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铁道兵裁撤三十多年了,为何《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却经久不衰?

谨以此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永远做祖国最可爱的人

——记著名军歌《铁道兵志在四方》词作者黄荣森(3)

李小芹

(接上期):

史无前例为祖国点赞原文(永远做祖国最可爱的人)(1)

三、永远的军歌

梅梓祥说:“在铁道兵三十五年的历史上,铁道兵文工团采用大合唱、小合唱、联唱、领唱、独唱等多种形式,‘逢演必唱’,许多著名歌唱家如邓玉华、刘秉义、李双江、王珍、韩磊等,都先后演唱过。2015年10月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非常星发布’节目中,歌唱家郁钧剑演唱了这首歌曲,他对着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说:‘我们年轻时,这是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哟!’可以说,没有比《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曲有更大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铁道兵‘兵改工’后,我供职的铁建大厦,上、下午的工间操,多年来都播放这首歌。这首歌是中国铁建的‘司歌’,中国铁建上千个工点遍布海内外,凡有集会,必唱‘志在四方’;全国的铁道兵战友,联谊、聚会亦多,超过七八个,上十个人,是要唱‘志在四方’的;还有现在也‘热’的‘铁二代’,也喜欢唱父辈爱唱的‘志在四方’;更别说网络视频、微信美篇等,但凡是铁道兵的内容,不插入‘志在四方’,就像缺点什么似的;手机彩铃采用‘志在四方’就更多了……在这个星球上,这首歌每天都会唱响。这世上,歌曲千千万,有几首配得上这样的荣光呢?”

史无前例为祖国点赞原文(永远做祖国最可爱的人)(2)

梅梓祥认为,《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于是他从采访歌曲的创作人着手,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成品过程,考察六十年来这首歌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反响和效应,积累了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详实资料。

资料一:

铁道兵最后一任司令员陈再道将军在他六十万字的回忆录中,谈到“志在四方”这首歌:

“1987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一个繁星闪烁的夜晚,在烟台东山宾馆,我和一些工作人员坐在一起看电视。窗外,不时传来海浪拍岸的声响。电视机里正在播放《军歌大联唱》,那些经过战火洗礼的雄壮军歌,使我倍感亲切,仿佛又重新回到了那久远的难忘岁月……”

“这时电视机里出现了一位年轻的部队歌手,他唱起了一首人所熟悉且又喜爱的歌——《铁道兵志在四方》。歌声回肠荡气,激越豪迈,一曲终了,电视机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看电视的一些年轻娃娃,也一股劲儿鼓掌叫好。”

“这首歌确实写得不错,无论唱多少遍,听多少遍,却总是如初如新。1966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当时的铁道兵领导同志时,曾背出了这首歌的歌词。‘志在四方’这四个字,使多少年轻人充满了浪漫的憧憬,又使多少热血男儿成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俊杰精英。然而,在我看来,这四个字,饱含着无数的艰苦和牺牲,也包含着无数的奉献与功勋。”

《兵歌》

作者:向清明

去年夏天,辽宁省记者协会秘书长樊景文、《辽宁林业报》总编辑王海涛邀请在辽宁有故交的老铁道兵相聚……不知谁提议唱《铁道兵志在四方》。由王海涛起头,那首熟悉的老歌在酒店包房中响起。“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有的人用筷子轻轻敲着桌上的菜碟,有的用手打着节拍。满桌的人唯有樊景文张了几次嘴,没有发出声音,只见他在努力抑制着自己的情感。

歌声结束了,我们都在看着他,老樊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战友的故事吧。”只见他停顿了几秒钟,然后将一个令我们灵魂震颤的真人真事娓娓道出。

他同年入伍的战友黄安林,1973年从黑龙江克山入伍,1979年退伍回到故乡,从事公路运输。1996年的一天,黄安林遭遇车祸,经过抢救,生命保住了,但却成了植物人,全靠营养液维持生命体征。妻子、女儿天天呼唤他,可就是没有任何反应。

樊景文知道这个消息后,为老战友不幸感到难过。樊景文说,中国铁建总公司改工十周年出版了一盘歌碟,上面有《铁道兵志在四方》,樊景文向十九局要了一张碟,送给老黄家人,让他们每天给老黄播放。

从此,《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曲子天天在病房响起,第一个星期他仍然昏睡着,半个月后的一天奇迹出现了。那天他女儿正在给父亲擦身子,只见老黄的手指动了动,嘴唇也在嚅动着,女儿惊喜地大声叫起来,他们将音量放大,老黄的嗓子竟然发出了声音,一连几天,他的神志不时被歌声唤醒。

这首神奇的兵歌让他彻底醒来是在两个月后。那一日,他睁开了久闭的双眼,时断时续地唱起“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枪……”樊景文讲得眼泪汪汪,在座的各位战友有的唏嘘不止,有的用纸巾擦泪。

这首老铁的兵歌使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黄安林重获新生。这首深深嵌入老黄、老樊、海涛还有我的生命里的老歌将伴我们终生。我们满含深情地喝着美酒,一遍又一遍地唱着这首歌,直到酩酊醉去……

史无前例为祖国点赞原文(永远做祖国最可爱的人)(3)

资料三:

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公司《铁道兵志在四方》唱响安哥拉

作者:杨茂森

安哥拉当地时间5月29日下午,一曲充满激情的《铁道兵志在四方》,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社会住房项目工地唱响。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公司凭借对这首歌的精彩演唱,获得了中信建设南部非洲区“唱响红五月”歌咏比赛的第一名,中国驻安哥拉大使张伯伦为其颁发奖章。

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是十二局集团落实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参加中信“联合舰队”承担电力施工的第一个海外项目。三年多来,他们以铁道兵的传统和精神奋战在陌生的国度。接到歌咏比赛的通知后,项目员工信心十足,特意选定《铁道兵志在四方》为参赛歌曲。……演唱过程中,现场掌声不断、高潮迭起。台下两千多名中国铁建员工忘情地与台上队员一起合唱,台上台下激情交相辉映,《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此起彼伏,久久地在大西洋东岸的异国天空飘荡。

史无前例为祖国点赞原文(永远做祖国最可爱的人)(4)

资料四:

永远高唱《铁道兵志在四方》

作者:倪作霖

《铁道兵志在四方》伴我走过三十三个春秋,每当唱起它,我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动力,爆发一股力量。疲劳时唱这首歌,它会洗去你训练(施工)一天的仆仆风尘;忧郁时唱这首歌,它会荡涤你心灵中飘浮的阴霾;胜利时唱这首歌,更使我们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它会激起我们更大的进取心,迈出更坚定的步伐。

我成长的记忆中,永远刻着外婆特殊的恩情。外婆是亲外公去世后改嫁后来的外公的,三年“自然灾害”我家遭遇断粮期间,外婆瞒着外公,把自家“救命”的玉米面藏在炭箩底下暗送给我家救急,使我们一家七口渡过生死难关年。新兵下连队不久,舅舅来电报告知外婆因病去世,我在数千里外的塞北无法赶回去为外婆做最后的送行。手拿电报我泪水淋淋,木讷又善解人意的班长把我带到营区外的杨树林对我说:“我俩唱首歌吧。”班长陪我唱了《铁道兵志在四方》后,安慰我:“我们铁道兵志在四方,不能回去奔丧也正常,做外婆的一定会原谅的!”因为“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因为班长说外婆会原谅“志在四方”的新兵外孙,我的心情马上就好了起来……

在我们十九局集团三公司,还发生了唱《铁道兵志在四方》“唱”来一项工程的真实故事。2007年5月11日,驻辽宁某部实验基地要新建一座游泳池,后勤部基建处副处长史健飞率领参谋、工建、设计等一行十一人来到十九局集团三公司考察,董事长陈宝军等公司领导向考察团一行介绍了企业资质、施工能力以及近年所获多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等概况后,为尽地主之谊,挽留史健飞副处长一行吃完晚餐再走。晚餐时,一方是当兵的人,一方是曾经当兵的人,双方有很多共同语言,聊得很融洽。

晚餐行将结束时,陈宝军董事长提议:“让我们共同唱一首兵歌——《铁道兵志在四方》吧。”陈宝军董事长的提议得到兵和“兵”们的积极响应,“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史健飞副处长一行惊讶地说:“真没想到,铁道兵改工二十多年了,你们铁道兵的后代还将‘铁道兵’的歌唱得这么好,铁道兵的好传统没丢啊!”接着,史健飞副处长提议:“我们共同唱一首《咱当兵的人》吧。”《咱当兵的人》气势雄伟的旋律,在席间久久地回荡……

史健飞副处长一行回到部队后,“货比三家”,又去其他单位做了考察后,真诚邀请十九局集团三公司参加竞标,三公司以综合评标第一名的成绩,战胜了其他多个竞争对手,捧回了这项工程。于是,一首《铁道兵志在四方》闯进一个市场的故事,像雄壮嘹亮的歌声那样,迅速地在大江南北传开了……

资料五:

原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姜培敏遗体告别仪式告别大厅里播放的不是哀乐,而是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旋律。

《志在四方》的曲作者郑志洁2012年2月因病去世,根据郑老生前意愿,在向遗体告别时没有放哀乐,而始终播放着《铁道兵志在四方》。

据各地的战友反映,像郑老一样,许许多多铁道兵老战士都是这样听着《志在四方》走完人生最后一步的。

资料六:

《铁道兵志在四方》不朽的军歌,珍贵的遗产

作者:程更新

《铁道兵志在四方》是一首不朽的军歌,是一份珍贵的军事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铁道兵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技术兵种,离开军队系列,改工已经超过三十年,然而,《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却一直在祖国大地到处传唱着,经久不衰。对于今天仍生活、工作在祖国四面八方的三百多万铁道兵老战士来说,这就是他们的青春之歌,战斗之歌,生命之歌。对于改制的单位来说,成了他们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1984年,铁道兵主力部队改制成中国铁建,一个师改成一个工程局。不只一个担任集团领导的战友曾感叹过,刚改制时不懂市场,那真叫艰难。正是《铁道兵志在四方》中所表达的那种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铁道兵精神,给了他们勇气和力量,使他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最终走向辉煌。

史无前例为祖国点赞原文(永远做祖国最可爱的人)(5)

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铁建已发展到28个局,成为全国建筑行业体量最大的超大型央企。2006年跨入世界500强时,排名第485位,十年来高歌猛进,现在排名第79位。铁道兵的其他改制单位,分别在中国的地铁、高铁、公路、码头、厂建、农业、医药、教育、服务等行业后来居上,屡创辉煌。许多普通的铁道兵战士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有的当上了大型国企的领军人物,有的成为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还有的当上了军队和地方的高级领导干部。《铁道兵志在四方》唱的是战士的光荣,唱的是永恒的精神,唱的是不散的军魂。它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让我们为之感动。

(未完待续)

,