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虽然在将于上没有大唐辽阔,也没有唐朝开放的胸襟。但是明朝的历史一样跌宕起伏,在几个皇帝懒得出奇常年不经常上朝时,大明政府一样高效运转,到了明中后期,民间更是极具活力,市井文化那是相当发达。聊正事吧,明朝一共16位皇帝。这16位皇帝中,有两位皇帝在位时间不到一年,一位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一位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1620年)。

明朝16位皇帝凄惨的结局(明朝仅有两位皇帝在位不到一年)(1)

明仁宗朱高炽

按照出场的先后顺序,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是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历史牛人朱元璋这位大明王朝的总导演,儿子就二十六个,孙子更是无数了,朱高炽这一系又不是嫡系,按理说当皇帝是没他什么份的。但是朱高炽的爹也是个牛人,是大明王朝的副总导演明成祖朱棣。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他侄子的权,虽说朱棣是夺的他大哥朱标这一明朝皇室嫡系的皇位,可是轮到自己立储君时,最后也是按照朱元璋的思路来,最后立了他的长子朱高炽,人就是这么不讲理,总是倾向于对别人一套,对自己是另一套。

光宗朱常洛

朱高炽当太子的生活其实并不幸福,朱高炽体态过于肥胖,走路都需要搀扶。朱棣是不太喜欢这个儿子的,朱棣更喜欢儿子是其二子朱高煦,朱高煦武艺高强,在靖难之役中还几次救朱棣于危难,性格还与朱棣颇为类似,朱高煦也常常把他自己与唐太宗做对比。老子嘛,总喜欢类己的儿子。但身为长子的朱高炽宽厚仁爱,在文臣中颇有群众基础,有很多死忠粉,又是长子。而且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英俊神武,在朱棣看来这个好圣孙似乎更类己。就这样朱高炽不仅当了太子,而且在经过漫长的跌宕起伏的艰苦岁月后,终于在1424年的七月中旬成功地把大明的副总导演朱棣给熬死了。朱高炽继位后,实行宽仁的政策,改变朱棣很多激进的政策。然而这位厚道人却不长命,在位不到十个月便“无疾骤崩”,而且官方正史对其死因却讳莫如深只字不提,这就有点离奇了。于是人们猜测,一是他死于纵欲过度,正史不好意思说,二是被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谋害,两种猜测到现在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明朝16位皇帝凄惨的结局(明朝仅有两位皇帝在位不到一年)(2)

明朝官员像

明光宗朱常洛比他的祖宗更惨,在位时间更短。朱常洛他爹是明朝历史上最懒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朱常洛虽是长子,却是其父皇偶然临幸宫女所生,并不受待见。明神宗更想立其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皇三子福王朱常洵,爱屋及乌。在其祖母的保护和群臣的苦争之下,明神宗朱翊钧终于被他那帮死心眼的文臣都斗蔫了,朱常洛被立为太子。公元1620年,又是一年的七月中旬,朱常洛终于把他爹熬死了,一直苦熬的朱常洛的春天终于来了,可是这春天实在太短暂,比北极圈的春天都短。光宗继位后就废除了老爹很多劳民伤财的政策,一时间“朝野感动”。然而坏事的女人又来搅局了,蠢呼呼的郑贵妃在失去了靠山后,立马给这位新皇帝送来了几个美女,朱常洛不仅没翻这位后母的旧账,还欣然接纳了。没过多少天,本来就虚弱的光宗朱常洛就病倒了,皇帝患病后,这位郑贵妃又指示太医院给皇帝送了“通利药”,弄的皇帝一晚上泻了三十次还多。后来光宗又病急乱投医,吃了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仙丹红丸,对于这种来历不明大的仙丹,御医们都极力反对,吃了第一颗神清气爽之后,又吃了一颗就一命呜呼了,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红丸案”,至今里面的是非曲直依然是迷。你说郑贵妃是蓄意的吧,可是光宗朱常洛死后是光宗的儿子朱由校继位的,也没郑贵妃那个儿子福王啥事,这女人也够蠢的。不过光宗朱常洛死的也够窝囊的,那红丸估计是大补药,就这么一泻一补就死掉了。读了这些历史,我就想说,在皇权这种绝对最大的诱惑面前,儿子老子有时都不可信,人太复杂了,老实厚道人不容易,有时不是别人不去伤害你,只是诱惑不够大而已。另外别纵欲,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还得相信科学,哪有仙丹。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而且是照妖镜,照出了世态炎凉和人心险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