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递升至师长。“宁都起义”后,部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

他,在红一方面军长征时,任红五军团军团长,因指挥出色、英勇作战,荣获“铁流后卫”的美称,被毛泽东评价为“坚决革命的同志”。

他,与10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9昼夜,最后弹尽援绝,直至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42岁……

他,因功勋卓著,在建国60周年之际,被当选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他,就是忠于党和人民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5军军长董振堂。

远大抱负 功勋卓著

董振堂,字绍仲,1895年12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李家庄。19岁高小毕业,考入冀县中学。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由于他为人正直、吃苦耐劳、作战勇敢,军事技术扎实,且屡建战功,所以多次被晋级。他曾参加1924年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战功显赫。1927年春,升任国民联军第三十六师师长,后又任十三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

宁都起义 投奔红军

1931年,蒋介石下令调26路军南下江西“剿共”,进攻红军。在“围剿”中,董振堂捏造了一些假情报,并以此为由,不肯进“剿”。蒋介石知道实情后,对董振堂怀恨在心。“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董振堂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在大革命时期,董振堂曾接触过刘伯坚等许多共产党人,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从而积极向中共党组织靠拢,并配合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这时,26路军已有了地下党组织,董振堂和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并积极为起义做准备。

坚定的信念撑起了民族的脊梁(革命的信仰民族的脊梁)(1)

1931年12月14日,在赵博生、董振堂、第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的率领下,发动了宁都暴动,口号是:“打倒喝兵血的大军阀孙连仲、高树勋!”。26路军1万7千余人起义参加红军,当时红一方面军实际上只有2.8万余人,第26路军比红一方面军一半兵力还要多。加之当时又处在第三次反“围剿”后的关键时刻,这一前线起义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意义十分重大。

坚定的信念撑起了民族的脊梁(革命的信仰民族的脊梁)(2)

起义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此次起义,不仅对国民党军队造成心理打击,还鼓舞了中央苏区干部群众的精神士气。1.7万余人,1个军部、2个师部、6个旅部、11个整团,2万余件轻重武器、8部电台以及大批装备物资……中央苏区主力红军力量得到极大加强,从3万多人猛增到5万人,2万多件武器有力地改善了红军装备,各种物资也使处境艰难的中央苏区得到了及时补给。更为珍贵的是,起义部队带来的8部电台和40多名通信技术人员,使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实现了飞跃发展。

长征路上 铁流后卫

1932年4月,董振堂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拿出自己五分之四的积蓄交了党费。红军长征开始后,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担任全军后卫,为掩护主力西进,打了许多硬仗恶仗,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战火的洗礼中,董振堂与他指挥的红5军团,逐步形成了善打防御战、阻击战的作战风格。多次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6年1月上旬,红五军团奉命同红四方面军33军合编,改称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

坚定的信念撑起了民族的脊梁(革命的信仰民族的脊梁)(3)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为实施中央军委制定的“宁夏战役”计划,打通国际路线,以取得苏联的援助,红四方面军率五军、九军、三十军及总部直属队共两万一千八百余人奉中央命令西渡黄河。后因战局变化,渡河部队奉命组成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董振堂率部队昼夜苦战,一路上不论是打先锋,还是当后卫,在敌重兵前堵后追的不利形势下,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高台殉难 精神永传

1936年11月下旬董振堂率部队进驻山丹,他一面组织征集粮草、增补棉衣、充实部队战斗力,一面率部击退敌人多次围城进攻和敌骑袭击,固守山丹一月有余。1937年除夕,董振堂率5军首先攻克了临泽县城。此时总部命令,由政委黄超带领部分人马和电台留驻临泽,董振堂、杨克明率39、45团、骑兵团和总部特务团总计两千多人,连夜向高台城进发。经过激烈战斗,于1月1日凌晨四点左右占领了高台县城。

坚定的信念撑起了民族的脊梁(革命的信仰民族的脊梁)(4)

正当高台群众欢庆胜利时,敌马彪、马禄、韩起功等率五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及炮兵团和部分民团两万多人包围了高台城。1月12日,敌人发起大规模进攻。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董振堂深感形势严峻,如果死守下去,定会全军覆没。于是,他一面率部据守城池,一面做好了突围的准备工作,命令骑兵团团长吕仁礼在敌人力量较弱的北城墙根挖了一个大洞,只剩外墙薄薄的一层,准备突围时破墙而出,同临泽的部队会合,待机破敌。但就在此时,他接到了政委黄超派人送来的一封信,大意是:高台是打通国际路线的重要据点,总部命令一定坚守,如高台有失,就要......看完信他表情严肃,急召营以上干部开会,宣读黄超来信,并命令大家守住高台,誓与高台共存亡。

坚定的信念撑起了民族的脊梁(革命的信仰民族的脊梁)(5)

1月18日,西关外民宅院落的墙壁被围城的敌人全部打通,敌人再次向红军开始大规模进攻。董振堂指挥军部及机关人员全部登城作战,不论是女战士、炊事员、马夫还是伤病员都用大刀、长矛、石头与敌人殊死搏斗。至1月19日,五军伤亡惨重,兵力已不足300人,形势非常危急。董振堂带领五十多名干部战士,站在城头庄严向党宣誓“即使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坚决战斗到底!”

1月20日,敌人倾全力再次向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五军为数不多的守城指战员,用仅有的手榴弹、刺刀以及石块、砖块、木棒等顽强抵抗。就在这危急时刻,五军收编民团中的坏分子反水哗变,打开北城门,围城敌人蜂拥而入,高台城沦陷。董振堂带领两个警卫员和一个司号长,在城墙上指挥战斗时中弹,从城墙上摔下去,但他仍轮番向敌人射击,最后壮烈殉职。

坚定的信念撑起了民族的脊梁(革命的信仰民族的脊梁)(6)

噩耗传来,全军广大将士、群众悲痛万分。同年,毛泽东主席和许多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宝塔山下为董振堂等烈士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曾深情地说:“他是一个好同志,是一个坚决革命的同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的革命队伍就是需要这样的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