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欲"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会对自己的所有物抱有好感,非常介意别人擅自触碰我们的东西,当别人未经允许随意触碰我们的东西时,绝大多数人会感到厌烦、抗拒,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
但是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占有心态常常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导致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出现了错误,频频"踩雷",让孩子不愉快,结果造成了亲子间的矛盾。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进步,家长们越来越能认识到占有欲的存在,不再强迫孩子去分享,这让很多孩子不用再承受和自己心爱之物分离的"悲剧",但是我们的家长们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容易"极端",当教育理念提倡"不要强迫孩子分享"了之后,很多家长直接取消了分享教育,结果把孩子惯得骄纵了起来。
重视占有欲,但也别忽视分享教育
1. 占有欲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占有欲是非常正常的一种情绪。
孩子对家长的至亲至清抱有占有欲,才会非常在乎家长对自己的看法,想要成为家长眼中优秀的孩子,成为令家长满意、自豪的孩子。在家庭关系中,占有欲催生出了积极努力的原动力。
家长对孩子也抱有占有欲,因此在别人欺负孩子的时候会挺身而出保护孩子,当孩子遭受到心灵的打击时,家长永远愿意接纳孩子,安抚孩子的悲伤。占有欲与父母亲情相辅相成。
正因为有占有欲,我们才会强调对自己的东西的拥有权,并且有了"私有财产"这一概念,占有欲可大可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2. 占有欲太重太轻都不好
占有欲太重的人,容易变得斤斤计较,会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保持怀疑的态度,因为他们无法从心底里相信别人,总是警惕着别人是不是要和自己争夺东西。
占有欲太轻的人,容易让人觉得太心宽、不可靠,因为这类人看上去太过"佛系",似乎什么也不在乎,因此别他们不太容易获取他人的信任,同时也容易因为自己的满不在乎而吃亏。
让孩子的心态趋于"中庸"的状态,对于事物和情绪的把控尽量做到合理,这才是最适合我们生活的状态。
对于占有欲和分享的教育,聪明妈妈这么做
我曾经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同事,她的小孩占有欲就比较强,但是这位聪明的妈妈在处理这个教育难题的时候,完全没有和孩子发生矛盾,比较容易地完成了这项教育。现在她的孩子已经15岁了,母子俩之间无话不谈非常和睦。
这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思路非常优秀,可以拿来给各位家长做个借鉴,帮助家长们理清自己的教育方式,她是这么做的:
1. 多做事少讲道理
孩子年幼的时候对于一些大道理似是而非,并不能完全明白,就算记住了家长讲的道理也不懂得如何去做才是正确的,如果家长觉得讲了道理孩子就该把事情做对,这个想法就太为难孩子了,也容易让孩子陷入迷茫中不知所措。
这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家长却不明白,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理论和太多都会让他们犹豫不定,不知该如何处理面前的事物。
因此这位聪明的妈妈很少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先给孩子做个示范,然后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并且对于孩子的创新行为从不会简单地制止或者批评。她的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总是抱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态度。
另外这位妈妈也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很少讲道理、下指示的情况下,孩子对妈妈为数不多的几个要求记得很牢,就算创新和探索时也会小心行动、并不鲁莽,因此他的妈妈也不用对孩子太操心,对于一些明显可能会造成不好后果的行为,孩子绝不会自己擅自去做。
这个理念从心理上就拉近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2. 先交朋友后分享
在前一条的基础之上,这位聪明的妈妈并没有直接利用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信任感去要求孩子尝试分享,而是态度温和地鼓励孩子去结交朋友,并且允许孩子不和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
因此这个孩子完全不抗拒交朋友,在和朋友一起玩的过程中,先收获了快乐,享受到了交朋友的乐趣,并且他知道自己有拒绝分享的权力,因此能够毫无负担地享受和朋友一起玩耍的快乐。
正是在这种快乐中,孩子慢慢地自己转变了想法,自发地想要和朋友分享快乐,想要维持这份友情,因此他开始尝试和朋友交换玩具。
交换物品的分享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心理压力较轻,并且在能够有选择权的情况下,孩子可以拒绝一些小孩用不好的玩具来换好玩具的"抠门"的交换方式,孩子自己就解决了在交换玩具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
3. 让孩子得到了感悟再"揭谜底"
这个妈妈最聪明的一点,就是不会在事情发生之前一味地唠叨那些大道理,反而是在事情结束了、孩子感悟到了一些道理但是思维混乱、需要家长辅助总结的情况下,和孩子一起进行回忆和总结,并且向孩子揭示有关于分享教育的"谜底"。
掌握育儿"诀窍",教什么都变得容易
在这位聪明妈妈的做法中,特别有一些小技巧需要我们各位家长学习,这些理念很具有现实意义,在实践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应用在其他问题上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结果,家长们不妨尝试一下:
①事前少讲大道理;②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权利,允许孩子拒绝别人;③ 停止虚伪; ④ 做好事后总结。
当你想要教育年幼的孩子一个道理的时候,要明白孩子对这个道理是否有概念,如果家长作为一个成年人来看这个道理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小孩子理解,那就暂时搁置,不要去把这个道理讲出来,因为你讲出来孩子也听不懂,就算你把这个道理当做语文试题让孩子强行记住,孩子也不会运用。
有的家长可能会不服气,觉得给孩子举例子,讲一些具有这个道理的故事,帮助孩子去理解就可以了,但是这要分情况,在大多数时候其实举例子和讲故事对于教授道理并没有实际的作用。
除非是一些明显具有颠覆性的事件,我们可以用举例子来证明,比如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不要随便推搡其他小孩,因为这样可能会让别人受伤。孩子对于"受伤"有概念,知道是不好的事情,自然理解就容易很多,但是孩子却很难对"占有欲"产生比较具有关联性质的认识。
另外,在鼓励孩子去尝试做一些事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权力高兴或者生气。
在公园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的家长带孩子出来玩耍,会直接拿起孩子的玩具递给其他小朋友并且说"你让弟弟玩一下,要懂得分享"。
这个行为就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家长并没有给予孩子同意的机会。而如果孩子因此不高兴了,家长往往要训斥他们"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不是教你了要学会分享的吗",并且不允许孩子哭。
其实,不允许孩子表达不开心、强行让孩子"学习"分享,这些行为都很虚伪,只是我们成年人一直不愿意承认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