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钟颖大江网记者吴新灵、邬强)日前,“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出炉,南昌4地获评,其中“安义龙津唢呐之乡”位列其中。

2008年,安义唢呐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古老的民间艺术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北流八音吹唢呐(安义龙津唢呐)(1)

陈学信(左)和李中安(右)一起演奏唢呐(本文图片均由邬强拍摄)

作为安义唢呐的一种,安义龙津唢呐富有灵性。喜庆时吹奏的《高腔》《小桃红》等,配上节奏明快的锣鼓,欢快幸福,如沐春风,让人兴奋不已;悲哀时吹奏的《上岗台》《白牡丹》等,加以低音的大锣、大鼓伴奏,深沉悲切,如诉如泣,使人肝肠寸断;专用于寿诞的《长联拜寿》等,加入二胡、三弦、小碰铃,徐缓抒情,令人心旷神怡。

北流八音吹唢呐(安义龙津唢呐)(2)

陈学信独自演奏唢呐

“近年来,龙津镇组织开展‘唢呐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一系列活动,加大龙津唢呐传承与保护力度,吹响龙津唢呐品牌。”龙津镇副镇长邹水英告诉记者。

龙津唢呐属于安义唢呐的一种,在清朝初期逐渐发展起来。三百多年前,安义唢呐最早出现在黄洲廖庄村,后逐渐传播到安义县各地。起初唢呐仅仅用于家庭自娱自乐,且曲调也比较简单,后来,吹奏唢呐的人逐渐增多,并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山歌会等仪式。

北流八音吹唢呐(安义龙津唢呐)(3)

陈学信和李中安一起演奏唢呐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津唢呐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不仅改良了唢呐材质,也改良了唢呐发音位,使龙津唢呐的艺术不断得到升华,并逐渐形成了本地特有的唢呐演奏风格。

“我们龙津唢呐与其他唢呐不同,它会配一些打击乐器,比如大鼓、小鼓等,演奏时会根据乐曲不同,选用不同的唢呐。”安义龙津唢呐代表性传承人陈学信说。

北流八音吹唢呐(安义龙津唢呐)(4)

唢呐制作工序之车外形

李中安是安义县青年一辈中演奏唢呐的佼佼者,不仅吹得一首好唢呐,制作唢呐也是好手。每天他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室研究制作新的唢呐,车外形、打眼、开膛、打孔、清膛、抛光、组装等一系列工序复杂,每制作一杆唢呐,要耗费许多时间。

北流八音吹唢呐(安义龙津唢呐)(5)

唢呐制作工序之开膛

北流八音吹唢呐(安义龙津唢呐)(6)

唢呐制作工序之打孔

在李中安看来,学唢呐难,制唢呐更难,制作唢呐不仅需要有耐心、有毅力,要熟练掌握这项技艺,需要常年的坚持。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制作唢呐,耳濡目染,也逐渐喜爱这一行。如今,他所制作的唢呐通过网络直播远销全国,深受网友喜欢。

复审:冯星星

终审:邱虎

监制:吴志刚、邵平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