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根本原因(拿破仑在滑铁卢为什么会失败)(1)

1.说不完的滑铁卢

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纵横半世的军事生涯悲情落幕,这场战役也标志着拿破仑时代的终结,对法国乃至欧洲后世历史走向的影响巨大。

2.一场资源配置的竞赛

在今天,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里,“滑铁卢”都已经是“惨重失败”的代名词了。到网上搜索一下“滑铁卢”这个关键词,恐怕很大一部分内容不是讲滑铁卢战役本身,而是它的比喻义。即便不熟悉历史的人,大多也知道,这场战役里,拿破仑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

1815年6月18日的滑铁卢战役,让拿破仑彻底退出欧洲政治舞台,结束了英法数百年的争霸,确保英国在19世纪处于主导地位。从1815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相对和平,也就是所谓“大英帝国盛世”(Pax Britannica),其间英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处于全球的主导地位。

虽然说历史不容假设,但假如滑铁卢战役里英军失败,那么也许就是“法兰西盛世”了。

英国畅销军事历史小说作家伯纳德·康沃尔以拿破仑战争为题材,写过十几部小说,拍过电视剧,其中就有一部小说《沙普的滑铁卢》是讲滑铁卢战役的。他的最新作品《滑铁卢:四天、三支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却并非小说,而是一部严肃的非虚构历史著作。

小说家写非虚构作品,一大优势就是特别好看、耐看,艺术性和可读性特别强。但同时,这也是一部有着严肃的历史研究作为支撑的可信赖的历史。

根据这部著作,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看滑铁卢战役:这是一场比拼资源配置的竞赛。我们不能说拿破仑战败是天注定,只能说,在合理配置资源上,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战神,终究还是败给了英国的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下文简称威灵顿)。

拿破仑是从法国大革命的乱世与战火中崛起的。法国大革命始于1789年。1792年起,欧洲旧的君主制列强害怕革命火种燃到自己国土,开始武力干预法国革命,并且,他们震惊于1793年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相继被处决,于是更加敌视法兰西共和国。从这时算起,到1814年拿破仑战败退位,共计22年。

在此期间华盛顿和莫斯科均遭焚毁。印度、巴勒斯坦、西印度群岛、埃及和南美洲均燃起战火。可以说,这是比一战更早的世界大战。

毋庸置疑,拿破仑是一位天才。他的大军击溃了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军队,从波罗的海之滨杀到西班牙南岸,一时间所向披靡。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拿破仑被迫退位,实际上被软禁在地中海小岛厄尔巴。

但他绝不肯认命,而是捕捉到监视他的英国人松懈的机会,仅带1000多人乘船前往法国。登陆之后,他受到了厌恶路易十八统治的法国人民的欢迎。他重新登上皇位,开始了所谓的“百日皇朝”。

此时,欧洲列强再次联合起来,企图将他彻底打垮。

他有四个主要敌人: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英国。俄国与奥地利向西进军法国还需要时间。而距离法国最近的敌人是驻扎在荷兰境内(当时比利时是荷兰王国的一部分)的英军(包括一些荷兰军队,被编入英军,接受英军指挥)和普军。

拿破仑最擅长的就是分割敌人,各个击破。果然,法军先是在比利时的小村庄利尼打败了普军,后又在四臂村十字路口击退了英军。

现在,按照拿破仑的判断,普军已经溃散,向东逃跑,不足为虑。他要做的就是吃掉威灵顿公爵指挥下的英军。而威灵顿撤到一道山岭布防,企图阻止拿破仑北上进攻布鲁塞尔。这道山岭背后有个小镇,叫做滑铁卢。

拿破仑的任务就是攻破英军的防线。而随后爆发的这场滑铁卢战役中,昔日那位英明神武的天才军事家没了踪影。拿破仑昏招迭出,似乎他的天赋和好运在那一天都抛弃了他。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茨说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处置非常糟糕”,不无道理。

究竟哪里糟糕?

概括起来,最主要的是:资源配置不当。

在这里的资源,大概分两种:高级军官;不同兵种。

在这两方面的资源上,拿破仑的配置使用都出了严重的问题。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根本原因(拿破仑在滑铁卢为什么会失败)(2)

3.一个优秀的参谋长有多重要?

拿破仑时代的军事,在很多方面已经和现代非常相似了。当时已经有了完善的参谋制度。

参谋是干什么的?

他是创意者(总司令)和执行者(中下层军官乃至士兵)之间的中介。

作为总司令的拿破仑,他的任务就是设计战略。比如在英军和普军这两个敌人之间,先消灭掉一个,再转身去对付另一个,决不能让两个敌人合兵一处。这就是战略。

但他是不能这么告诉执行者的。执行者未必有能力理解战略意图,也不需要理解这么多。

因为有参谋,会把总司令的战略意图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计划。比如,要阻止两个敌人会合,就必须挡在两个敌人之间。在哪里挡住他们?要选择一个有利的地点。最后选择了四臂村。然后如何抵达四臂村、如何进攻并将其占领,就是战术问题了。

简单地讲,参谋就是战略和战术之间的中介,要对战略正确解读、并将其分解和转化成若干个可以让不识字的大兵快速理解、具体执行的目标。

军事上如此,商业上也是如此。战略和战术之间需要一个过渡和转换。

拿破仑之前多年南征北战所向无敌,应当说他的参谋长贝尔蒂埃元帅有很大的贡献。他颇具组织工作的天赋,擅长行政管理,能够把作战所需的全部文档装载在一辆马车上,并且自己设计了高效的文档分类整理体系。他总是能在战前做足功课,对战场的地形地貌极为熟悉。

拿破仑在表达自己的战略构想时,洋洋洒洒,汪洋恣肆。贝尔蒂埃能够从一大堆信息当中迅速地判明和把握要点,然后将其有条不紊地转换成一道道下发给各单位的命令。这些命令组合起来,就能完成拿破仑的战略意图。

贝尔蒂埃是一位优秀的参谋,但他不是能够独当一面、自己设计战略的人。他是个参谋,而不是帅才。

而在滑铁卢战役之前,贝尔蒂埃去世了。拿破仑选择了苏尔特元帅作自己的参谋长。

苏尔特是从基层晋升上来的,经验极其丰富。拿破仑曾说他是“欧洲最伟大的机动作战专家”。他曾在西班牙独当一面,打得相当聪明,但从来没有做过参谋长的工作。他是个帅才,却不是参谋。

事实证明,苏尔特元帅没有足够的参谋才干去组织超过10万人的大军、为其提供粮草给养,并遵照皇帝的御旨调动部队作战。

他最关键的任务,就是把皇帝的战略构想转换为具体的可执行方案,也失败了。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场集中力量对付威灵顿的时候,派遣了格鲁希元帅率领一支部队去追击和监视败退的普军,以防止普军重整旗鼓来支援英军。这就是拿破仑的战略。

苏尔特是如何解读和转换这个战略的呢?他给格鲁希下的命令是:格鲁希应当尽快抵达瓦夫尔村(普军所在地),驱逐普军;同时还要接近皇帝的部队,以便随时支援皇帝。这两个命令是互相矛盾的。要抵达瓦夫尔,就没办法接近皇帝;要接近皇帝,就不可能抵达瓦夫尔。

而格鲁希接到了这道糊涂命令,难以决断,最后选择去往瓦夫尔,没有赶回来参加滑铁卢主战场的战斗。让不合适的人当参谋长,这是拿破仑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根本原因(拿破仑在滑铁卢为什么会失败)(3)

4.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拿破仑时代的军事,存在一个明显的兵种与阵型相克的问题。当时滑膛枪的射程和精度都比较差,步兵必须排成紧密的队伍,踩着音乐鼓点缓缓前进和射击。

大约有以下几种互相制约的力量:

步兵横队

这很好理解,即一个步兵营(四五百人)排成两排或三排,面向敌人。

优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全营火力,所有人都可以开枪。

缺点:极其脆弱。只有在最平整的操练场,才可能以横队行军。在除此之外的任何地形,以横队行军都必将导致灾难。士兵容易掉队、绊倒和动摇,横队很快就会失去所有凝聚力。更糟糕的是,面对骑兵冲锋,横队非常脆弱。如果敌军骑兵能够从横队的一端进攻的话,横队几乎无力抵抗。

步兵纵队

这个词有点容易产生误解,让人设想成一个长条形的队伍,像长矛的柄一样,刺向敌军战线。事实上,纵队短而方正。一个约500人的营在以纵队前进时,正面有30个人,他们后面还有17排。所以纵队的正面宽度大约是纵深的两倍。若正面是60人,纵深就只有9排。

优点:与横队相比,纵队有三重优势。首先,纵队在复杂地域更容易运动;其次,纵队面对敌军骑兵不是那么脆弱,因为纵队没有容易被骑兵突破的弱点;最后,纵队非常密集的队形有利于提高士气。大型纵队非常有价值。缺乏训练的新兵也可以被轻松地调往前线,而敌军常常看到进攻纵队的庞大规模就心惊胆寒。

缺点:面对炮火,纵队极度脆弱;而且只有纵队最外层两排的士兵能够开枪。如果一个纵队每排30人,一共17排,共计510人,那么只有最前面两排的60人,以及每一排两翼的2人,能够向敌人射击。所以在510人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士兵可以开枪。如果这样一个纵队逼近敌人的横队,火力就会远远不如敌人,因为横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开枪。此外纵队也害怕骑兵的冲锋。

步兵方阵

这是步兵抵御骑兵的唯一有效办法。一个方阵(通常是矩形的)有四排。第一排呈跪姿,不开枪,而是将滑膛枪的枪托插入地面,端着枪,刺刀向外,形成一面刀光闪闪的屏障;第二排蹲伏着,也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后面两排可以越过前方两排举着刺刀的战友的头顶射击。对骑兵来说,这是一个令人生畏、通常无法逾越的障碍。

方阵没有敞开的侧翼,骑兵若是冲锋,就会撞上一面喷射子弹的钢铁壁垒。一名骑兵至少要占据1码的正面,如果他面对的是一个兵力为平均水平的营(约500人),那么冲锋的正面就只能有16或17名骑兵,而他们却要面对至少200人,其中一半在非常近的距离射击。难怪骑兵突破方阵的事情是非常罕见的。

炮兵

这个不用说了,面对纵队那样的密集队形,杀伤力很强,面对横队就不行。而且被敌人逼近之后,炮手就差不多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骑兵

骑兵基本上不怕横队,遇到纵队要小心,害怕方阵。

总结一下,就是炮兵克方阵/纵队,方阵克骑兵,骑兵克横队,横队克纵队。这是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所以,需要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和敌人的阵型,来选择和快速部署自己的兵种与阵型。

5.拿破仑怎样玩输了这场游戏

上面说的是理论,拿破仑的实践是怎么样的呢?

拿破仑的思路很简单,先用大炮猛轰英军阵地,然后向其右翼发动牵制性攻击,阻止其右翼向中路支援,最好还能让英军中路抽调兵力去支援右翼,最后猛攻实力减弱了的英军中路。

不幸的是,由于前一夜下大雨,地面泥泞,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炮火威力,他需要等太阳升起来,地面比较干燥的时候才能开炮。这就浪费了几个小时。

更不幸的是,负责牵制性攻击的热罗姆(拿破仑的弟弟)没有正确领会圣意,投入了太大力量于次要的牵制性攻击,结果不但没有减弱英军中路,反而削弱了法军的主攻力量。

所以,主攻的两项前期准备工作都没做好。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主攻了。

承担主攻任务的法军有4个进攻纵队,共1.8万步兵,相对于英军具有兵力优势。他需要穿过山谷,冲上对面被英军占领的山峰。这段距离,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步行只需要五分钟。

要穿过山谷,法军只能采用步兵纵队。但在行进过程中,密集的纵队在英军炮火轰击下损失惨重。(炮兵克纵队)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法军的纵队遭到英军横队的猛烈火力射击,再次损失惨重。(横队克纵队)

法军企图把纵队改成横队,然而这时候第三次遇到克星:英军出动了骑兵。(骑兵克横队)

所以,连续三个阶段,法军都在兵种相克上吃了亏。

英军骑兵轻松冲散了法军横队,一直冲到法军阵地,但由于纪律不严、鲁莽冒进,被法军骑兵打散了。

这时候,法军看到英军阵地后方有大量人员后撤(其实是伤员和补给人员),误以为英军在败退,觉得胜利就在眼前,于是发动了5000骑兵的大冲锋。

法军骑兵冲到英军的山顶,发现英军步兵构建了十几个方阵,严阵以待。(方阵克骑兵)

数千名骑兵在努力攻击方阵,但计算一下就知道形势对他们非常不利。

假设英军一个步兵营有500人,构成一个等边的方阵,那么每一面有4排,每排约30人。所以方阵的四边就一共有480人,剩余的人是军官和士官,位于方阵中心。在方阵的每一边,30人半跪在地,端着滑膛枪,刺刀朝外。30人蹲伏在第二排,刺刀也密密匝匝地朝外。再往后是60人站立着用滑膛枪射击。

30人的正面宽度约52英尺,这是我们假设的方阵的边长,但一名骑兵需要的空间比步兵大得多,宽度差不多有3英尺,接近4英尺,所以只有14或15名骑兵能冲击方阵的正面。

骑兵也可以好多排一起上,但最前面一排还是不能多于15人,而这15人要面对120人,其中一半在用滑膛枪射击。

这还只是理论上的。方阵通常是矩形的,不是正方形,但这种算法仍然有效。如果骑兵冲击方阵,会被子弹打倒。人和马都会痛苦万分地倒下,后面的骑兵会被踢打抽搐的马蹄和倒下的人马阻挡而畏缩。只要一轮齐射,骑兵的冲锋就会乱作一团。

法军骑兵冲锋的时候,英军方阵非常安全,因为法军骑兵围在方阵周围,所以法军炮兵停止了射击,但当骑兵撤退后,法军火炮立刻又开火了。

而方阵的克星就是炮兵。英军方阵被法军大炮轰得很惨,但岿然不动,始终保持方阵队形,即便身旁的战友被炸得血肉模糊,每个士兵也坚守自己的岗位。

令人震惊的是,法军坚持用骑兵冲锋,一个方阵也没能突破,却仍然让骑兵一次次冲上山,杀入训练有素的滑膛枪火力交织成的大网。

最终可能有9000法军骑兵去冲击英军的2万步兵。

到很晚的时候,拿破仑才想到用步兵去支援自己的骑兵,命令8000步兵以纵队攻击英军方阵。然而英军方阵迅速转换为横队,横队又一次战胜了纵队。几秒钟之内,8000人就被打败,被滑膛枪齐射的火力轰下山岭,被霰弹打得粉身碎骨。

派遣没有得到任何掩护的步兵去攻击虽然受创但阵型完整的英军,这种做法非常愚蠢,就像派遣没有步兵掩护或充分炮火支援的骑兵去攻击英军方阵一样愚蠢。

在石头剪子布的致命游戏里,拿破仑此番的表现可以说非常拙劣。

6.总结:让合适的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

一场战役能不能打赢,因素当然很多。兵员素质和士气固然重要,但主帅对资源的合理调配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

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已经有汗牛充栋的著作来研讨。单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他是必败无疑的。首先,他在重要的岗位上安排了不适合的人。其次,在多样化的兵种资源中,他的选择和配置屡屡出错,被敌人克住。

军事上的道理,常常可以拿来借鉴,考量生意场、政坛和生活。道理说出来可能很简单:把合适的人才用在合适的岗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和配置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便雄才大略如拿破仑者,也会昏招迭出。这是发人深思的。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根本原因(拿破仑在滑铁卢为什么会失败)(4)

《滑铁卢 :四天、三支大军和三场战役的历史》

作者:[英]伯纳德·康沃尔

译者:陆大鹏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83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