壮志有奇气”,才能堪比兴化郑燮板桥,著有《柳弧》、《归鹤琐言》等。

民国宿儒顾祥生曾给我们老家堂屋正门撰一联:

太平世界渔歌牧笛书声,克昌谦瑞兄友弟恭子孝。

联中巧妙地嵌入丁氏的字辈,是家规,是希望,对今天创建和谐社会,倡导文明新风仍有其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