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小学生课本的这首春天的诗,《惠崇春江晚景》,是大大大才子苏轼的作品,春天在才子的笔下,不仅充满了美的感知,还有美味的感知。

先来看看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东坡画竹故事(苏轼为一位高僧的画题诗)(1)

这首诗名中的惠崇,是北宋的一位名僧,能诗能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也就是这幅画的题诗。这幅画也有人称为《春江晓景》,但由于原画稿已经失传,所以无从具体考证。

苏轼的诗非常巧妙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季节转换时的季节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可以想象,题在画上,让画中的意境更加惟妙惟肖。

据考证,这首诗写于元丰八年,就是1085年,这年三月,出了一件大事,宋神宗驾崩,哲宗继位。对苏轼特别有好感的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乌台诗案后,苏轼一直在贬官。太皇太后高氏可以说是苏轼的女粉丝了,这时,可以说朝中有人了,苏轼的春天来了。

所以,他的心情在这个季节应该也是很轻快的,诗中那种清新明快的调调,那种淡淡的喜悦与轻松,在元丰八年的初春季节,苦尽甘来,写出这样的诗句,对苏轼来说,自然而然。

苏东坡画竹故事(苏轼为一位高僧的画题诗)(2)

说到这里,《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有两幅画,这首诗是为其中一幅“鸭戏图”所题的诗。还有一幅飞雁图,苏轼也有题诗一首,全诗如下: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第二首也写得非常好,诗中运用拟人手法,大雁北飞回归,早春时节,春暖还寒,知道北方的沙漠还有风雪,那么就在江南再度过半月春光吧,这种描写,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想走但又舍不得走,故意给自己找个理由一样,非常有新意!

两首诗,诗人都运用了想象力,不仅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感受,更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